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AI大模型賽道風起云涌。
北京時間2月18日,特斯拉CEO馬斯克旗下人工智能初創公司xAI開發的Grok-3模型正式發布。此前,馬斯克將Grok-3描述為“地球上最聰明的AI”。同日,OpenAI首席執行官兼聯合創始人薩姆·奧爾特曼(SamAltman)表示:“對于高要求的測試者來說,試用GPT-4.5帶來的感受AGI的體驗,遠比我預期的要深刻得多。”這也意味著GPT-4.5進入測試階段,正式發布進入倒計時。
今年以來,AI大模型不斷迭代,在更快的回答能力、更強的多模態能力及更強的推理與生成能力等技能點上加速進化。
1月31日,OpenAI推出了最新推理人工智能模型o3-mini的版本,據其官網介紹,該推理模型強大且快速,尤其在科學、數學和編程方面表現突出;谷歌于2月5日宣布推出多個“雙子座2.0”系列模型的優化版本,這些模型在多模態推理、編碼性能和處理復雜提示等方面的能力得以增強。
國內AI大模型市場呈現科技大廠與初創公司“共舞”的局面。一方面,北京智譜華章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譜AI”)、北京月之暗面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月之暗面”)等一大批AI獨角獸在開年扎堆上新:月之暗面旗下大模型Kimi推出全新的K1.5多模態思考模型,在多模態推理和通用推理能力上達到行業領先水平;智譜AI推出AI智能體AgentGLM-PC1.1,新增深度思考功能,可生成思維鏈來拆解任務,引入代碼機制提升推理能力,在社交、信息處理等場景能出色完成任務。
另一方面,傳統科技巨頭也動作頻頻。2月18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攜手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正式發布“瑞智病理大模型”。阿里云計算有限公司于1月29日上線了超大規模的MoE模型Qwen2.5-Max,其在多個基準測試中表現優異。
“大模型行至2025年,已度過初步發展階段,邁入AI應用爆發階段。”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隨著AI普惠化的推進,大模型正加速走入千行百業。多家券商發布研報看好AI產業鏈投資機會,提出AI大模型的發展將帶動芯片、算力、數據、應用等多個環節的協同發展。
具體來看,算力基礎設施方面,隨著AI大模型的發展,對計算資源的需求大幅增長,數據中心的建設和升級成為關鍵。今年1月份,協創數據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協創數據”)與上海張江(集團)有限公司共同推出FCloudAI智能體訓推一體創新平臺。
“FCloud智能體訓推創新平臺包括訓推融合平臺、大模型應用開發平臺、AI算力管理與服務運營平臺,可面向多個行業場景提供從基礎算力到AI產業生態鏈的多級賦能。”協創數據董秘甘杏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FCloud智能體訓推創新平臺的模型倉庫已支持市面上超過50款主流優質模型接入。
應用層面,AI大模型已率先為教育、醫療、金融、制造業等行業的智能化轉型賦能。以醫療領域為例,基因測序設備企業深圳華大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近日上線實驗室智能自動化GLI業務。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該業務引入了實驗室AI智能工具和機器人技術,形成了一系列功能模塊庫,能幫助生命科學領域實驗室用戶在短時間內快速具備平臺式可復用的“AI+”應用集成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