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人們在成都市大邑縣西嶺雪山雪場滑雪(無人機照片)。除了室外的“冰天雪地”,一些地區還設有室內冰雪場和旱雪場。這些場所打破了冬季滑雪的季節限制,讓滑雪愛好者全年都能享受滑雪的樂趣。新華社記者 王曦 攝
消費既是生產的最終目的和動力,也是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的直接體現,是經濟社會發展的落腳點。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大力提振消費,并進一步從“推動中低收入群體增收減負”“適當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城鄉居民醫保財政補助標準”“擴大服務消費”等方面提出了相關要求。
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落實相關決策部署和要求,要積極圍繞消費轉型升級的新趨勢新需要,堅持問題導向,著力促進城鄉居民就業,提高城鄉居民收入水平,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加快改善消費環境條件,促使城鄉居民“能消費”“敢消費”“愿消費”,從而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
切實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增強居民消費能力
城鄉居民消費能力和消費水平,從根本上取決于居民收入水平特別是對未來收入增長的預期和信心。要積極落實就業優先政策,拓寬城鄉居民增收渠道,激發城鄉居民增收動力,推動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增長基本同步,推動更多的低收入群體邁入中等收入行列。
努力提高職工工資性收入水平,為增強居民消費能力奠定堅實基礎。各地區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最低工資標準動態調整機制,逐步提高最低職工工資標準,切實防范收入分配差距過大;順應新青年就業觀念轉變的新趨勢,針對能源礦產采掘、建筑施工、環境衛生、垃圾清運、出租車、快遞送餐以及輕工紡織制造等勞動強度大、勞動條件差的行業領域,研究制定更高的最低職工薪酬標準。各類企業主體特別是民營企業要全面、準確貫徹落實共享發展理念,切實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按照“按勞分配”基本原則,調整優化企業股東、主要高級管理人員和普通員工之間的收入分配結構,穩步提高企業普通員工薪酬總額在企業生產經營收入總額中的比重,特別是在企業員工薪酬收入總額中的占比,讓全體員工和諧共享企業發展成果。
高度重視擴大就業創業對增加居民收入和提高消費能力的重要作用。要努力在中等職業教育和職業技能教育培訓等領域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通過政府補貼、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加強對城鎮再就業人口和農民工等農村轉移人口的職業技能培訓,提升職業技能水平,提高其就業能力,促進其工資性收入水平不斷提高。著力完善創新創業服務體系,培育發展創新創業服務機構,健全完善創新創業服務模式,為創新創業發展營造良好環境;進一步落實相關稅收減免政策,完善創新創業相關支持政策,支持促進創新創業企業發展,擴大社會就業。
多渠道增加居民財產性收入。擴大居民的股票、企業債券、政府債券等直接投資渠道,健全相關金融工具和產品的信息披露機制,擴大投資者的知情權,依法加強投資者權益保護。更好地發揮股票市場的收入分配功能,鼓勵支持上市公司提高現金派發比例,提高投資者的現金分派收入,增強股票投資者的獲得感;研究制定對上市公司“鐵公雞”的控股股東及其主要關聯方的股票減持行為進行適度限制和規范實施的管理辦法,制定實施上市公司“鐵公雞”主要高級管理人員的股票減持行為、工資薪酬增長和股票期權激勵進行適度限制的機制。
著力完善社會保障體系 提振居民消費信心
健全完善的社會保障體系是城鄉居民尤其是社會弱勢群體“敢消費”的重要信心來源。社會保障體系不健全、不完善甚至不公平,成為影響居民消費信心和制約消費需求增長的主要因素。加快推進企業、事業單位和機關單位醫療和養老制度的并軌,實施公平、統一的醫療和養老保障制度。以非國有單位職工、自由擇業者和農村轉移人口為重點繼續擴大社會保障覆蓋面,切實加強社保體系的保障作用。健全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加快實現基本養老保障城鄉一體化。進一步完善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加大政府補貼支持力度,擴大參保范圍,提高保障水平。
從國際經驗看,社會保障制度改革的大趨勢是向多層次、市場化和自我積累方向發展,大力發展商業保險是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升居民生活保障水平的重要戰略舉措,對提振居民消費信心也具有重要作用。在大力夯實醫療、養老等基本社會保障體系的同時,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和商業保險機構的專業優勢,擴大商業保險產品供給,提高商業保險服務質量,鼓勵支持發展商業養老保險和商業健康保險,滿足不同群體多樣化、多層次的保險需求。加大對城鄉居民購買商業保險產品的支持力度,適度增加居民個人所得稅的抵扣比例或額度。
加快改善消費環境條件 提高居民消費意愿
適應消費轉型升級的新形勢新要求,以消費環境條件改善釋放消費潛力。進一步完善商品和服務等各類消費品質量和技術標準體系,提高消費品的質量和安全水平,強化政府對消費品的質量和安全監管,以高品質、更安全的消費品供給激發帶動更多的消費需求。完善農副產品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構建農副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公共服務平臺,推進相關制度標準建設,建立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銜接機制,強化上下游追溯體系對接和信息互通共享,不斷擴大追溯體系覆蓋面,實現農副產品“從農田到餐桌”全過程可追溯,切實保障城鄉居民“舌尖上的安全”,使城鄉居民“放心消費”。
大力實施品牌戰略行動,更好發揮品牌促進消費的重要作用。堅持以良幣驅逐劣幣,著力培育本土高端自主品牌,建立企業質量信用體系,推動消費品質量“上檔次”和服務“上水平”;加強對自主品牌的形象宣傳,提高城鄉居民對自主品牌的信任度,以品牌建設促進“放心消費”。加快推進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建立健全消費服務業相關主體信用記錄,形成守信激勵、失信懲戒的約束機制。加強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加大對相關違法違規企業特別是主要高管的處罰懲戒力度,切實保障消費者的合法權益,營造更安全的消費環境。
大力改善農村消費環境條件,激發農村地區消費潛力。大力支持農村互聯網建設和電子商務發展,鼓勵大型電子商務公司向農村地區拓展投資發展空間,將更多特色優質農副產品銷向更廣闊的國內外市場,為農村地區居民提供更多更高品質更安全的消費品。支持快遞企業向農村地區、向中西部偏遠地區發展,支持快遞企業與農家店、供銷合作社等商貿流通企業以及客運班線、長途公交等運輸公司開展合作,加強倉儲物流補短板,改善倉儲物流成本高、配送時效差、質量難保障等共性問題,切實改善農村地區消費環境條件。
更好發揮政策組合作用 引導撬動居民消費
積極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撬動作用,助推擴大消費需求。加大超長期特別國債等財政政策支持消費品以舊換新的宣傳解讀力度,提高政策透明度,提高城鄉居民享受政策的便利性,促進更節能、更安全、更智能的耐用品消費需求;適度調整優化政策支持范圍,從耐用品擴大到文化、旅游、體育、健身等服務消費,更好發揮對消費升級的引導撬動作用,增加城鄉居民的獲得感。鼓勵支持有條件的地方政府對中低收入家庭特別是特殊困難家庭發放食品飲料、服裝鞋帽、電影、文化體育、旅游娛樂、健身等產品和服務的消費券,助力其更好地滿足消費需求。
積極發展消費金融,更好地服務于大宗消費和高端消費。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支持發展消費金融,圍繞汽車消費、住房購置、住房裝修改造等大宗消費以及住房衍生消費、教育、旅游、體育娛樂、健康養老等重點消費領域,完善消費金融產品,創造更加便利的金融服務條件,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汽車、住房、教育、文化、旅游、養老等多元化、更高端的消費需求,促進大宗消費和高端消費需求增長。順應經濟發展從投資驅動型向消費主導型轉變的新形勢新要求,鼓勵支持部分中小商業銀行向消費主導型銀行轉型發展,完善消費金融服務。
(作者系國家發展改革委投資研究所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