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DeepSeek的帶領下,蛇年開年的基金業可謂是“科技成色”滿滿。一方面,各大基金公司緊跟人工智能浪潮,爭相布局科技主題基金。截至2月18日,正在發行和即將發行的科技基金超過了20只。另一方面,基金公司還在持續探索DeepSeek模型本地化部署,且探索大模型在投研、風控、產品銷售等方面的場景應用。
無論是新基金發行還是業務場景應用優化,均指向了基金公司對人工智能行情發展的樂觀趨勢。券商中國記者從采訪中獲悉,公募的最新預判既提及到了本輪AI行情與此前行情的差別之處,也提示了階段性的“追高”風險。AI的硬件端和應用方向仍存在廣泛投資機會,但從春節前后至今,AI科技行情已延續一段時間,投資者需防范投資過熱和短期預期過高風險。一旦市場情緒發生轉變,股價可能會出現階段性回調。
科技基金扎堆發行
根據同花順iFinD統計,截至2月18日全市場一共有19只科技基金正在發行中。具體看,18只科技指數基金中有13只產品從2月17日起開始募集,包括華夏基金、易方達基金、招商基金、南方基金、富國基金等頭部公募旗下的上證科創板綜合ETF。此外,萬家上證科創板50成份ETF、興銀中證科創創業50ETF于2月13日起公開發售。
交銀上證科創板100指數基金和摩根上證科創板新一代信息技術ETF分別于2月10日和去年12月中旬開始發行。除了18只大類科技基金外,華安半導體產業股票基金于1月15日起公開發售。
此外,截至2月18日還有國泰、華寶、中歐等公募旗下科技基金等待發行。其中,國泰上證科創板綜合ETF和華寶上證科創板人工智能ETF,均于2月24日起公開發售。
中歐信息科技混合基金則于2月21日起發行。另外,萬家中證機器人ETF于2月28日去公開發行。
另外,個別基金的名稱雖沒明確標注科技屬性,但其跟蹤的指數卻囊括不少主流科技標的。比如前海開源基金和寶盈基金擬于2月中下旬發行的北證50成份指數基金,以及嘉實基金于2月19日起發售的嘉實創業板50指數基金。
券商中國記者梳理發現,上述新發的科技型基金產品,呈現出兩個顯著特點:一是以寬基科技主題產品居多,雖然也有半導體、機器人等細分科技主題產品。二是以指數型基金為主,特別是聚焦場內交易的ETF。
“投資行情和市場熱點,是影響春節前后新發基金布局的關鍵因素?!币患掖笮凸嫉钠放瓶偙O對券商中國記者分析稱,在DeepSeek這一標志性產品帶領下,科技行情成為春節前后的投資主線,基金公司發行新基金的一個主要思路,就是結合這方面的熱點布局新基金。而從產品類型看,指數基金(特別是ETF)依然是各大基金公司搶占的主流賽道。
持續探索DeepSeek場景化運用
實際上,在DeepSeek人工智能浪潮下,基金公司除了布局相關的科技主題基金外,還進行了DeepSeek系列開源模型的本地化部署,并且在持續探索投資研究、客戶服務、風險管控、產品銷售等核心業務場景中的應用。
宏利基金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近期該公募在積極拓展DeepSeek大模型能力,進行DeepSeek大模型的本地化部署,逐步嘗試將人工智能技術全面融入投研決策、風險管理、客戶服務、產品創新、運營管理以及IT研發等核心業務場景。在量化投資領域,DeepSeek通過深度挖掘上市公司基本面、行業格局和宏觀經濟因素,將其轉化為量化因子并融入投資模型,能夠顯著提升量化投資策略的效果。宏利基金認為,未來3-5年,隨著DeepSeek等AI技術的發展,AI技術的使用門檻和應用成本將進一步降低,有望推動中小金融機構通過技術參與創新競爭,形成差異化優勢。同時,AI在業務場景中的落地應用,也將為基金持有人創造更大的價值。
財通基金表示,該公募于近日完成了DeepSeek大模型本地化部署,探索DeepSeek與應用系統的深度融合。通過與“智搜”“智辦”等應用場景的融合,提升投研、營銷、客戶服務體驗和管理效率。財通基金稱,公司將進一步積極探索謀劃構建數智基金創新體系,在客戶服務、智能投研、運營管理等多個領域開拓更豐富的AI應用場景,借助AI技術持續提升投資管理效能與客戶服務體驗。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18日,已有超過15家公募完成或輕量完成了DeepSeek系列開源模型私有化部署。其中,個別公募的人工智能布局早在去年甚至更早就已開始。
博時基金在2024年初就發現了DeepSeek模型在自動編寫代碼和邏輯推理方面的潛力,率先在自有的昇騰服務器上部署了DeepSeek-v1模型,作為公司智能開發工具的基座模型,并在2024年8月升級為DeepSeek-v2模型。2025年初,隨著DeepSeek-R1模型的發布,博時基金迅速完成內部部署,并開始探索它在投資研究、投資顧問服務和軟件開發等方面的應用。
易方達基金方面,該公募于2024年5月開始接入DeepSeek的V2版本SaaS模型服務。隨著DeepSeek在2024年12月發布V3模型、2025年1月發布R1模型,易方達也在當月底完成了全參數版本模型在內部的私有化部署。同時,還借鑒DeepSeek在大模型合成數據和知識蒸餾方面的優秀經驗,對自研的金融專業大模型EFundGPT進行了大版本升級優化。
趨勢樂觀,需防范短期過熱風險
無論是科技基金產品發行還是投資研究流程優化探索,均進一步指向了基金公司對人工智能行情的樂觀趨勢。
“本輪AI行情與前兩年相比,更側重于應用端的發展。”華商產業升級混合基金經理彭欣楊對券商中國記者稱,2022年和2023年的AI行情,市場更多地聚焦于訓練側。市場的關注焦點是大模型公司是否能夠訓練出參數規模更大、技術更先進的模型,以及訓練側的規模擴張定律所引發的算力需求的急劇增長。而本輪A股引領的AI行情,本質上是一場“AI+”的變革浪潮,其核心在于大模型在各個行業領域的廣泛應用所帶來的投資機遇,更加注重AI技術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在中歐智能制造混合基金經理邵潔看來,AI大模型帶動下有三大細分領域值得關注,分別是AI硬件端、AI應用方向、生命醫藥行業。其中,目前醫藥行業已回調近四年,不少公司的現金價值和業務成長價值已經凸顯,保守預測未來三年收入端會有較為可觀的增長,利潤端也會隨著費率的改善有所提高,有點類似于2022年底的半導體行業。此外,AI醫療也是科技頭部公司的未來重點布局方向,是除了汽車行業,目前全球資本愿意投入且終端成果會比較明顯的一個行業。
嘉實創業板50指數基金的擬任基金經理張超梁表示,創業板50指數方面,人工智能領域的覆蓋度挺高的,比如AI硬件像光模塊幾家大的公司都在創業板50中,AI應用的公司會更多,如新能源車的智能駕駛,機械中的人形機器人、醫藥領域中人工智能賦能醫療器械、診斷等。隨著AI賦能,新能源汽車的滲透率將穩步提高,新能源汽車板塊的良好表現有望持續。
但也要看到,從春節前后至今,AI科技行情已延續一段時間,基金經理在最新預判中也及時提示追高風險。
彭欣楊說到,投資者在投資AI板塊時,主要需防范投資過熱和短期預期過高的風險。由于AI概念備受市場追捧,可能會出現相關股票價格偏離基本面的情況。一旦市場情緒發生轉變,股價可能會出現階段性回調。此外,AI技術的發展仍面臨一些不確定性,如技術瓶頸、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等問題。如果這些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可能會影響AI行業的整體發展。
創金合信基金表示,DeepSeek將進一步推進基金行業AI應有場景的廣度和深度,從而可能對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但實現仍然需要較長的時間,包括基礎算力需要不斷提升和完善、AI人才團隊需要持續建設、思維習慣需要適應性改變等。
責編:劉藝文
校對: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