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晚,群核科技正式向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沖刺“全球空間智能第一股”。這是“杭州六小龍”中首家啟動上市進程的公司。
近期,當深度求索(DeepSeek)攪動大模型市場格局時,也帶火了同城五家獨角獸企業——宇樹科技、杭州游科互動科技、云深處科技、強腦科技、群核科技,它們被統稱為“杭州六小龍”。
“杭州六小龍”現象引發了各界的思考與討論,并紛紛拋出疑問:杭州為何能孕育出六家極具潛力的企業?又憑什么讓其在全球巨頭扎堆的科技領域脫穎而出?證券時報記者近日奔赴杭州,實地探訪“六小龍”,試圖求解“六小龍”在杭州成功孕育的原因。
地鐵5號線串起來的“小龍”們
杭州地鐵5號線是一條串聯起余杭、西湖、拱墅、上城、濱江和蕭山等城區的軌道交通大動脈。記者實探發現,這條地鐵線串起了“六小龍”中的四條“小龍”。
(匯金國際大廈)
從杭州5號線寶善橋站出站,步行10分鐘即可到達DeepSeek所在地匯金國際大廈。早上8點半,或許還未到上班高峰期,通過閘機進入大廈的員工并不多。
自出圈以來,DeepSeek一直保持低調,無論大廈外觀還是大堂,都找不到任何DeepSeek的標識。記者隨機詢問同棟大樓的上班族,甚至有人不知道DeepSeek與自己在同一棟大樓辦公。
從寶善橋站乘坐9站到達江暉路站,同樣距離站點不足1公里,峰達創意園入門的一棟樓,坐落著全球市占率已達60%的機器人公司宇樹科技。蛇年春晚上,16名穿著花坎肩、拿著手絹扭秧歌的人形機器人即來自該公司。
與DeepSeek高大上的辦公環境不同,宇樹科技顯得頗為不起眼,同一棟大樓的標識牌上,一邊是宇樹科技,另一邊是另一家機器人公司。記者到達時,宇樹科技工作人員正在演示四足機器人的強大功能,展廳陳列著不同型號的機器人。
(宇樹科技展示四足機器人)
自去年5月宇樹科技G1發布以來,這款會做飯煎蛋、能徒手砸核桃的人形機器人便成為了全球的焦點。2月14日,宇樹科技發布最新視頻稱,G1機器人實現算法升級,可任意舞蹈任意學。在視頻中,G1機器人無論面對何種舞蹈挑戰,都能輕松駕馭,實現行云流水般的表演。5號線另一頭金星站不遠處是中國(杭州)人工智能小鎮,腦機接口行業領軍者強腦科技就隱匿在其中的一棟樓里。在該公司展廳,記者見識到了智能仿生手的強大功能,只見體驗官輕抬智能仿生手,手中的筆便在紙張上行走,筆鋒蒼勁有力,盡顯筆墨韻味。另一名體驗官穿上智能假肢后步履矯健,若不是他撩起褲腿,旁人很難察覺他是一位截肢者。據了解,該體驗官是強腦科技的員工,全程參與了產品的研發。
強腦科技合伙人何熙昱錦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透露:“2018年,杭州未來科技城到波士頓考察項目,聽說有我們這樣一家公司,便找上門了解了公司的進展,隨后拋出橄欖枝,希望我們搬到杭州。”
(強腦科技所在的園區)
這也是強腦科技2015年在美國成立,卻在2018年搬到杭州,并把總部設在這里的原因。成立10年來,強腦科技已是全球融資額最大、投入研發體量最大的兩家腦機接口公司之一,另一家是馬斯克的Neuralink,同時也是全球首個高精度腦機設備10萬臺量產的腦機接口公司。
群核科技則位于5號線的三壩站附近。作為一家空間智能踐行者,群核科技起步于空間設計領域,目前已沉淀了海量、三維可交互的室內場景認知數據集,提供給機器人等在虛擬場景里泛化學習。
“2018年,公司首席科學家收到了一封郵件,來自硅谷的一家巨頭公司。最初同事們都以為是詐騙郵件,因為很難想象,一家硅谷巨頭會主動給遠在杭州、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發出合作邀約。”2月11日,群核科技品牌公關負責人王沛君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幾經確認,這封郵件是真的,自此打開了與硅谷巨頭公司合作的大門。”
打磨產品要耐得住寂寞
記者在采訪中感受到,在AI領域這個巨頭林立、競爭白熱化的“紅海”中,杭州“小龍”之所以能脫穎而出,關鍵因素之一即是耐得住寂寞,數年如一日地潛心打磨產品。
“大眾可能是通過春晚才知道宇樹科技,但在資本圈和產業圈,宇樹科技早就出圈了。”敦鴻資產合伙人鄭華良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透露,“創投圈流傳,宇樹科技融資份額,比春晚的門票還難搶。”
敦鴻資產2022年參與了宇樹科技B輪融資。談及當時入股,鄭華良透露,“入股首先是看好四足機器人行業的前景,相比輪式機器人,發展潛力巨大。其次,投委會決定投宇樹科技,很大程度上因為其創始人王興興,看中的是他的創業者精神。”
2009年寒假,剛讀大一的王興興,嘗試制作了一個小型雙足人形機器人,然而行走效果并未達到預期。大一下學期和大二開學完善后,該機器人仍然只能勉強行走和做簡單的動作。
“王興興讀書時就開始琢磨機器人,那時機器人研究還屬于小眾邊緣方向,鮮有人問津,但他依然心無旁騖地打磨產品與技術,這種甘坐‘冷板凳’的創業者精神是我們最為看重的。”鄭華良接受記者采訪時說。
“耐得住寂寞”被認為是“杭州六小龍”的共性之一。面對“潑天富貴”,DeepSeek婉拒一切采訪,稱將“專注于研究和發展”。
DeepSeek創始人梁文鋒在去年7月接受的一次訪談中稱,從未想過要成為顛覆者,一切只是意外,“我們的目標不是快速盈利,而是推動技術前沿的發展,從根本上促進整個生態的成長”。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何熙昱錦很忙,有時每天要接上百個電話。“大眾對腦機接口的普遍關注還需要時間,但我們做技術,就要耐得住性子。”何熙昱錦說,“10年前,大家可能都沒聽過腦機接口,我們之所以孤獨地往前走,源自我們相信技術可以深遠地改變人類。”
在何熙昱錦看來,腦機接口是一項底層技術,可以賦能千行百業,目前只是一片熱帶雨林長出了幾棵樹,未來這片熱帶雨林要成長出成千上萬棵樹。
強腦科技希望未來10年內,能幫助100萬殘疾人通過腦機接口技術恢復生活。“這是我們在這個小小領域的一個心愿。”何熙昱錦說。群核科技則甘當配角,在人形機器人的發展浪潮中,為具身智能企業進行人形機器人探索與研究提供合成數據訓練支持。“我們致力于為具身智能企業提供物理正確的合成數據解決方案,為其打造一個供機器人訓練的三維可交互訓練平臺。”王沛君期待著,“每一個人形機器人在進入千家萬戶之前,都能在我們的平臺上用我們的三維可交互數據完成虛擬世界的訓練,以保證更好地走進物理世界。”
在鄭華良看來,杭州的軟實力很強,就生活環境而言,杭州在全國范圍內可歸到第一梯隊,舒適度較高,員工也就更能靜下心來打磨產品。
偶然性中的必然性
在杭州實地走訪時,記者試圖求解,“六小龍”為何會誕生在杭州?當記者將該問題拋給企業和投資人時,答案出奇的一致。
敦鴻資產近幾年投資的杭州企業并不少。在鄭華良看來,“宇樹科技和DeepSeek等幾家世界級現象產品同時出圈以及‘六小龍’概念的誕生,有著很大的偶然性,但杭州能誕生幾條‘小龍’,這又存在必然性。”
這樣的觀點,在記者走訪“六小龍”相關公司時也得到了驗證。無論是強腦科技還是群核科技,都認同這一偶然性中帶著必然性的結論。在王沛君看來,杭州孕育出兼具創新性與先進性的企業,是一種必然趨勢,至于這些企業是否會像當下這般被識別、歸類為“六小龍”,或許存在一定的偶然性。
“這次因‘六小龍’出圈的契機,讓大家關注到了杭州,即便沒有這樣的契機,這些公司有一天也會嶄露頭角,因為杭州具備培育出優質公司的土壤。”何熙昱錦表示。
記者綜合各方觀點,歸納出杭州培育出“六小龍”主要在于三大因素:
一是政府前瞻性招引初創企業并給予真銀白銀的支持。“回國時,杭州‘一企一策’,從研發、人才以及辦公空間等方面給予了我們支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何熙昱錦感慨,“2018年,杭州就愿意前瞻性地支持初創企業的發展,這對于早期公司的意義非常重大,讓我們感覺到被認可、被鼓舞。”
群核科技創始人在美國讀研究生期間,浙江省相關政府人員赴美國考察時的推介,吸引了創始人回國創業。在對比了國內幾個城市后,群核科技最終選擇落戶杭州。“創始人黃曉煌當時拿到了杭州上城區政府提供的150萬元補助。”王沛君說,“正是這樣的人才政策,杭州吸引了眾多人才,能夠支撐創新企業成長。”
鄭華良也曾在杭州工作多年,據他觀察,杭州不像一些城市只熱衷于挖龍頭企業,反而更注重給予中小微企業充分的成長空間,“對很多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較大,尤其是人才政策,補貼實實在在、不折不扣地發放”。
2月10日,杭州宣布將統籌15.72%的現有產業政策資金,集中投向優質新質生產力,加大對通用人工智能、人形機器人等未來產業的支持,希望培育更多類似DeepSeek、宇樹科技的創新企業。
二是“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營商環境。從國外遷來的強腦科技創始團隊,起初擔心政府部門很難打交道,團隊能否適應。“我們落地杭州后,發現與杭州市區兩級政府打交道都非常輕松,他們確實做到了‘有求必應、無事不擾’,這讓我們可以聚焦在技術產品研發領域。”何熙昱錦說。
三是創新創業的氛圍濃厚。“杭州是一座創新創業氛圍很濃的城市,晚上八九點甚至更晚,很多中小企業辦公室的燈還亮著,但有些城市一到下班點,公司員工基本都走了,很少有人留下來加班,創業氛圍就較淡。”鄭華良說。
在鄭華良看來,杭州堪稱一座復合城市,既有阿里巴巴、網易等數字經濟龍頭企業,也有海康威視等制造業鏈主企業,城市軟硬件結合可以產生很多交叉機會。
值得一提的是,“杭州六小龍”中,創始人來自浙江大學的有三家,分別為DeepSeek、云深處科技和群核科技。畢業于浙江大學的鄭華良表示,浙大本身就是全國高校里創業率最高的,且遠遠領先于第二名,“每個浙大學生在校期間都會被竺可楨老校長的靈魂提問‘諸位在校,有兩個問題應該自己問問:第一,到浙大來做什么?第二,將來畢業后要做什么樣的人?’反復拷問,也許正是如此,讓浙大學子能更早地發現自己的使命,并為之努力拼搏”。
在交談中,王沛君回憶稱:“公司創始人剛回國創業時,公司體量較小,人才招聘并非易事,去高校宣講時,一些高校學子更傾向于互聯網大廠和金融機構的崗位,而感染到杭州創業精神的浙大學子,則更愿意投身前沿賽道。”
“浙江大學倡導的求是創新精神,與杭州這座創新創業的城市,相互成就。”鄭華良說。
時報觀察丨讓更多“六小龍”展現東方力量
近期,“杭州六小龍”火爆出圈,從推出火爆游戲《黑神話:悟空》的杭州游科互動科技,到開發大模型的AI公司深度求索,再到開發扭秧歌機器人的宇樹科技;從深耕腦機接口領域的強腦科技,到聚焦智能機器人制造的云深處科技,再到研發云設計軟件系統的群核科技,6家科技新貴風靡海內外,甚至被稱為“神秘的東方力量”。
“為何是杭州?”“杭州做對了什么?”“該向杭州學習什么?”
《黑神話:悟空》游戲主創馮驥曾說,“踏上取經路,比抵達靈山更重要。”看城市的產業發展,倘若只看到“修成正果”的當下,忽視了自身的功能定位、優勢特點、發展階段,容易“刻舟求劍”,甚至“喜新厭舊”“捧高踩低”。更重要的是需要保持長期主義,學習如何負芒披葦,化解“九九八十一難”。
“杭州六小龍”的一鳴驚人絕非偶然,而是杭州這座城市在產業培育、創新驅動方面長期積累與精準發力的必然結果。在諸多報道中,杭州的兩大“特立獨行”給記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一是以前瞻眼光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杭州早早跳出“產業舒適區”,把戰略重點精準投向科技創新領域。當移動互聯網紅利漸退,杭州率先轉向“硬核創新”。從2017年成立之江實驗室到2022年余杭區規劃千畝AI產業園,逐漸形成“算力基建—算法研發—場景落地”新架構。DeepSeek的崛起正是得益于杭州豐沃的產業土壤。
二是打造優質營商環境,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最近網絡上流傳著一張評價杭州營商環境圖,其中提到,“公司整個入駐過程、補貼申請過程,沒吃過一頓飯,沒喝過一頓酒,沒送過一根煙”“答應你的政府補助,按約定時間自動打款,無需你再去問、再去催、再去請吃飯”“事辦完,政府部門的人就消失”。2023年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顯示,杭州合同執行效率指標排名全球第12位,超過硅谷所在地舊金山的第19位。杭州人才凈流入率連續多年位居全國第一,是年輕人創業就業的優選地。
通過找準方向、不斷“打怪升級”,杭州拾級而上。于其他城市而言,杭州的經驗彌足珍貴。但是,也需要明確,各地的資源稟賦、基礎條件不同,經驗可以借鑒但不能簡單照抄,應堅持因地制宜,警惕“一哄而上”。
當今之中國,新一輪科技革命的浪潮正以洶涌澎湃之勢席卷,在時代的廣闊版圖上,新領域、新賽道、新機遇不斷涌現。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期待各地在發展新質生產力、在科技創新中,相互學習、相互啟發、相互借鑒,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攝影:張淑賢
校對:趙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