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產開源大模型DeepSeek發布后引發AI生態連鎖反應,各行業均積極落地本地化部署。
據了解,在保險行業,目前已有人保財險、人保資產、新華保險、太平人壽、太平資產等多家保險機構,上線了DeepSeek大模型并落地應用場景。
多家機構落地DeepSeek
近日,太平人壽完成DeepSeek模型本地化部署,并發布太平人壽AI助手內測版本。該助手接入DeepSeek—R1模型產品,具備深度理解對話、文檔及圖片的能力,能夠在多種工作場景為公司員工解決復雜問題提供高質量建議及方案,提升工作效率。
這是業內首批積極推動大模型應用落地的保險企業之一。目前來看,保險行業落地DeepSeek的應用場景包括日常管理、銷售支持、理賠質檢、代理人培訓等方面。
例如,人保財險近日將DeepSeek能力融入公司大模型底座。在私有化部署基礎上,人保財險進一步針對重點領域、重點場景進行DeepSeek模型精調,并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目前已通過模型精調支持自動化理賠質檢,準確提取理賠資料中的案件時效、損失部位等關鍵質檢信息,有針對性地指導理賠業務管控;實現理賠人員智能陪練,實測智能問答,準確率優異,且能夠針對當前人員技能提出改進建議,有效輔助基層理賠實現快速增員和能力提升。
此外,人保財險同步開展DeepSeek模型在承保、理賠、投研等領域多個業務場景深度應用,持續強化智能化能力。
2月7日,新華保險借助新華e家App技術底層棧與互聯網的技術生態互通的優勢,在新華e家App成功接入DeepSeek—R1、V3兩款模型產品,打造個人AI助理支持多個智能應用場景。
2月10日,人保資產完成DeepSeek—R1大模型本地部署,并打造專屬交互應用,支持公司全員訪問。同時,探索DeepSeek與應用系統深度集成,實現智能研報場景。
平安集團旗下平安健康相關負責人表示,“平安醫博通”多模態大模型、“平安醫家人”醫生工作臺基礎上,現已完成DeepSeek部署及部分場景應用驗證。通過將DeepSeek的先進AI技術與平安好醫生原有的AI系統相結合,將有助于平臺提供更加精準的健康咨詢和疾病診斷服務,并有望在醫療數據分析和患者管理方面實現質的飛躍。
AI將進一步賦能核心環節
多家保險機構表示,大模型的本地部署和應用,為進一步推進人工智能賦能業務打下基礎。
太平人壽表示,2024年下半年,太平人壽已試點運用AI大模型賦能運營服務,助力一線柜面人員提升服務效能。此次引入DeepSeek模型,是太平人壽加快數字金融發展,增強智能化服務能力的重要一步。
該公司表示,將持續推進太平人壽AI助手項目,深度將大模型能力融入營銷、后援等核心業務環節,借助AI技術賦能日常管理、營銷輔助、客戶服務等全流程,推動管理及服務的全面智能化升級。
新華保險表示,未來公司將進一步深度挖掘模型能力,從銷售支持、辦公輔助、風控合規管理,全方位賦能業務發展,快速構建AI能力體系,增強綜合競爭力。
“過往的大模型,研發和使用的成本都很高,也有很高的硬件門檻,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金融保險垂直領域的應用場景以及中小金融保險企業應用的積極性。”普華永道中國金融業管理咨詢合伙人周瑾表示,相較于之前的大模型,DeepSeek利用其在算法上的獨特優勢,在應用成本上有了極大的改善,國內外各大科技巨頭也都積極擁抱并在自家產品和平臺上部署,國內企業一直以來對科技的應用是快速響應的,尤其在當前環境下,大模型應用可以迅速帶來降本增效的受益。
他進一步分析,預期DeepSeek很快會在很多金融保險垂直領域應用取得較大突破,尤其在客戶服務、承保理賠、運營支持、風控合規、法律事務、經營分析、投資研究和信息披露等應用場景,這也將會大幅提升國內金融保險企業應用大模型的可行性。
將催生新的崗位需求
AI技術的快速發展也進一步引發關于人機替代問題。
周瑾認為,新興科技應用,肯定會對現有的崗位和工作內容產生影響。總體而言,規則清晰且確定和頻率高度重復的工作,最容易被科技取代。所以在大數據和大模型的應用中,對數據的清洗,對規則的提煉,對流程的統一,都是標準化的過程,目的也是更好發揮科技的作用。
“這一變革過程,在對傳統崗位和工作產生替代的同時,也會催生出在數據治理、算法研究和應用工程等領域的新崗位需求。當然,因為工作的效率提升了,所以既定工作量的情況下,所需要的人力肯定是減少了。”周瑾表示。
太保產險首席信息官王磊此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AI具有處理大量數據、快速分析、檢測欺詐等方面的優勢,可以提高保險公司的效率和準確性。但是,在處理一些涉及創造力、人際關系、溝通協商等方面的高級復雜情境時,人的角色仍然無可替代。隨著AI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未來也會出現新的崗位,對人工產生新的要求。
他表示,未來AI和人類將會更加緊密地合作。AI將扮演輔助人類工作的角色,幫助人類進行數據分析、風險評估等方面的工作,提供更快速更準確的決策支持。人類將負責重要的業務談判、服務管理、客戶洽談等工作;同時,人類將考慮如何駕馭和應用人工智能,這些方面需要人的智慧、經驗和細致的功夫。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AI技術如同一把“雙刃劍”,如果應用不當,也可能帶來隱私和安全性等方面的風險,未來在AI應用過程中需要更加關注和加強客戶個人信息保護和數據防泄漏的工作。
校對:劉星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