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在春晚扭秧歌之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宇樹科技機器人又學會了許多新本領。?
近日,由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上海交通大學、浙江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等高校及科研機構聯合發布的一項最新研究成果,引發了許多人的關注。這一研究成果名為“BeamDojo”,這是一個為適應人形機器人在稀疏踏點上靈活移動設計的強化學習框架。該研究成果應用于宇樹科技的G1人形機器人上,可使其輕松完成走平衡木、梅花樁等復雜的任務,無論是在背負重物還是受外力擊打等情況下,都能實現準確而輕松的行走。
與此同時,證券時報記者注意到,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視頻號還發布了一則視頻,展現了其最新的研究成果——人形機器人駕駛艙系統(HOMIE)。通過這個駕駛艙系統,操作人可以實現對G1全身的精準遙控操作,不僅能操控G1表演哪吒電影舞蹈《天雷滾滾我好怕怕》,還可以實現任意姿勢行走和絲滑下蹲。
宇樹科技機器人解鎖新技能
根據論文演示視頻,應用了“BeamDojo”強化學習框架的宇樹科技人形機器人G1,不僅可以穩定地穿越多個面積約20厘米寬,間距不一的踏腳石組成的梅花樁,還可以穿過只有20厘米寬的連續平衡木。
在平衡性方面,即使背著重6kg的書包,遭受棍棒敲打等外力的干擾,G1也可以輕松地穿越梅花樁,不偏不倚地踩在相應的點位上。
“BeamDojo”的論文介紹,在具有稀疏踏點的復雜地形上進行行走,對于人形機器人來說是一項重大挑戰,這需要精確的腳部放置和穩定的移動能力。
據論文介紹,現有的為四足機器人設計的方法通常無法推廣到人形機器人身上,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兩者在腳幾何形狀及不穩定性方面存在差異,四足機器人的腳是點狀的,但人形機器人的腳為多邊形;二是基于學習的方法雖然適用于人形機器人的運動控制,但在復雜地形上的表現,仍然面臨著稀疏踏點獎勵信號和低效的學習過程等挑戰。
為了應對這一挑戰,研發團隊提出了“BeamDojo”強化學習框架。BeamDojo首先提出了針對多邊形腳部的一套基于采樣的步點獎勵機制,并采用雙批評家(doublecritic)策略來平衡密集運動獎勵和稀疏步點獎勵之間的學習過程。
為了鼓勵充分的探索與嘗試,BeamDojo采用了兩階段強化學習方法:第一階段通過在平坦地形上訓練人形機器人并提供任務地形感知觀測信息,來簡化地形動力學;第二階段則是在實際任務地形環境中微調策略。此外,研發團隊還實施了一種基于機載激光雷達(LiDAR)的高程地圖技術,以支持真實世界的部署。
除此以外,證券時報記者還注意到,上海人工智能實驗室昨日也發布了最新的研究成果——人形機器人駕駛艙系統(HOMIE)。據介紹,這一系統由強化學習驅動的運動控制框架和低成本同構外骨骼硬件組成,首次實現單一操作者對雙足人形機器人全身的精準遙操作,支持其完成多樣化的復雜移動操作任務,且無需依賴昂貴的動作捕捉設備。
根據演示視頻,操作員穿上人形機器人外骨骼駕駛艙,就可以實現對G1全身的精準遙控操作,不僅能操控G1表演哪吒電影舞蹈《天雷滾滾我好怕怕》,還可以實現任意姿勢行走和絲滑下蹲。搬運物件至桌面、在倉庫貨架中拿取物品等任務,G1都可以輕松完成。
帶動人形機器人板塊強勢上漲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以宇樹科技為代表的人形機器人公司屢屢“解鎖”新技能。取得一系列技術新進展的同時,也帶動了人形機器人板塊的強勢上漲。
2月19日,人形機器人板塊大爆發。同花順iFind顯示,人形機器人指數當日漲幅高達8.35%,板塊內的駿創科技、萬達軸承、三豐智能、豐立智能、長盛軸承等多只個股掀漲停潮。2月20日早盤,人形機器人板塊延續強勢,盤中漲幅一度超2%。截至午間收盤,人形機器人指數漲1.61%,萬達軸承30%漲停,三豐智能20%漲停。
業內人士分析稱,人形機器人產業正處于從技術突破到量產落地的關鍵階段,預計2025年將迎來人形機器人的量產元年。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已有多家國內人形機器人企業陸續宣布了量產消息。例如,今年1月6日,智元機器人量產的第1000臺通用具身機器人正式下線;今年1月17日,樂聚(深圳)機器人技術有限公司在北汽越野車公司舉行了樂聚第100臺全尺寸人形機器人交付儀式。該公司表示,樂聚人形機器人已邁入批量交付新階段。
開源證券研報認為,目前人形機器人的價格仍然較高,降本為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而中國有望憑借完備且成熟的供應鏈體系推動人形機器人的生產成本逐步降低。以宇樹科技機器狗發展歷程為例,宇樹科技機器狗的價格從2017年的2萬—3萬美元能夠在2023年下降至1600美元,這體現出在我國工業化體系下機器人具有較大降本潛力。未來若機器人降本后實現量產,其對輕量化、耐沖擊性能強的高性能塑料及復合材料需求增加,高性能塑料及復合材料相關企業有望受益。
在最近舉辦的民營經濟座談會結束后,宇樹科技首席執行官王興興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現在AI驅動機器人進化速度非常快,速度超出預期。今年年底前,整個AI的人形機器人將達到新量級。“如果順利的話,到明年或者后年一些基礎的,比如說服務業或者一些工業其實基本可以推起來了。但家用可能會稍微慢一點,因為家用可能對安全性的要求更高,還是會需要技術相對更成熟一點點。”王興興表示。
市場分析認為,隨著DeepSeek成功突破AI發展的高昂成本問題,憑借降本、開源的優勢,在人形機器人領域展現出強大的賦能能力,有望助力機器人在環境感知、任務規劃與決策、持續進化等大模型方面實現質的飛躍。近期,一系列高校與科研機構通過AI研發,賦能宇樹科技G1機器人“解鎖”新技能,強化了國產機器人在軟件端持續深耕和突破的信心。
責編:葉舒筠
校對:楊舒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