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公募機構調研頻率明顯加快,人工智能(AI)、機器人、生物醫藥等領域的企業成為主要調研方向,DeepSeek當屬調研最熱詞匯。同時,多位知名基金經理密集赴一線調研,易方達基金楊宗昌、富國基金孫權和范妍、興證全球基金楊世進、大成基金韓創等紛紛現身調研名單。
多位公募人士表示,DeepSeek給全球科技界帶來極大震動。DeepSeek以其低廉的訓練成本和高效的運算效率,在國內外持續發酵,并帶來了AI的進一步“出圈”,各行業爭相上線DeepSeek。
DeepSeek成為調研最熱詞
近期橫空出世的DeepSeek讓科技圈熱鬧非凡。目前,DeepSeek進入全球140多個市場的應用商店下載榜,而許多的互聯網、硬科技、醫藥、汽車以及教育行業的上市公司亦紛紛接入DeepSeek,推動國產AI生態圈繁榮,這也讓DeepSeek成為機構調研最熱詞匯。
Wind數據顯示,截至2月13日,自2025年1月29日以來,在上市公司“接待投資者調研紀要”中,關鍵詞包含“DeepSeek”的問答記錄達36條;在“交易所互動平臺信息”中,關鍵詞包含“DeepSeek”的問答記錄超過1100條。
具體來看,IT服務公司電科數字2月13日在回答“有沒有接入DeepSeek大模型”時表示,目前自研智鷹智算管理平臺已成功接入DeepSeek V3/R1大模型,進一步豐富了華訊智鷹智算管理平臺的模型資源,為行業客戶提供更強大的服務能力,在智慧醫療、智能客服、智能營銷、數據分析等AI應用場景,實現了更精準的預測、更智能的交互和更高效的決策。
存儲芯片公司華大九天表示,AI技術對EDA的發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公司已將AI技術應用于現有產品中。科大國創稱:“目前公司星云大模型已全面集成適配DeepSeek-R1/V3模型,支持用戶在云邊端等各類環境下調用AI能力,有效降低企業AI應用門檻。”
此外,機器人概念股洲明科技表示已完成DeepSeek-R1私有化部署。醫藥公司健康元稱,近期將DeepSeek等全球最先進的AI模型運用在創新藥研發方面。
洲明科技、魚躍醫療、貝瑞基因、順網科技、安必平、蜂助手、科德數控、老百姓等已成為公募機構在蛇年以來調研興趣濃厚的公司,上述公司涉及醫藥、機器人、通信等行業,在調研過程中屢屢被機構問及是否接入DeepSeek以及所帶來的影響等。
例如,診斷服務公司貝瑞基因表示,在變異解讀大模型和遺傳咨詢大模型的開發中,現正在全力進行與DeepSeek系列模型的平行測試;DeepSeek-R1提出的蒸餾方案,也給專業化疾病解讀等模型的開發、落地帶來了希望。
工銀瑞信基金表示,DeepSeek等AI技術與生物科技領域的融合,讓“AI+醫療”風口來臨。目前來看,AI在生成式病歷、導診、助診等某些細分醫療場景的應用能夠改善工作流程和提高效率,但更多體現替代人工或專家庫的作用,尚未出現顛覆性技術,如AI提高藥物研發的成功率、AI深度學習測序數據找到基因與疾病的聯系等。
知名基金經理赴一線調研
近日,多位知名基金經理密集赴一線調研,有些基金經理甚至在春節假期期間就已積極行動起來。
Wind數據顯示,易方達基金楊宗昌2月7日調研洲明科技,該公司被問及“第三方大模型和公司自研的垂類模型如何進行分工”“在機器人端側應用領域的發展規劃和技術創新有哪些”時表示,平臺已接入豆包1.5pro,DeepSeekV3及R1模型,并基于671B的R1模型進行多場景應用探索,提升Agent應用場景下的精度和準確性,更好服務終端客戶。
此外,富國基金孫權、范妍出現在上海鋼聯2月5日的調研名單中,該公司被問及“基于DeepSeek模型的產品迭代什么時候可以正式推出”時稱,希望盡快把基于DeepSeek的“小鋼”做出來,在一季度借助DeepSeekR1快速蒸餾出全新的“宗師”模型,并切換“小鋼”的基座模型。
興證全球基金楊世進則調研了萬達信息,該公司被問及“在AI應用于醫療領域的收費模式方面會有哪些新嘗試”“公司目前在大模型本地化部署方面感受到的難度是什么”等問題。
中國證券報記者注意到,魚躍醫療在2月4日舉行的線上調研活動中出現了多家頭部公募基金經理的名字,如易方達基金朱明新、博時基金張涵、富國基金呂澤楠等,彼時正值春節假期的最后一天。
招商基金表示,在下游應用與垂直領域,DeepSeek的開源策略和低成本推動了其在金融、醫療、政務等行業的快速落地。例如,金融領域的智能研報生成和智能投顧,醫療領域的AI輔助診斷工具和藥物研發平臺。
人形機器人獲密集關注
除了DeepSeek備受矚目之外,人形機器人相關內容也在公募機構調研時獲得密集關注。該關鍵詞在Wind數據“交易所互動平臺信息”中包含的問答記錄達數百條。受關注較高的機器人公司為斯菱股份,該公司近期獲得超過50家公募機構的調研。
具體來看,斯菱股份在被問及“在機器人零部件業務方面有哪些優勢”時表示,公司主業的產業優勢是精密零部件制造,與機器人零部件制造具有一定的協同性,部分研發技術及生產設備可共用。公司將依據積累的市場和量產經驗,著力于機器人零部件產品的技術和質量突破。
業內人士稱,從國產硬件能力看,前有機器人的春晚舞蹈驚艷亮相,后有楚才系列人形機器人集中展示,展現了國產硬件突出的運動性能、感知交互和控制算法技術儲備。相關展示可以看到,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機械手軌跡控制、電機響應速度有較大進步,相較之前的演示版本,機器人硬件正在加速迭代。
富國基金表示,今年或是機器人量產時刻,通過對比機器人量產節奏與當年電動車的量產節奏,預測將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的產量和價格有所不同。從第一階段進入第二階段后,成本降低后即可外銷,這一階段主要面向B端客戶;進入第三階段后,成本大幅降低,將對應C端市場。因此,今年開始生產訓練機器人,明年或將面向B端,后年或開始面向C端。由于此次較早導入了中國供應鏈,量產爬坡的節奏會非常快。
工銀瑞信基金表示,機器人板塊當前正處于“0-1”階段,板塊有望受益于智能化和降本的雙重驅動,該板塊或可關注兩條投資主線,一是諧波減速器等確定性較高,下一代機器人難以取代的零部件;二是人形機器人發生較大變化的環節,或成為新的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