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琥繪(人民視覺)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及時有效回應群眾需求和關切,用心用情辦好民生實事”。
江西省修水縣紀委監委針對社會救助領域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漏保”問題,在線索處置、初步核實、審查調查工作中,發揮“室組地”協作片區常態化監督機制,深入一線,收集線索,解決干部不作為、慢作為問題。同時推動制定相關制度,加大以案促改力度,督促相關部門解決因信息比對不及時導致的補助金漏發、錯發等問題,努力剎住社會救助領域的不正之風。
——編 者
一進家門,小絲雨(化名)正和堂姐一起玩游戲,兩只彎彎的羊角辮晃悠悠,仰起的小臉兒像一顆紅蘋果。“四歲半啦!上幼兒園中班咯!”一旁的父親堯星(化名)笑呵呵地說。家里陳設簡單,卻處處透著溫馨。
端上一杯熱氣騰騰的菊花芝麻茶,大家聊起家常。今年38歲的堯星,是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寧州鎮走馬村村民。13歲時的一次意外,使他落下殘疾。由于脊椎壓迫到神經,過去20多年,他仍需不時手術,以改善身體狀況。
2020年,堯星與現任妻子結合,小絲雨同年出生。妻子屬于一級傷殘,平日里要靠輪椅出行。那時,全家人靠著每月1900元的低保和堯星維修家電的1500元收入,勉強維持生活。“我們倆都需要繼續治療,小絲雨上幼兒園一年學費要5800元。”回憶過去,堯星坦言,“日子過得蠻緊巴”。
父母均屬重度殘疾,小絲雨只能享受低保補貼嗎?2024年4月,一次下鄉摸排,寧州鎮紀委干部發現了問題所在。
為了推動整治群眾身邊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修水縣紀委監委充分發揮“室組地”協作片區常態化監督機制,通過“日調度、周督導、月通報”的方式,結合“四下基層”“帶案下訪”等工作,深入鄉村、社區、單位等一線,收集民生問題、現場督導驗收。寧州鎮紀委干部下鄉摸排時發現,小絲雨符合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條件,但未能納入相關保障。
收到問題線索后,寧州鎮紀委書記石麗娟馬上組織核查。對照相關政策、翻閱會議記錄、走訪經辦干部,事實漸漸清晰。
依照江西省民政廳2021年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做好事實無人撫養兒童保障有關工作的通知》及九江市民政局2023年印發的《九江市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精準保障“一事一議”實施辦法(試行)》等文件精神,父母雙方均屬重度殘疾的可申請認定為事實無人撫養兒童,每月可享受1200—1450元的基本生活補貼。小絲雨的情況,符合政策條件。
查閱會議記錄發現,寧州鎮民政所也多次按照政策要求,對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認定工作進行布置。是相關干部不作為,還是另有隱情?
石麗娟找到小絲雨一家的結對幫扶干部——走馬村支委委員、村委會委員孔菱(化名),進一步了解情況。經查,孔菱因考慮堯星妻子屬于城鎮戶口,小絲雨可跟隨母親享受城鎮低保補貼,便未向堯星夫婦宣傳事實無人撫養兒童認定相關政策。在上級多次布置要求下,作為走馬村業務干部,孔菱也未曾將小絲雨的情況上報,導致小絲雨未能及時享受到相關生活補貼。
“堯星是農村戶口,妻子屬于城鎮戶口且沒有遷移到丈夫這邊,兩邊信息沒有打通,我也沒有細問,造成了漏報。”孔菱說。
石麗娟告訴記者,孔菱對幫扶對象的情況了解掌握不到位、相關政策幫扶提醒不到位,違反了工作紀律,屬于慢作為、不作為,受到黨內警告處分。
相關情況經鎮紀委通報后,孔菱抓緊時間登門入戶,到堯星家取得相關證明材料。村兩委連夜開會,對堯星家情況開展認定,及時上報相關材料。走完程序后,從去年4月起,小絲雨開始享受每月1450元補貼。
針對該案件暴露的信息不對稱問題,修水縣紀委監委督促相關部門加大“贛服通”社會救助申請碼宣傳與落實力度,切實推動救助政策“碼上通”、救助申請“掌上辦”。針對個別群體對政策不知曉、申請方式不熟悉等問題,督促縣民政局等職能部門通過舉辦社會救助宣傳月、張貼社會救助申請碼等方式開展政策普及。數據比對后,及時為70余名符合條件的事實無人撫養兒童申報生活補貼。
政策落實落地,更有效的制度也在出臺。九江市紀委監委針對此前民生保障中突出的優親厚友問題,推動出臺了《社會救助經辦等人員近親屬納入社會救助備案制度》,切實剎住社會救助領域的不正之風。同時進一步優化民政綜合業務智慧信息平臺,導入社會救助、高齡津貼等各業務口數據信息,打破壁壘,解決因信息比對不及時導致的補助金漏發、錯發等問題。
“現在政府每月補貼從1900元漲到3000多元,女兒上幼兒園每年補貼1500元,日子好多了!”指了指放在家里角落的米、油、新被子,堯星笑了,“這不,前些天孔主任還送來了慰問品,家里樣樣都周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