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微短劇以強人設、熱話題、高反轉迅速在全場景、全賽道、全流程當中快速傳播。數據顯示,2024 年中國微短劇市場規模達到 504.4億元,用戶規模已突破6億,成為內容消費的“新賽道”。
在“短平快”的表象之下,微短劇如何創新文旅場景、孵化IP生態、迭代流量格局?
近期,第十二屆中國網絡視聽大會“千行百業入劇來:微短劇產業生態與藝術創新論壇”在成都舉辦。諸多業內人士齊聚一探尋找“方法論”。“要積極發揮微短劇的紐帶和引擎作用,推動微短劇更好賦能文旅、文博、電商產業、鄉村振興、公益服務等各個領域,實現從內容傳播到價值轉換的閉環。”北京市廣播電視局黨組成員、副局長韓新星在會上表示。
越來越多的從業者意識到,小體量的短劇可以撬動更大的價值。在強勢的杠桿之下,微短劇跨界融合趨勢愈發明顯,從內容消費賽道逐漸延伸為賦能實體經濟、文化傳播的內容載體。
微短劇通過“跨界融合創新鏈+精品內容價值鏈+產業升級供應鏈”的三維邏輯,正在催生文旅融合新場景——以短劇為載體,實現地方特色的創新傳播與文化內容的升級重構。
從社會價值來看,鄉村微短劇異軍突起,成為微短劇領域中的一片藍海。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黨委書記、主任寧啟文在會上表示:“鄉村微短劇的創作對推動農業農村文化的繁榮、促進鄉村振興具有重要意義。”
鄉村是一個廣闊的大舞臺。中國農業電影電視中心提出了鄉村微短劇融合融媒大力量計劃,《歡樂農家院—福鼎一家人》《念哥餐廳》等作品聚焦農業農村生活,以生活化的敘事、視角和質樸的鄉村美學,為觀眾呈現了真實可感的鄉土中國的畫卷。通過融合微短劇+文旅、微短劇+非遺、微短劇+鄉村振興等多種形式,一個全新的鄉村文化傳播平臺正呼之欲出。
除了鄉村,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城市空間也是文旅賦能的跨界聯動新場景。以“雙十億”川渝特色方言短劇《家里家外》為例,紅果平臺以海量流量加持,制作方的精雕細琢賦能,四川廣電用深厚資源護航,三方強強聯合構成《家里家外》破圈鐵三角。
政企媒三駕馬車的配合也為短劇的文旅場景注入了新動能。紅果短劇總編輯樂力透露,自去年12月發布精品短劇“果燃計劃”以來,已收到超300份項目書,已與國家圖書館、國家航天局、中國法制出版社等機構展開合作,圍繞文旅、普法、科普等主題開發內容。
陜文投藝達影視賈軼群以短劇“陜西幫”為例,提出了“政策—文化—消費”三位一體的短劇商業模式解答。其本質是以區域文化資源稟賦為基底,通過“分賬收入+定制服務+衍生開發”的三元復合盈利模型,實現政府、平臺、商戶的傳播訴求與用戶碎片化消費的精準適配。
產業的發展建立在合格的盈利模式之上。賈軼群認為:“如果在這個圈里,80%的投資者都掙到了錢,產品也有成功的商業閉環,這個產業一定欣欣向榮。”
熱錢涌動之下,IP森林隱含著一個更具想象力的市場空間。
在流量經濟“不創新即落后”的趨勢之下,多家企業從“小試牛刀”的謹慎參與,轉變為大膽全鏈條重倉短劇。“2025年我們決定翻倍制作短劇。”北京好有本領文化傳媒有限公司CEO鄭安迪透露,過去一年,好有本領逐步從拍攝制作向全鏈路的IP開發邁進。
鄭安迪認為,微短劇產業很有可能催生新一代的IP孵化器。“做成一部微短劇,從上游到下游牽扯的人和資金量比較小,這意味著一個月有可能催生出10~20個相對頭部的IP。與此同時,系列化開發也相較以前的可能性變得更大。如果一個IP的第一部投入市場后反響較好,很有可能立刻投入開發2和3。”
“目前,紅果和行業的合作主要分成三類:定制劇、版權劇和引入劇。從目前一些數據預判,2025年全行業內容預算還能保持超過50%的增長。”樂力表示。
完美世界高級副總裁、影視負責人曾映雪以旗下IP《香蜜沉沉燼如霜》為例,截至目前,該劇播放量超過200億,許多粉絲仍舊在持續關注,IP延續性很長。曾映雪透露,完美世界正在將這個2500分鐘、58集的長劇IP濃縮10倍,做成200~250分鐘的短劇形式。
作為文化產業的寶庫,IP市場正在短劇產業的熱錢涌動之下悄然蝶變升級。以經典長劇IP為母體,讓長短劇集生態共振,通過“壓縮改編+場景復用+長短套拍”實現更高效率的產業協同。把經典長劇像“壓縮餅干”一樣做成精華短劇,利用既有影視基地、演員團隊、服化道資源降本增效,達成“成本協同”的效應。既省拍攝成本又能帶火老劇,還能用短劇給正在拍的新劇打廣告,用短劇激活沉睡IP,形成“老IP新用、長短劇互推”的良性循環,造就“流量協同”和“粉絲協同”的雙向促進。
潑天的富貴也需要長期維穩的運營,短劇如何變“流量”為“留量”,是流量經濟所不可回避的問題。
芒果TV大芒計劃工作室負責人周裘認為,通過精準運營,高投入和小成本的劇集都有機會成為爆款。據其披露,芒果TV正與紅果短劇探索協同機制,通過IP衍生開發等合作模式,構建“美美與共”的行業生態。
紅果短劇制片負責人沈志遠則分享了平臺在IP改編與創作扶持方面的實踐經驗。以IP為基點,流量為橋梁,平臺和出品方得以共贏。“紅果平臺主要依靠廣告分賬模式輔助出品方進行變現。紅果短劇的廣告分賬模式為行業提供了大筆內容預算,據最新數據,每月分賬已超四億元。保底加超出保底持續分成的模式讓制作方能夠專注于創作,持續提升內容質量。”沈志遠對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透露,“紅果短劇的免費看劇模式天然具有長尾效應,優秀劇集不必依賴短周期投流,可以獲取更多觀眾。”
而作為數據庫的分析平臺,巨量引擎內容營銷負責人金文樂總結了品牌方的投放需求變化,為短劇的流量經濟提供了新解法。
“以往品牌方只是將短劇作為一個新的流量爆點,讓短劇為自己的品牌故事或品牌內容作共創,限制了整體的市場規模。現在的品牌更多是把微短劇作為一個新增的、非常重要的流量陣地。這個更大的流量藍海使品牌有非常多的玩法,和傳統的投放相比,會和IP、電商、交易等結合得更緊密。除了傳統IAA的付費方式,巨量引擎未來將和品牌方共創更多的整合營銷方式。”金文樂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