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寧德時代向港交所遞交IPO申請書,業內人士預計其或成為近年來港股最大IPO。2025年以來,港股IPO市場持續活躍,中資企業遞表熱情高漲,“A+H”上市模式持續升溫。
根據Wind統計,截至2025年2月13日晚中國證券報記者發稿時,2025年以來共計31家企業首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且幾乎全部來自中國內地;去年同期僅有10家。在排隊港股IPO的企業中,安井食品、三花智控、海天味業、恒瑞醫藥、邁威生物、均勝電子等多家企業已在A股市場上市。
機構人士稱,深化國際化戰略、滿足國際化布局需求成為中資企業尤其是A股企業赴港上市的重要原因。隨著港股IPO熱潮持續,“A+H”上市模式持續得到青睞,港股市場的活躍度有望得到提升。
中資企業遞表熱情高漲
2025年以來,港股IPO市場延續2024年的活躍態勢,尤其是中資企業遞表熱情高漲。
港股遞表、聆訊存在6個月有效期。根據Wind統計,截至2025年2月13日晚記者發稿時,有112家企業的IPO申請在有效期內,處于“排隊中”的狀態。
從擬上市板塊來看,上述112家企業均申請港股主板上市。申請狀態方面,109家為遞表“處理中”,3家為“通過聆訊”。112家排隊港股IPO的企業中,有31家企業為2025年首次遞表,這些“新面孔”占比約28%;從所屬行業板塊信息看,排隊港股IPO的企業“新經濟”特征明顯,有19家企業屬于軟件服務板塊,有18家企業屬于醫藥生物板塊,還有8家企業屬于醫療設備與服務板塊。
值得注意的是,2025年首次遞表的31家企業幾乎均來自中國內地,且不少企業已在A股市場上市,“A+H”上市模式正持續受到青睞。
2月11日晚,港交所披露的文件顯示,寧德時代向港交所正式遞交IPO申請書。Wind數據顯示,寧德時代A股最新總市值為1.15萬億元。業內人士稱,寧德時代H股上市后,或成為近年來港股市場最大的IPO項目。同日,中偉股份發布公告,擬在境外發行股份(H股)并赴香港聯交所上市,公司董事會已授權管理層啟動H股上市的前期籌備工作。此外,在2025年首次向港交所遞表的企業中,安井食品、三花智控、海天味業、恒瑞醫藥、邁威生物、均勝電子等多家企業已在A股市場上市。
香港交易所集團行政總裁陳翊庭曾在2024年11月舉辦的第二屆HKEX中國論壇上表示,2024年10月18日,香港交易所與香港證監會共同宣布進一步優化上市申請審批流程時間表,讓上市審批的流程更加清晰和確定。對于已經在A股上市的企業,如果符合一定的條件,在香港交易所申請上市時可以進入快速審批流程。
瑞銀證券預計,2025年將有逾30家A股公司赴港上市,其中大部分是大型A股公司,涵蓋各行各業。
滿足國際化布局需求
在業內人士看來,深化國際化戰略、滿足國際化布局需求成為中資企業尤其是A股企業赴港上市的重要原因。
正如寧德時代在申請書中所說,寧德時代港股上市募集的資金將重點用于海外產能擴張、國際業務拓展及境外營運資金補充,為公司長期國際化戰略提供資金支持。
據悉,2024年前三季度寧德時代來自海外收入占比約三成,已在海外布局多個電池工廠,從而滿足海外主機廠商“就近配套”的需求。業內人士表示,通過此次H股上市,寧德時代可有效儲備資金,并能通過國際化的資本平臺增強跨境資源整合能力,進一步配置全球資源,提升公司的運營效率和盈利能力。
中偉股份也表示,啟動H股上市有助于打造國際化資本運作平臺,助力公司全球產業布局持續升維,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格局。
業內人士稱,“A+H”模式通過打造兩地上市平臺,增強了上市融資的靈活性,同時引入國際化長線投資人,有利于優化股東結構。同時,能夠進一步使企業融入全球市場,吸引更多海外的潛在客戶或合作機會。
港股中長期配置價值凸顯
隨著港股IPO熱潮持續,機構人士認為,港股市場的活躍度有望得到提升,中長期配置價值值得關注。
富途日前發布報告稱,2024年港股IPO凍資額和認購倍數創新高,高倍回撥項目首日表現亮眼,零售投資者更趨理性,這些因素將為2025年港股市場注入信心。富途預計,2025年赴港IPO企業將集中來自醫療保健和信息科技行業,共享出行和無人駕駛企業的上市申請也將為港股市場帶來新活力。
根據Wind統計,港股市場2025年1月的日均成交金額為1438.39億港元,為連續五個月超過1000億港元。港股指數近期也表現不俗,截至2月13日收盤,恒生指數2025年以來已累計上漲8.75%。
中泰國際策略分析師顏招駿表示,中國的AI大模型研發、商業化應用向外資展示了中國在新興科技領域的創新能力,增強外資對“中國創新”的信心,推動其重新評估中國科技企業的實際價值,尤其是提升恒生科技指數的估值中樞。隨著港股進入年報預告及業績披露期,基本面或重新主導市場走勢。
從配置角度,顏招駿建議,繼續圍繞“杠鈴策略”,關注受益于AI概念和政策支持的相關產業鏈,例如芯片、軟件應用、算力設備等板塊;此外,還可關注業績穩健且具有持續分紅能力的部分品牌消費股,以及具有安全墊且攻守兼備的電訊、能源、銀行、公用事業等高息股。
“我們對以港股為代表的本輪非美資產的重估行情依舊樂觀。”華鑫證券量化和基金研究首席分析師呂思江建議,分兩個方向來配置港股標的:一是外資定價權較高的港股科技股,二是港股央企紅利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