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系”8家上市公司王麥琪 制圖
◎記者 高志剛 郭成林
進入2025年,海爾集團的資本列車全面提速。
近日,海爾集團擬斥巨資拿下工業機器人龍頭新時達。這是繼擁有6家上市公司之后,海爾集團在A股市場的又一步落“子”。
2月20日,海爾集團再度宣布,旗下卡泰馳控股以約18億美元總價戰略入股汽車之家。
40年來,海爾從一個瀕臨破產的街道小廠成長為世界知名跨國企業。近年來,其又通過一系列并購運作,不斷拓展業務邊界:在大健康領域,圍繞產業鏈上下游持續并購,海爾生物上市4年來并購不斷,完善大健康領域產業鏈布局;在家電領域,相繼收購日本三洋白電、新西蘭家電品牌斐雪派克等。
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首席執行官周云杰表示:“站在新的起點上,圍繞生態海爾的建設,結合人單合一2.0的推進,海爾要加速進化出智能交互生態。”
接連攬入2家上市公司
2月17日,工業機器人龍頭新時達發布公告,海爾集團旗下青島海爾卡奧斯工業智能有限公司,計劃以13億元收購新時達10%的股權,同時獲得19.24%的表決權委托,并打算斥資超12億元包攬新時達定增股,令其持股比例提升至26.83%,海爾集團將順勢成為新的實際控制人。
僅隔3天,2月20日,海爾集團旗下卡泰馳控股與中國平安旗下的云辰資本達成協議,卡泰馳控股將以約18億美元總價收購云辰資本持有的汽車之家已發行普通股股份。交易完成后,卡泰馳控股將持有汽車之家約41.91%的股份,成為汽車之家的控股股東。
海爾集團官網顯示,公司旗下已擁有海爾智家、海爾生物、盈康生命、上海萊士、雷神科技、眾淼控股6家上市公司。此前,海爾集團旗下的日日順原計劃在創業板上市,后于2024年10月宣布終止。
截至2月21日,包括新時達和汽車之家在內,“海爾系”8家上市公司的總市值合計超過3500億元,展現出強大的市場影響力。
“在并購重組政策支持下,海爾集團憑借明確的戰略規劃、強大的資金實力和資源整合能力,未來很可能會繼續積極運用并購工具,在多個領域實現快速的產業資源整合,不斷提升其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和影響力。”某投行資深人士對記者說。
資本藍圖呼之欲出
縱觀全球行業巨頭的成長史,幾乎無一例外都是通過并購、投資進行產業鏈的深度整合,奠定其在某一領域的地位,從而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海爾集團的資本規劃與整合思路,在時代浪潮中逐漸清晰。
以海爾旗下的大健康生態品牌盈康一生為例,旗下的海爾生物自2019年登陸科創板以來開啟了高速發展之路:在夯實內生增長基礎的同時,聚焦高質量的外延發展。
海爾生物的并購策略與簡單零散的多元化并購不同,它精準鎖定那些具備深厚技術壁壘、巨大發展潛力且與自身有著高度協同效應的細分行業龍頭。
例如,海爾生物去年完成了對上海元析的收購。作為科學分析儀器賽道的領軍企業,上海元析擁有強大的自主研發實力,其市占率在國產儀器企業中位居第一梯隊。
此前,海爾生物已持續布局實驗室設備賽道,通過并購上海元析,實現了“如虎添翼”的效果。海爾生物進一步完善了自身智慧實驗室等場景解決方案,為生命科學全產業鏈的做優做強落下關鍵一子。
近年來,海爾生物已并購海爾血技、金衛信、厚宏科技、康盛生物等眾多優質標的。基于自身生態的投后整合,海爾生物實現了與這些標的業務的協同互補、賦能發展。
再如上海萊士。海爾集團在收購后,支持上海萊士推進“拓漿”和“脫漿”齊步走戰略。
海爾集團董事局副主席、執行副總裁,盈康一生董事長譚麗霞表示:“上海萊士將與海爾生物、盈康生命一起,聚焦生命科學、臨床醫學和生物科技領域,共同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健康產業生態。”
縱觀CSL集團、武田制藥等全球生物醫藥巨頭的發展史,除了深耕內部謀增長外,他們都是通過并購、整合而不斷擴張的,逐步從血液制品行業成為生物醫藥領域的行業霸主。“這應該是海爾集團并購上海萊士的一個考量與愿景。”上述業內人士稱。
回顧海爾集團過往的資本運作軌跡,自2019年起,海爾集團運用并購和IPO兩大策略,加快構建資本版圖。
2019年3月,海爾集團入主盈康生命,深度布局大健康領域。同年10月,海爾生物登陸科創板,為集團在醫療大健康領域再添重要布局。2020年,海爾智家順利完成對海爾電器的私有化,并成功登陸港交所,成為全球首家在上海、香港、法蘭克福三地上市的家電企業,進一步鞏固了其在家電行業的領先地位。2022年12月,雷神科技在北交所掛牌上市,標志著海爾海創匯平臺項目取得重要突破。2024年6月,海爾集團成功攬入國內血液制品龍頭上市公司上海萊士,在大健康領域的布局更加深入。
創業40年來,海爾集團經歷了六個戰略發展階段,“識變、應變、求變”是其穿越周期的能力與底色。2024年,海爾集團更新其品牌口號:以無界生態共創無限可能。
“沒有成功的企業,只有時代的企業。海爾就是要積極踏準時代的節拍,‘應變重生’。”周云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