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行理財公司行列迎來新兵!
2月18日,浙商銀行全資子公司——浙銀理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浙銀理財”)在杭州開業,注冊資本20億元。
至此,12家全國性股份行集齊理財公司牌照。此前,浙銀理財于2023年底取得籌建批復,今年初獲批開業。1月27日,公司完成工商注冊登記。
浙銀理財董事長武國元表示,公司將以穩健低波和長期回報為導向,通過投研驅動和數字化賦能,提升智慧經營能力。
據了解,目前浙銀理財起步員工數超過120人,其中將近1/6為專崗科技人員,投研、風控人員合計占比50%以上。“后續還將根據經營策略的優化、市場的變化再適量補充。”
談規模:淡化規模情結
作為國內第32家銀行理財公司,武國元表示,浙銀理財將發揮后發優勢,在發展過程中學習先進同業的做法、經驗,打造自身差異化優勢。
“我們身處長三角地區,將積極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以及浙江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在負債端和資產端的配置上,深耕浙江優質金融土壤,實現差異化發展。”他說。
同時,以地方經濟金融生態環境、科技優勢為基礎,浙銀理財將以投研為引領、以數字化為支撐,加大投入,做出特色。
“努力將公司打造成為一家代表投資者利益、服務實體經濟、經營風格穩健、弘揚善本金融、數字科技引領的一流理財公司。”武國元稱。
他特別提到,浙銀理財并未在開業第一年設置規模目標,“我們淡化規模情結,規模可能不是我們的參考指標,還是要做出質量和良好品牌。”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末,浙商銀行管理的理財產品余額約1472.48億元,凈值型理財產品占理財比重100%,其中個人、機構客戶資金占比分別為92.36%、7.64%。
“過分追逐規模容易產生波動,投資人偏好上也還有適應期,我們更關注把研究、風控、合規、科技這些底盤做實,把口碑、品牌做出來,規模是順理成章的事。”武國元表示。
武國元還透露,浙銀理財將在啟航之年開啟三個專項行動。其中包括,探索通過專屬產品建立與投資者利益綁定的考核評價機制,提升投資者獲得感。
談科技:以數字化為支撐
采訪過程中,武國元多次提到,新生的浙銀理財將突出以數字化為支撐,加大科技投入。
據了解,浙銀理財的金融科技力量源自浙商銀行科技體系,目前全司專崗科技人員占比將近1/6,形成一套適合資產管理業態能夠“自我進化”的金融科技體系。
其中,公司設計了“412”科技體系架構,構建“風險合規、產品銷售、投資管理、運營管理”四大系統子集群,輔以數據中臺的公司IT架構,以此建成兩大核心能力——投研能力和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能力。
在實際系統建設中,浙銀理財已落地資產管理系統、投研平臺等系統,搭建產品智慧工廠、理財分銷系統,建設全面風險管理系統、信用評級系統。
同時,為適應金融市場變化和理財產品的紛繁多變,公司推行“ITBP”工作機制,打造強協作、扁平化科技管理、敏捷化科技研發體系,促進業務、技術、管理跨緯度高頻、深入地進行思想碰撞。
高效的管理和研發體系,將帶來數據的爆炸式增長,浙銀理財還儲備了對應的數據人才,實現大數據場景下的數據分析、加工和應用的落地,進一步加強投資研究和客戶服務能力。
此外,浙銀理財建立了分層分類的數字化培訓體系,依托母行推動公司全員數字化培訓,形成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金字塔”科技人才隊伍。
談配置:從“固收類”起步
談及資產配置,武國元認為,目前銀行理財行業固收類資產還是占據主要地位,這也是根據市場情況、客戶風險偏好制定的業務策略。“浙銀理財也將先從‘固收類’起步。”
“但行業逐漸產生的共識是,未來面對新的市場形勢下,交易能力要加強,改變此前的配置型策略(即買入并持有)。”他表示。
同時,武國元提到,浙銀理財對權益市場保持高度關注、積極看好,并將針對性加強能力建設。“未來隨著推進新質生產力發展,圍繞產業升級方面有很好的多資產配置機會。”
其中,權益能力建設強調以投研能力建設為基礎,以人才隊伍、科技投入為兩大驅動力,聚焦具體的三個權益策略布局:
一是指數化策略。主要是探索發展含權類多資產策略類的指數業務,形成浙銀理財品牌。
二是發展多資產、組合投資的策略。充分發揮母行在FICC領域積累的優勢,并做好聯動協同,在多元組合穩定回報方面下功夫。
三是共贏共富策略。加強與優秀資產管理機構的合作,借鑒其權益市場布局經驗,實現協作共贏。
武國元透露,隨著市場發展,浙銀理財還將積極抓住另類資產投資機會,并逐漸探索海外資產配置。
“以黃金為代表的另類資產我們之前做過一些產品配置,收益很好;海外資產配置這塊我們根據相關資質、合規要求,將不斷做好深度研究。”他表示。
校對: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