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0日,江蘇南京,在世界智能制造大會宇樹科技展臺前,觀眾爭相與人形機器人握手互動
宇樹科技Unitree G1人形智能體
傅利葉通用人形機器人GR-2
優必選人形機器人
GR-2靈活的上肢操作
1月24日,國家地方共建具身智能機器人創新中心研發的“天工”機器人在戶外跑道奔跑
優必選人形機器人
GR-2實現更靈活的上肢操作
◎記者 孫小程
具身智能賽道再迎巨頭入局。近日,螞蟻集團在招聘平臺開放了多個具身智能方向崗位。有業內人士向上海證券報記者透露,螞蟻集團2024年時便已在推進具身智能相關業務。螞蟻集團官方對此回應稱,集團持續布局和加大人工智能(AI)投入,去年注冊成立了螞蟻靈波科技有限公司,聚焦具身智能技術和產品研發。
近年來,各路大語言模型的“全面開花”,也讓具身智能熱浪再起,人形機器人則有望“飲得頭啖湯”,率先成為具身智能的具體形態。而憑借低成本、高效率脫穎而出的DeepSeek,正在為此“再添一把火”。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國家地方共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總經理許彬表示:“人形機器人主要是具身操作大模型,之前方向不清晰,成本太高,很多人望而卻步。現在會有更多人去嘗試,優化模型架構、訓練方式,肯定會加速應用。”
具身智能熱浪再起
具身智能與人形機器人相互關聯但又存在差異,時常被混為一談。與人形機器人相比,具身智能是一個更寬泛的概念,是基于物理身體(智能體)進行感知和行動的智能系統。具身智能核心在于“身體與智能的結合”,更強調AI的加持。
自2024年以來,具身智能初創企業的融資頗為火熱,星動紀元、星海圖、千尋智能等一眾企業陸續宣布獲得新一輪融資。2月17日,自變量機器人宣布完成數億元Pre-A++輪融資。在自變量機器人創始人兼CEO王潛看來,當下的具身智能幾乎可以類比到GPT-2所處的時間點。預計2025年年底或者2026年年初,會出現一個類似GPT-3級別的具身智能大模型。
當前來看,具身智能賽道已成“群雄逐鹿”之勢。在螞蟻集團傳出布局具身智能賽道動向之前,已有多家巨頭率先入局。
記者梳理發現,當前大廠主要通過戰略投資、大模型接入等方式切入具身智能領域,親身下場自研的尚屬“少數派”。例如,阿里旗下的杭州灝月企業管理有限公司參與了逐際動力的戰略融資;美團曾投資銀河通用、宇樹科技;騰訊在多年前投資了樂聚機器人和優必選。
2024年11月,華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產業創新中心宣布正式運營,致力于推動具身智能技術的國際前沿發展。會上,華為具身智能中心與16家企業簽署合作備忘錄,涵蓋樂聚機器人、拓斯達、兆威機電等多家科技企業,聯合企業協同創新,提供一站式產品技術交易服務,助力全球具身智能產業鏈的集散與升級。
上市公司亦在“趕潮”。2月19日,中堅科技在調研紀要中表示,公司出席了H公司(深圳)全球具身智能產業創新中心企業合作備忘錄簽約儀式,并簽署企業合作備忘錄。近期,公司成立了深圳樺之堅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合作正在進一步對接和推進中。
天奇股份此前公告稱,公司與北京銀河通用機器人有限公司簽署《合資公司投資協議》,雙方擬出資設立合資公司天奇銀河機器人有限公司,整合雙方優勢及資源,就具身智能大模型及具身智能機器人在汽車制造產業相關領域規模化應用方面展開戰略合作。
大模型成為“加速器”
與以往相比,本輪具身智能熱潮的推動力來自哪里?
“ChatGPT從根本上改變了AI整個領域,對機器人來說有兩點:一是很多以前覺得極其困難的問題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例如Planning(規劃)、Reasoning(推理)、Language Interaction(語言交互);二是從方法論上指明了解決機器人通用操作這一最核心問題的路線。”王潛說。
北京一位具身智能企業的高管同樣認為,ChatGPT在推理能力率先實現“質”的突破,這對人形機器人而言極為關鍵。以機器人的行走為例,針對一些需要經過思考才能完成的慢速動作以及任務規劃,可以在訓練時借助大模型的技術,進一步提高人形機器人的通用性和泛化性。
在業內看來,以DeepSeek為代表的大模型,有望加速人形機器人的“進化”。近期DeepSeek憑借低成本、高效率而全球出圈,各個行業均在研判其間機遇,多家人形機器人企業也在嘗試DeepSeek的應用可能。
人形機器人“第一股”優必選透露,正在驗證DeepSeek技術在人形機器人應用場景中的有效性,包括多模態人機交互、復雜環境下的指令理解、工業場景中的任務分解與規劃等。公司希望借助推理大模型的深度思考能力,破解這些復雜任務的挑戰,使人形機器人更接近人類的思維方式和行為表現。
均普智能也已在具身智能的研發及應用領域應用DeepSeek模型。目前,均普智能已將微調過的小參數DeepSeek-R1模型部署至機器人的端側。更新后,模型應用的復雜指令規劃性能提升了40%,幻覺出現概率降低了20%,同時具有更好的思維發散程度、上下文聯想能力和中文語言表述能力,具身智能機器人的訓練效率大幅提升。
均普人工智能與人形機器人研究院院長兼首席科學家郭繼舜博士介紹,除V3、R1外,DeepSeek團隊也開發了系列大模型,如已具備較好視覺語義對話能力的大型混合專家(MoE)視覺-語言模型系列,這將顯著提升人形機器人的“大腦”水平。
宇樹科技CEO王興興近日表示,AI驅動下的機器人技術每天都在快速進步,大大加速了技術的發展。他預計,到2025年年底之前,AI人形機器人將達到一個新的量級。如果順利的話,到明年或后年,AI機器人可以在一些基礎的服務業或工業應用推廣起來,但家用機器人可能會稍微慢一點,因為家用對安全性的要求更高,需要技術相對更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