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版制圖 王麥琪
公募基金等財務投資者是定增市場的重要資金來源,允許公募基金等財務投資者參與定價類定增(即鎖價定增)項目,將給定價類定增項目帶來更多資金,有助于提升定價類定增市場的活躍度、擴大定增市場規模
◎記者 高志剛 郭成林
近期發布的《關于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工作的實施方案》(下稱“方案”)提出,允許公募基金、商業保險資金、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企(職)業年金基金、銀行理財等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上市公司定增。
此前,A股市場在戰略投資者參與定增的身份認定上較為嚴格,機構投資者“望門而難入”。數據顯示,近5年,戰略投資者鎖價定增成功案例可謂鳳毛麟角。
“允許機構投資者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參與定增,而且還拓寬至銀行理財、保險資管,將為并購市場提供更為豐富的資金來源,進一步提升并購重組的活躍度。”某券商投行資深人士告訴上海證券報記者。
戰略投資者鎖價定增不易
2020年2月,再融資新規出臺,激活了沉寂多年的定增市場,尤其是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參與定增可打“八折”,鎖定期縮減至18個月,令此類定增數量一度井噴。
但是,隨著對戰略投資者的監管要求從嚴,這類定增迅速降溫。數據顯示,近3年(2022年至2024年),A股發行鎖價定增項目從82個降至21個,合計募資從1318.65億元降至不足400億元,鎖價項目占定增市場比例也從25%下滑至18%,鎖價定增市場規模整體呈下行態勢。
2021年以來,戰略投資者鎖價定增成功案例少之又少,僅先導智能、德邦股份等不足20家公司推進實施。
為確保定增項目通過,一些上市公司修改了再融資方案。如“定增新規戰投第一單”凱萊英將鎖價引入戰略投資者修改為詢價定增,認購對象也由高瓴資本“唯一認購”修改成“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
上述投行人士分析稱,從鎖價定增成功案例來看,戰略投資者多為知名大型企業,且在業務上與上市公司強關聯、強協同。而且,很多戰略投資者具有國資背景,鎖定期均為36個月。
值得一提的是,在鎖價定增成功案例中,戰略投資者也不全是產業投資人。
2024年7月12日,中國核電計劃定增融資不超過140億元,其中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下稱“社保基金會”)認購120億元,控股股東中核集團認購20億元。這是社保基金會首次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參與上市公司定向增發。
2個月后,國投電力發布公告稱,將向社保基金會發行A股股票,擬募集資金不超過70億元,用于清潔能源項目建設。公司表示,社保基金會以戰略投資者身份參與本次發行。
持續激發定增市場活力
方案的發布實施,會給定增市場帶來哪些積極影響?
中金公司表示,公募基金等財務投資者是定增市場的重要資金來源,允許公募基金等財務投資者參與定價類定增(即鎖價定增)項目,將給定價類定增項目帶來更多資金,有助于提升定價類定增市場的活躍度、擴大定增市場規模。
“允許公募基金、商業保險資金等作為戰略投資者參與上市公司定增,將為定價定增市場注入新活力,疊加并購重組相關政策推動,定價融資收購類及定價配套融資類項目占比或將提升。”申萬宏源表示。
2024年以來,并購重組利好政策頻發。尤其是9月24日“并購六條”發布后,資本市場積極響應,并購重組市場活力迸發。2024年全市場共發生并購重組案例千余起,尤其進入2024年下半年,并購重組明顯提速。同時,新興產業成為并購重點領域。
Wind數據顯示,按增發預案首次披露日統計,2025年以來,納睿雷達、夢網科技、愛柯迪、南京公用等10家公司宣布通過定增收購資產,而去年全年僅有60多家公司發布定增重組預案。
并購重組的進一步活躍也為配套融資類定增項目帶來新機遇。以地鐵設計為例,1月20日晚公司發布重組預案,擬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向廣州地鐵集團購買其持有的廣州地鐵工程咨詢有限公司100%股權,并向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募集配套資金。
自2024年6月“科創板八條”發布以來,科創板新增并購案例涌現。截至當年末,科創板共新增披露近60單產業并購,同比增長1倍,交易金額超130億元。其中,既有“硬科技”企業橫向擴張,如希荻微擬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誠芯微100%股份并募集配套資金,也有一批具有創新性、示范性的科創板并購重組案例漸次落地。
進入2025年,科創板又現定增重組案例。1月21日晚,納睿雷達發布公告稱,擬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購買天津希格瑪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100%股權,并募集配套資金。
“預計2025年定增市場的最大機遇,來自新質生產力相關公司的配套融資項目。”一位業內人士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