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 Agent(智能體,文中Agent亦指智能體),開始被大模型企業頻繁提及。
2月22日,在2025全球開發者先鋒大會(GDC)上,MiniMax(公司名稱)副總裁劉華表示,大模型到了一定水平以后,新的產品形態就會出現,這個產品形態應該是Agent,能主動幫助人類解決問題,真正提高生產力、重塑經濟。
無獨有偶,2月21日,在首屆“Step UP生態開放日”活動上,階躍星辰方面強調將智能終端Agent作為大模型技術落地的關鍵發力點。
階躍星辰創始人、CEO(首席執行官)姜大昕在上述活動上表示,隨著大模型在多模態、慢思考能力上不斷突破,即將迎來Agent的全面爆發。其透露,正在攜手眾多智能終端合作伙伴,攜手為各行業打造多樣化的Agent。
姜大昕表示,盡管Agent在業內還沒有一個標準定義,但最重要的特點是能夠自主地幫助人類完成復雜任務。所謂自主有兩層含義,一是自動,減少或無需人類干預就能完成任務;二是主動,可以根據用戶所處的環境和需求,主動發起任務。
2025 開年沒多久,大模型戰場已經硝煙彌漫。在DeepSeek(深度求索)帶來的壓力之下,大模型“六小虎”(智譜AI、百川智能、階躍星辰、零一萬物、月之暗面、Minimax)緊急迎戰,在技術落地上接連出招。
AI發展的終極目標
據姜大昕介紹,Agent可以分為不同的種類,比如垂直領域的Agent以及智能終端上的Agent。
“為什么Agent這個概念會在眼下這個時間點變得火熱,以至于很多人認為2025年會是Agent元年?”姜大昕認為,這是因為Agent爆發需要兩個必要條件,一個是多模態的能力,另一個是慢思考能力,而這兩個能力在2024年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
階躍星辰副總裁李璟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階躍星辰有技術理念和對技術的理解,“在語言模型部分我們投入了非常大的力量,包括基于強化學習的新范式的模型,我們也有不斷地內部迭代的版本,而多模態也是階躍星辰最大的特色”。
目前,階躍星辰已經給其重點發展的智能終端Agent找到了應用場景。
在2月21日的“Step UP生態開放日”上,吉利汽車集團、千里科技和階躍星辰聯合宣布,將進一步加強三方現有的技術合作伙伴關系,推動“AI+車”的深度融合。
無獨有偶,MiniMax方面,在全球開發者先鋒大會期間,鴻合科技、惟一智能、弋途科技、全志科技、魚亮科技、玩瞳科技、易思態科技等多家智能硬件企業代表攜手MiniMax共同宣布成立“MiniMax智能硬件產業創新聯盟”。
弋途科技CIO(首席信息官)王繼明在活動現場表示:“未來5到8年,汽車將是另外一個形態的具身機器人。和人形機器人相比,汽車是AI(人工智能)時代重要的終端流量入口。”
此外,記者從MiniMax方面了解到,其應用領域從過往的在線新經濟、教育、金融、醫療拓展到了智能硬件,包括智慧家居、穿戴設備、智能座艙、智能音響、智能耳機及交互設備等。
MiniMax和階躍星辰對Agent的重視并不奇怪。國際上,谷歌、微軟等企業都進行了重點布局。在2025年ICT(信息與通信技術)行業趨勢年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2025年不僅是智能體的元年,也將是AI終端的元年。
知名數字經濟學者、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智能體不是一個方向,而是AI發展的終極目標,也就是能夠自主感知環境,然后根據環境反饋來給出決策目標,一般智能體分為三部分:感知、決策、控制執行。
“事實上,智能體和人類是類似的,而智能體能夠實現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讓機器如人一樣能夠解決各種復雜問題。”盤和林說。
艾媒咨詢CEO張毅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智能體主要的方向是落地,目前在C端(消費端)市場找到機會可能比較難,也許從事技術、產品開發的企業往垂直方向落地是一個選擇。雖然To B(面相商業端)的業務相對沒那么有吸引力,但面對競爭激烈的C端市場,盡快布局也許是明智的。
“六小虎”壓力都不小
在騰訊、阿里等大廠的多項業務“牽手”DeepSeek之后,階躍星辰、MiniMax等“小虎”也做出了同樣的選擇,并跟進了“開源”動作。
1月15日,MiniMax發布并開源新一代01系列模型,包含基礎語言大模型MiniMax-Text-01(模型名)和視覺多模態大模型MiniMax-VL-01(模型名)。當時,MiniMax方面便提及,2025年,AI將迎來至關重要的發展節點,智能體有望成為新一年最重要的產品形態,引領AI從傳統的“工具”角色向更具互動性與協作性的“伙伴”角色轉變。
MiniMax表示:“我們認為這有可能啟發更多長上下文的研究和應用,從而更快促進Agent時代的到來。開源也能促使我們努力做更多創新,更高質量地開展后續的模型研發工作。”
階躍星辰也開源了兩款階躍Step系列多模態大模型——Step-Video-T2V(模型名)視頻生成模型和Step-Audio(模型名)語音模型。
據姜大昕透露,過去一年,階躍星辰累計發布了11個模型,覆蓋多個技術節點。預計今年3月,階躍星辰還將開源公司自研的圖生視頻模型。
在行業壓力之下,大模型創業公司的戰略是否發生了變化?商業化路線清晰了嗎?
李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階躍星辰會去做更好的模型,成為模型領域非常全面且綜合能力比較強的廠商。
他還表示,階躍星辰看重應用和生態落地部分,“在應用里面其實是有面向不同群體的,你可以理解開源也是面向開發者和面向應用的一種方式,所以我覺得戰略是沒有發生什么變化的。站在戰術層面上我們可能會有一些調整,可能會有一些加速,可能會有一些聚焦”。
根據方正證券1月的研報,不同的商業化定位對應不同的變現及利潤增長模式,國內主流大模型已經開始呈現一定差異化的落地模式。
研報提及,百川智能更多關注行業大模型;月之暗面和MiniMax的戰略優先級是C端產品和應用;零一萬物將超大模型交給阿里訓練,自身聚焦行業模型;智譜AI和階躍星辰仍然聚焦AGI(通用人工智能)模型,智譜AI在招標市場更加活躍。
該研報認為,B端(商業端)商業模式更清晰,對企業降本增效的影響立竿見影,因此企業客戶付費意愿更強。不同商業化路徑是各個廠商基于資金、技術、產業合作的綜合考量,2025年,各模型廠商的AI能力變現模式將更加清晰,格局預計進一步集中。
盤和林對記者表示,“六小虎”發展方向是清晰的,但應用普及度各個行業并不相同,如具身智能的人形機器人,現階段應用場景還不夠豐富,而DeepSeek因為開源和低算力消耗,其應用落地是最快的。
張毅認為,未來在大模型賽道上能夠勝出的關鍵,在于商業模式的成功落地并形成循環發展,“技術不是關鍵”。
劉華表示,2024年下半年,大模型在編程、寫代碼方面,展現出巨大的潛力,現在在整個行業20% ~30%的代碼寫作任務已經由大模型代勞了,“2024年底OpenAI(公司名)又帶給我們一次震撼,推出了o1(此處指滿血版本),隨著DeepSeek開源,讓大家更熟悉了什么叫強化學習,當然我們認為這一切都沒有結束,未來兩到三年,類似GPT3.5(模型名)到GPT4(模型名)這樣的技術(突破)再發生兩次是高度可預期的”。
姜大昕則表示,隨著底座大模型多模態能力和推理能力的不斷增強,Agent的能力也會不斷演化。
“我覺得現在的聊天機器人和人類的連接還是非常膚淺的,原因在于它只能通過聊天來了解用戶,而智能終端Agent可以陪伴用戶在物理世界中發生的一切,這樣才能真正做到感同身受,從而提供情緒價值和情感陪伴。”姜大昕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