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家章先生是中山大學哲學系博士,也是證券時報的專欄作者。筆耕不輟的他,又有一部新書即將出版,書的名字叫《1983—2024:我的知行思》。此書收錄的文章中,有40多篇是經過我編輯之后在證券時報專欄版首發的。因為這個緣分,黃家章先生囑我為此書寫幾句評論。卻之不恭,便有了這篇短文。
《1983—2024:我的知行思》是一本內容豐富、編排新穎的書。它是黃家章60余年人生閱歷與思考的沉淀與結晶,也是黃家章“讀萬卷書,行萬里路”的見證。相信不同的讀者賞析、評論這本書各有不同的視角,作為黃家章專欄文章的編輯,我從觀察一個哲學博士是如何泛舟股海的角度,簡要談談自己的讀后感。
黃家章多年在211大學或省級社科院從事學術研究工作,這是他職業生涯的主干。此外,他也是一位資深的證券投資者,曾經在長江證券、泰龍投資工作過。這種跨界的、豐富的人生經歷,讓他對資本市場有比較深刻的洞察,從而形成了自己成熟的投資理念。
總體上,黃家章是一位價值投資者,他十分推崇巴菲特、芒格的價值投資學說。但是,他也不反對投機,對于趨勢投資或短線交易,他在認準時機的條件下,也會果斷地去參與。在股票投資方面,黃家章本人兼有沉著、冷靜與冒險、激進的復合氣質,這種氣質也體現在他撰寫的以投資為主題的一系列文章中。
市場上素有“韭菜”之稱,用以指代那些投資失敗的股民。對應“韭菜”這個稱謂,黃家章別出心裁地用“竹子”一詞來指代那些投資成功的股民,貌似調侃,實則包含著悲憫與祝福。他感嘆,“要把自己從韭菜變成竹子,要經歷大起大落、鳳凰涅槃的過程,贏過,虧過,最好是大贏過,也大虧過,最后才能修得正果。這個過程不會是一帆風順的”。
對于歷史上中國資本市場經常受到有形之手的干預,黃家章提出了理性的批評,呼吁尊重市場規律。他寫道,“市場浩瀚,市場蘊含著無限的偉力和無數的可能,市場經濟博大精深,市場規律又時常如羚羊掛角無跡可求,市場也就難免高深莫測。但是,市場經濟就應該以市場為主導。股市作為龐大的市場經濟體系中重要的核心平臺,更要尊重市場規律”。
如今,資本市場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已經被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重要到什么程度?諸多有識之士給出了精彩紛呈的解答。其中,黃家章從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角度作出的解答不應被忽略。我愿援引它作為這篇短文的結尾:“展望未來,唯有中國資本市場一步做大做強,并給廣大投資人帶來更多更好的回報,我們才可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從發展中國家步入發達國家的行列。愿我們一起努力!”
本版專欄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