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交通事故,車輛逃逸;肇事車輛未投保交強險,肇事方無賠償能力;受害者家庭困難,沒錢救治……一場交通事故,會給一個家庭帶來多大的傷害?交通意外發(fā)生以后,面對高額的救治費用,不少家庭會手足無措。
“先救人!”在山西,交警可以理直氣壯地對醫(yī)院說出這句話。
2018年起,山西先后兩次修訂《山西省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辦法》,此后逐漸在全省搭建起交通事故傷員“預擔保、快搶救、后付費”的無差別急救綠色通道模式,為傷者撐起了一把生命保護傘,截至目前累計救助交通事故傷員超2萬人。
預擔保:7日內可無差別“掛賬”
當20多歲的山西長治市民杜瑜接到電話的那一刻,頓時覺得天旋地轉。
電話那頭是長治交警王沖。杜瑜被告知,父親杜玉宏被一輛電動自行車撞倒,正在送往醫(yī)院,而肇事者已經逃逸。
當杜瑜趕到,王沖和同事已經聯(lián)系了最近的綠色通道醫(yī)院,對杜玉宏開展救治。杜玉宏被檢查出身上多處骨頭斷裂,還有閉合性顱腦損傷,需要持續(xù)性救治。
“醫(yī)療費怎么辦?”這個念頭一下在杜瑜腦海中冒了出來。她沒有穩(wěn)定收入,救治又耽誤不得。后來,杜瑜不止一次想過,要是等抓到肇事者再索賠治療,那后果不堪設想。
“不要擔心,咱們山西有政策的。”這時,王沖取出隨身攜帶的文件模板,向山西省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出具了一份《道路交通事故搶救費墊付通知書》。同時,幫杜瑜聯(lián)系了道路交通服務中心長治救治站專員,協(xié)助杜瑜提交了相關文件,及時申請醫(yī)療費的墊付。
如今,在山西,有交通事故發(fā)生,收治傷員可以先“掛賬”,醫(yī)院也可以沒有后顧之憂,立即開展救治。這是因為山西救助基金有一項“預擔保”的功能。
“發(fā)生交通事故后,由山西救助基金預擔保傷員的搶救費用,醫(yī)療機構對傷員實施快速高效急救。在搶救結束后,由基金管理人墊付搶救費用。”山西省公安廳交警總隊事故處救助辦負責人楊昆介紹。
以前,道路交通事故發(fā)生以后,困難群眾被送到醫(yī)院后交不上押金,交警只能拿自己的人民警察證、身份證作抵押救人,隨后再補交搶救費用。但是,搶救之后,有些患者家屬因經濟困難等原因,拖欠救治費用,又成了讓交警和醫(yī)院頭疼的事情。
2019年,山西將道路交通事故社會救助基金管理辦公室由財政部門劃轉至公安交管部門,通過政府采購,擇優(yōu)選定中國人壽財險山西省分公司作為救助基金管理人,負責山西救助基金的日常運營管理,并在各地布局救助服務站點,正式形成了山西救助基金管理運行新模式。
“山西救助基金最大的特點就是‘無差別’。”山西省公安廳交通管理局副局長褚萬里介紹,所謂無差別,就是不再區(qū)分機動車和非機動車交通事故,也不論傷員會承擔什么責任,不論傷員和責任方有無償還能力。換言之,只要是交通事故中的傷員,救助基金都可以無差別、無限額地為傷員救治墊付7日內的費用。
7日內的費用一般能涵蓋大部分手術的周期。此外,傷員7日之后的搶救費用,如有需要,經審核確定后還有30萬元的申請額度。
“父親在ICU住了一個多月,道路交通救助基金墊付了5萬多元的費用,真是幫了我們家大忙!”對山西的這項政策,杜瑜充滿感激地說。
快搶救:急救服務網絡全覆蓋,提高救治率
2023年,太原市民段云龍遭遇車禍,但家人都不在身邊。太原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清徐大隊事故中隊中隊長李杰到達現(xiàn)場處置,把傷者轉移到省白求恩醫(yī)院時,傷者已經神志不清,傷情非常嚴重。
對這個家庭來說,治療費是筆巨款。李杰立刻聯(lián)系救助服務站,在一周內為傷者墊付了11萬元的救助資金。后續(xù),還為段云龍繼續(xù)墊付了20多萬元的救助資金。“咱是農民,也不懂。沒想到申請手續(xù)這么簡單!”段云龍的姐夫王晉華說。
“得益于制度的完善,交通事故中傷者得到及時救治的例子,正在越來越多。”李杰介紹,2019年以前,傷者申請救助基金,需要自己跑財政等多個部門。如今,資料變得簡單,只要審核無誤,基金管理人在2個工作日內就能墊付費用。同時,考慮到傷員近親屬的來回奔波,山西把申請墊付的時限設定為60日,為傷者家屬留出足夠的申請時間,充分保障傷員的救助權益。
中國人壽財險山西省分公司理賠服務部負責人王卉介紹,以前經常因為傷者在搶救時沒有責任認定和調查結果,或者是交強險手續(xù)慢、賠付額不夠等原因,保險費用往往在出院后才能結算,需要傷者大額墊付。現(xiàn)在,則可由救助基金墊付后再向相關責任人追償。
“我們交警會隨身攜帶墊付通知書,每個綠色通道醫(yī)院也都有專門的對接人。對接人收到文書后,會在醫(yī)療系統(tǒng)內進行相關操作。因此,醫(yī)院不會再催促患者繳費,即使對身份未確認的人士也是如此。”李杰說,對當事人完成救治后,仍面臨經濟困難的,交管部門還會與民政部門數(shù)據分享,主動識別,納入民政兜底,讓傷者無后顧之憂。
目前,山西救助基金不斷健全急救服務網絡,已經構建了30分鐘的急救服務網絡圈。全省共審核確定173家醫(yī)療機構為“道路交通事故重傷員無差別急救綠色通道醫(yī)院”,實現(xiàn)了全省市縣全覆蓋。5年多來,救助基金累計救助交通事故傷亡人員2.18萬人,共墊付搶救、喪葬等費用6.56億元。
隨著這一機制建立和不斷完善,山西省交通事故死亡率已經從2019年的5.24%下降到目前的2.44%。
后付費:完善救助基金機制,確保持續(xù)運營
“這么大規(guī)模的墊付,基金的錢夠花嗎?”
“夠。”對于記者的問題,王卉給出了一個平實的回答,然后算起了一筆歷史賬單。
根據管理辦法,山西救助基金的來源主要為:交強險保險費一定比例的提取,追償資金、相關罰款、社會捐款、財政臨時補助等。
王卉介紹,在2019年前,山西救助基金賬戶結余資金接近6億元。同時,每年還會按照交強險保費1%的比例資金注入基金。2022年,山西根據國家有關文件精神作出新規(guī)定:“基金累計結余達到上一年度支出金額3倍以上的,本年度暫停從交強險保險費中提取。”
“當時,資金池結余資金已經達到了7億元。”王卉介紹,自從山西完善救助基金機制以來,每年墊付額度在1.2億—1.5億元。幾年來,通過消耗結余的存量資金,基金結余如今穩(wěn)定在了3億元左右。
“2024年開始,財政恢復了交強險保費的計提,實現(xiàn)了動態(tài)平衡。”王卉解釋,救助基金夠用的底氣,還來自不斷增強的追償能力,“目前,追償率超過了40%。”
根據管理辦法,事故責任明確后,基金管理人馬上啟動追償程序。對于超一年以上未足額償還救助款的,山西創(chuàng)新提出了追償受托人,由專業(yè)的法律機構負責訴訟追償。同時,金融監(jiān)管部門監(jiān)督各保險公司在案件理賠時,優(yōu)先償還墊付款。
“如此,每年追償額度約為7000萬元,每年交強險保費計提額度大約為7000萬元,這兩項基本能覆蓋每年的墊付額。資金池內的3億元結余,則起到了備用金的作用,使救助基金進入良性循環(huán)救助模式。”王卉說。
此外,管理人的服務費用每年會從基金之外的財政資金支出。王卉介紹,“這項業(yè)務,盡管不能讓我們實現(xiàn)顯著盈利,但企業(yè)利用原有的服務網點,除增加人力成本外,可以把總體成本控制在最低。實現(xiàn)不虧本的同時,擴大了我們企業(yè)的社會影響力,確保了管理的可持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