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深度對接服務京津冀協同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等區域重大戰略,不斷塑造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日前山東省印發《山東省深入落實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深度對接京津冀和長三角行動方案(2025-2027年)》(以下簡稱《方案》)。
《方案》提出,立足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基礎,堅持全方位對接、多領域合作、深層次協同,聚力提升與京津冀、長三角協同發展能級。到2027年,區域協同創新格局初步形成,產業融合發展水平不斷提升,便捷交通物流體系更加完善,生態環境聯保共治縱深推進,公共服務合作機制持續完善,一批標志性工程落地實施,跨區域合作取得顯著成效。
據了解,近年來,山東重視深度對接京津冀和長三角,加強與黃河流域省份戰略協同、與中部地區和東北地區戰略協作,將打造北方地區經濟重要增長極視為重要發展目標。在此次《方案》中,山東提出六項重點任務,分別是協同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協同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協同提升基礎設施聯通水平、協同促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協同推進全面綠色轉型發展和協同提供高品質公共服務。并細化提出21項具體措施,包括共建共享高能級科創平臺、聯合開展重大技術攻關和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等。
根據《方案》,山東將依托中科系科研優勢,高標準建設中國科學院濟南科創城、國科研究院,推進空天信息大學建設。積極爭創魯豫國家區域科技創新中心。加快推進合肥國家實驗室濟南基地、北京大學—萬華化學研究中心建設,推動山東半島、中關村、張江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交流合作。
鼓勵省內企業與京津冀、長三角高校院所、優勢人才團隊等創新主體聯合開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深化與北京科技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同濟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南京理工大學等高校合作,在先進鋼鐵材料、數字航道與智能引導、高速磁懸浮、智能交通工程、高端工程機械制造等領域開展科研攻關或建設重點創新平臺。加強與國家技術轉移東部中心合作協作,加快建設濟青科創智造廊帶、齊魯科創走廊,與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共建研發中試基地、成果轉化基地。
結合“十五五”規劃編制,立足各地區位條件、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調整優化全省重點產業布局。聚焦傳統產業轉型、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未來產業突破,研究制定重點領域發展規劃。
積極參與京津冀、長三角產業分工協作,深度對接制造業重點產業鏈群,謀劃落地一批補鏈強鏈重點項目,積極探索產業鏈跨區域協同發展路徑模式。鼓勵京津冀、長三角各類資本、機構采取委托管理、租借、投資合作等方式共建園區。支持沂蒙革命老區承接發達地區產業轉移,推進濟臨經濟協作區建設。支持棗莊市建好用好長三角產業促進中心,支持天衢新區建設對接京津冀協同發展先行區、設立中關村朝陽園飛地園區,支持沂河新區、魯西新區承接長三角優質產業資源轉移。
探索推動數據標準規范互認、基礎數據共享、產業鏈上下游協作,助推數據要素價值化,建成一批數字科技創新中心、數字經濟網絡平臺,打造更多基礎通用型和行業垂直型人工智能大模型訓練中心和應用場景,優化數據中心建設布局。支持濟南、青島、煙臺等市打造未來產業先導區,探索與長三角地區聯合發布未來產品應用場景和典型案例。
加快京雄商高鐵、京滬高鐵二通道等項目建設,推進一批聯通京津冀、長三角的高速鐵路、高速公路項目研究論證納規建設,為京滬磁懸浮高速鐵路(山東段)預留廊道空間,加快建設承南接北大通道。新增、加密至世界級機場群、省會及重點城市優勢骨干航線,拓展濟南、青島機場國際航空運輸網絡。加快推進大型專業化泊位建設,完善一流港口基礎設施,強化與沿海港口合作互動,打造世界級海洋港口群。
此外,相關措施還有建設現代化物流體系、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加強開放平臺載體合作、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推進營商環境優化提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