2025年開年的“外賣大戰”中,長期“難解”的外賣騎手社保繳納問題迎來重大突破。
2月19日,京東宣布將逐步為其外賣全職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為兼職騎手提供意外險和健康醫療險,成為首個為外賣騎手繳納五險一金的平臺。緊隨其后,美團表示,正在搭建騎手社保相關的信息系統,預計自2025年第二季度開始實施,逐步為全職及穩定兼職騎手繳納社保。2月20日,餓了么公告已在部分城市試點為騎手繳納社保。
在此之前,多數平臺企業都是通過購買意外傷害險等商業保險來解決外賣騎手的職業傷害保障問題。武漢大學終身教授、社會保障教研室負責人王增文告訴界面新聞,騎手日均工作時長超過10小時,且交通事故發生率遠高于普通職業。外賣騎手想要參與工傷保險卻面臨工傷認定困境,同時他們所擁有的替代性保障脆弱,平臺提供的商業意外險日均扣費3元,但存在賠付門檻高、保額低、覆蓋場景有限等問題。
但如今的局面是,突破有了,但現實難點仍然需要破題。
騎手繳納社保為何難?
圖片來源:界面圖庫
自2009年外賣行業萌芽以來,外賣騎手勞動權益保障備受關注,但一直沒有得到有效解決,這背后是用工關系模糊化的現實問題。王增文向界面新聞介紹,平臺通過眾包、勞務外包、個體工商戶注冊等模式切割勞動關系,使超80%騎手處于法律身份灰色地帶。
以某平臺為例,直營騎手勞動關系認定率接近100%,而眾包模式下僅0.32%的騎手被認定存在勞動關系,這種"去勞動關系化"的設計直接導致傳統社會保險制度失效?!艾F行《社會保險法》《工傷保險條例》基于傳統勞動關系設計,無法適應‘算法控制+去組織化’的新型用工;交通、人社、市場監管等部門權責交叉,缺乏協同治理機制。” 王增文說。
另一方面,從平臺企業成本的角度,由于靈活用工群體數量龐大,為外賣騎手繳納社保將帶來巨額成本漲幅。以上述平臺為例,有機構曾測算,若要為所有活躍騎手交社保,上述平臺每年需付出成本172.99億元。而平臺2023年全年凈利潤為139億元,即使拿出全年凈利潤,也無法承擔所有騎手社保費用。
在這種背景下,即使平臺承諾為外賣騎手繳納社保,仍然存在能否全面落實的疑問。王增文指出,為了控制成本,平臺仍然可能通過"去勞動關系化"的方式,控制繳納社保的范圍和人數。
南開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南開大學數字經濟交叉科學中心研究員陳兵接受紅星新聞采訪時表示,新增的社保成本大概率會由各方分擔。平臺合作的第三方公司可能會被要求讓出部分利潤為騎手繳納社保。另一方面,平臺內的入駐商家可能也要接受稍低的補貼或者稍高的抽成,也可能會讓消費者承擔稍多的配送費。
騎手對社保繳納的需求強烈嗎?
平臺為外賣騎手繳納社保,對這一群體的勞動權益保障是一大利好,但外賣騎手對社保繳納的需求并沒有預期中強烈。
大量外賣騎手擔心繳納社保的自付部分會降低收入,自己真金白銀的投入卻無法看到回報。以北京為例,按照2024年北京企業職工社保繳費基數下限計算,每月騎手個人部分的社保繳納費用為716元,上海騎手則需繳納775元。但騎手如果想在退休后按月領取職工基本養老金,社保繳納時長至少需要達到15年。
“騎手年均流失率超過30%,平均從業時長僅9.7個月,高頻流動帶來他們繳費年限的碎片化,大多數騎手養老保險累計繳費不足15年。”王增文說。
對于在一、二線城市打拼的來自外地的外賣騎手,繳納社保還存在政策執行碎片化、跨區域接續梗阻等客觀障礙。王增文介紹,目前各地政策差異明顯,在繳費基數、參保門檻、待遇銜接方面都有顯著差別,舉例而言,杭州允許單獨繳納工傷保險,而北京需要捆綁養老和醫療保險?,F行養老保險全國統籌仍處于“省級統籌+中央調劑”過渡階段,騎手在不同城市間流動時面臨轉移困難。以浙江騎手轉至北京為例,需辦理社保關系轉移手續,期間可能損失3-6個月繳費記錄。
此外,從戶籍構成來看,大量外賣騎手來自縣域鄉村。上述外賣平臺發布的數據顯示,2023年來自縣域鄉村地區的勞動者穩定占據騎手總量的80%,其中超過9成是18-44歲的新生代農民工群體。在社保和新農合只能二選一的前提下,比起每個月需要個人繳納數百元的社保,他們更傾向于新農合,今年新農合的收費標準僅為每人每年 400 元。新農合對于連續參保達到 4 年的人員,之后每年連續參保,適當提高大病保險最高支付限額,原則上每次提高額不低于 1000 元。在短期從事外賣騎手工作的前提下,為了繳納社保辦停新農合并不“劃算”。
針對靈活就業勞動者的社保制度如何完善?
針對新業態勞動關系邊界模糊的問題,2021年7月,人社部等八部門共同印發《關于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勞動保障權益的指導意見》(簡稱《意見》),創造性地提出新業態勞動用工的三種類型,即 “三分法”:包括符合確立勞動關系情形、不完全符合確立勞動關系但企業對勞動者進行勞動管理情形,以及個人依托平臺自主開展經營活動從事自由職業情形。
勞動三分法打破傳統勞動二分法桎梏,將未參保騎手納入制度視野,通過“不完全勞動關系”分類,使算法控制下的新型用工關系獲得法律身份認定可能。有分析指出,“勞動三分法”的提出,正是想要在平臺與靈活就業人群之間尋找到一個平衡點:既能讓靈活就業人群得到應有的保障,又能讓平臺擺脫嚴格的勞動法體系“束縛”,從而健康長遠發展。
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副教授喬慶梅接受經濟觀察報采訪時表示,即使不繳納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外賣騎手也可以選擇成本更低的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醫療保險?,F有統計表明,基本養老保險和基本醫療保險已經覆蓋了絕大部分人群。但目前工傷保險和失業保險覆蓋面相對較窄,也是外賣騎手最缺失的保障。如果允許外賣騎手單獨繳納職工社保中的工傷保險和失業保險(即不繳納城鎮職工養老保險、醫療保險),這樣既不會對外賣員的當期收入造成太大影響,也能為他們提供急需的保障。
2021年8月18日圍繞《意見》舉行的國務院政策吹風會上,時任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副部長游鈞特別強調了外賣小哥等群體遭遇意外事故保障不到位的問題,為此國家制定了平臺靈活就業人員職業傷害保障辦法,并開展職業傷害保障試點?!皢喂kU”成為“勞動關系與社會保險解綁”的開荒之舉。
“人社部56號文提出的勞動三分法在破解外賣騎手權益保障難題方面具有制度創新價值,但其有效性呈現明顯的階段性特征。” 王增文說,首先,中央層面缺乏配套實施細則,地方試點呈現碎片化,浙江單險種工傷保險試點覆蓋不足30萬騎手;此外,靈活就業人員想要參保,需承擔28%的社保費率,很多騎手因經濟壓力放棄參保。
針對靈活就業人群參保意愿不高的現狀,王增文提出調整社保繳納方式:可以按照收入分層,將靈活就業人員收入分為三檔,對應不同的收入確認不同的社保費率;或采取動態補貼方式,對月收入低于5000元的騎手實行繳費即補的政策,按繳費基數的一定比例發放補貼;還可以進行繳費方式的創新,比如按單繳費,每單提取0.5元進入個人賬戶,但這需要建立全國接單數據系統,才能實現跨平臺繳費累計。
“大多數騎手都不具備高學歷,騎手因不了解社保政策,更傾向于選擇即時現金收入?!?王增文表示,可以在社媒平臺開通"社保直播間",由人社部門派駐專員每日解答。也可以由社區網格員入戶輔導,針對45歲以上人群開展"養老賬本"可視化培訓,幫助其了解繳納社保的必要性。
此外,王增文建議建立平臺責任量化考核制度,督促平臺企業落實責任。將社保參保率納入平臺企業社會責任評估,達標企業享受增值稅減免優惠。強制平臺披露"社保轉化率",在騎手接單頁面顯示歷史繳費累計值,建立職業信用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