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對半導體行業充滿信心。”去年9月,韋爾股份董事長虞仁榮接受證券時報記者專訪時反復強調的便是“信心”。2024年業績預告的亮眼數據,為這位行業領軍者的判斷提供了有力支撐,進一步印證了我國半導體產業的強勁復蘇勢頭。
2025年開年,滬市48家半導體公司發布業績預喜公告,其中24家業績預增,韋爾股份、兆易創新等公司凈利潤增速均超500%;15家減虧,合計減虧約20億元;9家成功扭虧,上海貝嶺、佰維存儲等實現數億元盈利。從預告數據來看,滬市半導體行業呈現蓬勃發展的韌性與活力。
半導體產業鏈業績全面上揚
隨著消費市場需求的逐步復蘇,半導體產業鏈2024年業績向好。其中,上游芯片設計公司方面,數字成像解決方案芯片設計企業韋爾股份預計2024年實現營業收入254.08億—258.08億元,同比增長20.87%—22.78%;實現歸母凈利潤31.55億—33.55億元,同比增長467.88%—503.88%。韋爾股份表示:“公司在圖像傳感器解決方案、顯示解決方案和模擬解決方案等領域持續發力,特別是圖像傳感器產品在高端智能手機和汽車自動駕駛領域的深度滲透,有效帶動了營收與毛利率的穩步增長。”
存儲芯片市場也延續回暖態勢,價格快速上漲,供需結構逐步改善。在此背景下,滬市存儲芯片設計公司業績表現突出,其中,兆易創新預計2024年盈利約10.9億元,同比增長約576.43%。該公司旗下產品在消費、網通、計算等多個領域實現收入和銷量大幅增長,其中,車規閃存產品全球累計出貨已超2億顆。
半導體設備和材料的國產替代進程穩步推進,多家滬市公司經營業績持續向好。中微公司預計2024年營業收入約90.65億元,同比增長約44.73%。其中,2024年刻蝕設備銷售額約72.76億元,同比增長約54.71%。LPCVD薄膜設備2024年實現首臺銷售,全年設備銷售額約1.56億元。“公司近兩年新開發的LPCVD薄膜設備和ALD薄膜設備,已有多款新型設備產品進入市場并獲得重復性訂單。其中,LPCVD薄膜設備累計出貨量已突破100個反應臺。”中微公司透露。據悉,該公司位于南昌約14萬平方米的生產和研發基地、上海臨港約18萬平方米的生產和研發基地已投入使用,有力支持了產品付運及銷售的增長。
封測市場需求復蘇同樣明顯。佰維存儲去年成功扭虧,預計盈利超5億元,公司大力拓展國內外一線手機和PC客戶,產品銷量同比大幅提升。甬矽電子專注于集成電路的先進封裝與測試,公司表示在晶圓級封裝和汽車電子等領域的產品線不斷豐富,二期重點打造的“Bumping+CP+FC+FT”一站式交付能力已形成,能有效縮短客戶從晶圓裸片到成品芯片的交付時間,持續為營收增長做出貢獻。
多元場景拓展驅動業績飛升
多家滬市公司表示,下游客戶需求呈現增長態勢,公司產品在汽車、工業、消費電子等多個領域全面開花,應用范圍迅速擴大,為企業帶來豐厚盈利。上海貝嶺表示,集成電路行業部分市場已展現復蘇跡象,下游客戶需求有所增長,尤其是公司產品在汽車電子和工控領域的滲透不斷加深,收入實現顯著增長,貢獻毛利額同比增加。
汽車智能化趨勢的不斷深入,給半導體行業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不僅拉動了對高性能芯片的需求,也為半導體企業開辟廣闊的市場空間提供了空間。晶方科技表示:“公司車規CIS芯片的應用范圍迅速擴大,在車規CIS領域的封裝業務規模與領先優勢持續提升。”
此外,網絡通信、消費電子等下游應用市場的逐步回暖,也有效推動了滬市半導體公司產品的銷售。東芯股份持續布局網絡通信、監控安防、可穿戴、工業等關鍵應用領域和頭部客戶。艾為電子積極拓展消費電子等領域,2024年公司營收和出貨量均創歷史新高,產品出貨量超60億顆,綜合毛利率連續四個季度環比持續提升,全年綜合毛利率預計達30%以上,較上年同期增長超5個百分點,實現營收和利潤雙增長。
AI帶來的算力需求和終端創新,成為半導體行業需求側的重要增長動力。海光信息、瑞芯微等多家公司均表示,業績預增得益于AI算力需求增長與終端落地加速的拉動。其中,海光信息圍繞通用計算市場,去年CPU產品進一步拓展市場應用領域、擴大市場份額,廣泛支持數據中心、云計算、高端計算等復雜應用場景;瀾起科技受益于全球服務器及計算機行業需求的逐步回暖,公司內存接口及模組配套芯片需求實現恢復性增長,預計2024年互連類芯片銷售收入、歸母凈利潤、扣非后歸母凈利潤均創公司歷史新高。
研發創新與市場開拓雙輪驅動
半導體行業的強勁復蘇,既得益于產業鏈需求的回暖,更離不開公司技術創新與市場開拓的 “雙輪驅動”。
多家半導體公司在業績預告中強調了研發對經營業績的重要推動作用。樂鑫科技表示,去年研發投入同比增加20%—25%,“公司產品應用于泛IoT領域,注重長期的數字化升級,而非依賴某個行業或客戶的短期爆發式增長。”博通集成也指出,公司積極推動產品迭代升級,持續推進WiFi、藍牙芯片、車規芯片等新產品研發,2024年銷售收入同比增長約18%,同時較去年同期實現大幅減虧。
創新驅動下,滬市公司取得了豐碩的技術成果。東芯股份表示,公司積極推進存儲產品的升級迭代,“一直致力于推動國產化制程升級,縮小與國外廠商產品制程差距,去年公司1xnm 閃存產品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已進入風險量產階段”。瑞芯微持續加大先進封裝技術的創新開發,在MEMS、射頻濾波器等新應用領域實現商業化應用,2024年公司長期深耕的AIoT各產品線全面快速增長,預計實現凈利潤約5.5億—6.3億元,同比增長約307.75%—367.06%。
展望2025年,多家公司表示,將持續深耕研發創新,拓展多元應用場景。兆易創新表示,隨著端側AI的蓬勃發展,公司在存儲器和MCU等產品領域將努力挖掘潛在業務機會,同時在現有市場持續深耕,在工業、汽車等市場進一步突破,提升市場占有率。瑞芯微將繼續發揮AIoT領域的技術、產品、場景優勢,在重點發展的汽車電子系列產品、機器視覺、工業及行業類應用等領域持續突破,同時打造產品序列的領先布局,用心做好產品。
校對:王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