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合鋁箔賽道持續火熱,上市公司也在加緊布局推動,以謀求通過先發優勢快速占領市場份額。
近日,可川科技(603052)發布向不特定對象發行可轉換公司債券預案,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5億元人民幣。此次發債募集資金將主要用于鋰電池新型復合材料項目(一期),旨在完善公司在鋰電池產業鏈布局,增強其在消費電子及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競爭力。
可川科技長期專注于功能性器件的設計、研發、生產與銷售,產品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消費電子以及新能源汽車的鋰電池電芯及電池包,涵蓋電池類、結構類和光學類功能性器件。此次募投的鋰電池新型復合材料項目(一期)總投資7.48億元,建設周期為4年。項目將新建現代化生產廠房,引入先進設備,完成復合鋁箔生產線布局,預計達產后可實現年產復合鋁箔9500萬平方米的產能規模。
此次可川科技發債并推進鋰電池新型復合材料項目,對于消費電子行業具有重大意義。
隨著消費電子市場的發展,消費者對產品續航、輕薄便攜等性能要求不斷提高。可川科技通過發債加速復合鋁箔項目建設,有助于提升鋰電池性能。復合鋁箔的應用可使鋰電池在安全性、輕薄化、高能量密度方面實現突破,延長消費電子產品續航時間,減輕產品重量,滿足消費者對輕薄便攜和長續航產品的需求,推動消費電子產品升級換代。
分析人士指出,可川科技在復合鋁箔領域的布局,將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協同發展。一方面,促進上游原材料供應商和下游消費電子制造企業的技術創新與產業升級;另一方面,隨著可川科技產能提升和技術成熟,復合鋁箔成本有望降低,提高整個消費電子行業的成本競爭力,增強行業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
據行業預測,復合鋁箔市場正處于快速增長階段,預計2025年全球復合鋁箔市場規模將達75.9億元,2026年有望攀升至240億元,市場潛力巨大。對于可川科技來說,公司憑借發債項目在復合鋁箔領域獲得先發優勢,有望快速占領市場份額。
可川科技表示,此次募投項目是公司戰略布局的關鍵一步,有助于抓住鋰電池正極材料向復合集流體轉換的重要機遇。復合鋁箔采用“鋁—高分子材料—鋁”的“三明治”結構,在安全性、輕薄化、高能量密度方面相較于傳統鋁箔優勢顯著,契合市場對高性能鋰電池的需求。公司有望借此在該領域搶占先發優勢,與頭部客戶建立緊密合作,快速擴大市場份額,鞏固行業地位。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了解到,截至2024年12月31日,項目一期主廠房建設已基本完成。公司已購置試驗線與規模化生產線,并于2024年第三季度將規模化生產線的試產產品送樣給客戶驗證,目前已收獲某國際知名消費電子電池生產商關于復合鋁箔的首筆小額訂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