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科技創新創業投資母基金披露的直投細則顯示,種子直投、天使直投單項目最高允許出現100%虧損。
在業內人士看來,上述舉措創新性地將政府角色從風險共擔轉向風險托底,破解不敢投早、不敢投小的行業頑疾。政府投資基金考核從“算當期賬”轉向“算未來賬”,為市場化投資讓渡了決策空間,硬科技發展獲得前所未有的試錯空間。
制度破壁:暗含三大機制
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科技創新創業投資母基金為總規模50億元。該基金的30%資金用于直接股權投資,重點扶持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低空經濟、量子科技等未來產業。
直投細則顯示,在受托管理機構盡職盡責的前提下,該基金允許種子直投、天使直投單項目最高出現100%虧損,允許種子直投、天使直投、產業直投分別出現最高不超過各類別投資總額50%、40%和30%的虧損。
如此高的容虧率,并不多見。“這一風險容忍機制,為創新企業提供更加寬松的發展環境,鼓勵企業大膽創新、勇于突破,即使面臨失敗,也能在寬容的氛圍中重新出發,持續探索前行。”廣州開發區表示。
直投細則還提出,當年超出部分的虧損以風險準備金與受托管理機構當年度和以后2個年度所分得的直接投資獎勵資金進行彌補,直至扣減完畢。風險準備金,種子直投、天使直投按照年度退出項目匯總的投資收益提取5%風險準備金作為專項風險準備金。
這暗含三重制度突破:第一,建立戰略虧損許可制,將科技探索的不確定性從投資考核體系中剝離;第二,創設動態風險容忍機制,按年度提取5%收益作為風險準備金,構建跨周期補償池;第三,實施“盡職免責+容錯激勵”雙軌制,明確受托管理機構在合規前提下可豁免一定的決策責任。
資本流向:硬科技獲得試錯空間
政府投資基金松綁了“保值增值”剛性考核要求,拉開了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的投資大幕。
早期投資市場相當活躍。執中Zerone數據顯示,截至2月21日,今年以來,種子、天使輪融資數量達208起,A輪融資數量達695起,遠遠超過中后期融資;種子、天使輪融資金額達3.77億元,A輪融資金額達40.52億元。
“越早越香”的現象在新興產業、未來產業領域得到印證:成立一年多時間的機器人企業星海圖,憑借24個自由度的技術突破、雙臂最大負載10kg、機器人售價19.9萬元,已斬獲北京機器人產業基金等機構連續投資;深天使引導子基金積極布局機器人產業,已投資近90個項目,涵蓋本體及控制、導航、末端執行器等上下游技術。
政府投資基金從“算當期賬”轉向“算未來賬”,硬科技產業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試錯空間,加速了創新生態成形:
第一,產業鏈垂直整合加速。以廣州金控集團為例,設立目標規模100億元的廣州未來產業基金,打造“領軍企業+產業園區+大院大所”協同創新模式,從而構建全過程創新鏈。
第二,區域協同效應充分顯現。江蘇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母基金第二批產業專項基金在2月中旬集中簽約,規模達408億元。這一省級母基金與設區市、省屬企業合作,各設區市均選擇了主導優勢產業或重點發展產業作為基金投資方向,如南京的新一代信息技術和新型電力、蘇州的生物醫藥和高端裝備等。通過省級母基金的帶動、協同等效應,服務江蘇省 “一中心一基地一樞紐” 的建設,構建區域協同大基金生態。
謀劃藍圖:仍需操作性指引
“政府投資基金建立容錯機制,正在重新定義風險投資邏輯。”同創佳業總經理余英棟說,允許歸零,寬容失敗,是政府投資基金在制度上松綁,隱含的考核指標轉向——從傳統的IRR、DPI等財務指標,轉向產業鏈整合度、關鍵技術突破數據、創新生態培育度等戰略價值指標。這種價值坐標系的變化,能夠讓政府投資基金真正成為耐心資本。
多位受訪人士認為,政府投資基金松綁后,將面臨新的挑戰:一是道德風險傳導,防止“容錯機制”異化為“冒險激勵”,須建立基于技術成熟度曲線的動態監控體系;二是價值評估困境,當傳統財務指標失效,須構建包含技術擴散度、生態帶動系數的新的估值體系,并獲得政府、市場認可;三是資本結構調整,政府投資基金過度介入可能會擠壓市場資本空間,須通過分層投資、基金份額轉讓等配套機制維持生態平衡。
業內人士認為,由于投資機構受到多重監管,真正推動政府投資基金容錯機制落地,還需要在業績考核、投資項目監督等方面研究出臺更具操作性的指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