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經理在關稅反擊戰中,已開始對一個長期殺跌、公募低配嚴重的高科技、高價值賽道虎視眈眈。
在醫藥賽道的公募資金持倉持續提升背景下,科技含量更高的醫療器械賽道卻反遭頭部基金經理舍近求遠擁抱美股巨頭,在國內市場面臨著美股巨頭們強勢競爭的A股、港股的醫療器械公司,即便四年連跌后亦往往只有少數小型公募產品實施百萬元、數十萬元的低配持倉,有醫療科技主題基金經理對此無奈的表示“很多機構已經放棄這個板塊的持倉”。
然而,隨著國產替代、關稅反擊以及AI算法擁抱高端醫療器械設備研發,高價值、高技術投入以及剛性需求的醫療器械設備,勢必成為公募挖掘產業變革的又一潛力賽道,具備技術突破與成本優勢的國產器械賽道可能面臨著公募低配后的估值反擊。
外資份額壟斷優勢,公募舍近求遠重倉美股
尋找賽道安全邊際的公募基金,或在國產替代趨勢和“關稅反制”中尋覓到核心受益者,以圖改變持倉策略上舍近求遠的現狀。
在股票市場已形成科技是核心要素的背景下,2025年4月10日12時01分,中國將正式對原產于美國的所有進口商品加征34%的關稅,使得商業價值含金量高、技術投入門檻強、長期被外資品牌“卡脖子”的高端醫療器械行業迎來黃金機遇。
與此相關的是,美國作為我國醫療器械最大出口國,去年市場份額占比高達24.1%,出口額達117.6億美元。在老齡化市場日益顯著的中國市場,僅助聽器行業,港股主題基金覆蓋的相關上市公司就面臨著美國等外資品牌的激烈競爭,盡管截至2024年12月31日,訊飛智能助聽器以累計14萬臺的銷量穩居京東、天貓品牌銷量前三,但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外資公司憑借AI語音算法,占居了高達90%份額,而且是長期主導。以A股朝陽科技為代表的部分公司在助聽器賽道舉步維艱,甚至使得大成基金等只好選擇減持退出,公募等機構持倉幾乎所剩無幾。但在當前國產替、中國AI算法技術崛起、以及新關稅政策背景下,這一市場無疑將成為基金經理關注的一個焦點賽道。
此外,A股基金經理在港股、A股市場重倉的手術機器人賽道,也因外資品牌的壟斷性局面面臨著QDII基金經理的分歧,單臺價格高達350萬美元(合2000萬元人民幣)的高端手術機器人,美股上市公司直覺外科在財報中披露2024年度向中國出口裝機多達58臺,這甚至吸引了匯添富基金、創金合信基金等中國公募基金舍近求遠的重倉,創金合信基金公司剛剛披露的基金年度報告顯示,基金經理皮勁松截至去年末將美股手術機器人巨頭直覺外科,列入該只QDII基金的第二大重倉股,同時,這只公募QDII也將美股另一微創手術賽道的龍頭波士頓科學公司納入基金的四大重倉股之一。
幾乎只剩下少數指數基金持倉的樂普醫療,在心血管器械賽道缺乏主動權益類基金的重倉,在很大程度上亦因為QDII基金重倉的美股競爭對手雅培公司的強勢地位,截至2024年12月末,包括廣發基金、匯添富基金等旗下QDII產品,均將雅培作為其在心血管器械賽道的核心重倉股,這在很大程度上考慮到雅培旗下高端器械產品在中國的優勢份額地位。
頭部公募興趣淡,國產器械龍頭僅有小基金少量持倉
相對于基金經理密集持倉創新藥的現實,公募長期低配國產醫療器械賽道,在關稅反擊的大變局中,相當程度上暗含了機構資金卷土重來的可能。
以手術機器人賽道為例,港股上市公司微創醫療截至去年末,僅有兩家中小型公募基金持倉,華商基金旗下一只A股基金產品華商品質價值混合基金將港股手術機器人龍頭股微創醫療列為第二大核心股票,盡管這只本土手術機器人公司已經成為基金經理的第二大重倉股,但由于華商品質價值混合基金為一只資金規模迷你的小型產品,該只A股基金產品截至去年末的總資產規模不足7500萬元,這使得該基金哪怕已將微創醫療作為第二大核心股,但基金經理當期覆蓋到微創醫療上的實際資金僅約350萬元人民幣。
類似的情況也出現在另一小型公募東財基金對微創醫療的“重倉”,券商中國記者注意到,東財基金旗下的A股基金產品東財遠見成長基金在去年南下港股布局手術機器人賽道,截至去年12月末,規模約1100萬元的東財遠見成長基金將微創醫療作為該產品的核心重倉股,但實際上的覆蓋到微創醫療上的資金規模只有僅僅的42萬元人民幣。
而同樣面臨著與外資公司激烈競爭的國產心臟瓣膜龍頭啟明醫療,在最近四年的賽道殺跌中的股價損失高達97%,同樣面臨著公募資金舍近求遠、覆蓋不足的尷尬。根據公募基金剛剛披露完畢的2024年度報告,截至去年12月末,公募行業無任何一只主動權益類基金產品將啟明醫療納入前十大股票名單,唯一將啟明醫療納入股票持倉的是一只小型指數基金產品,且啟明醫療在相關指數基金中的持倉占比尚不足0.2%,這使得缺乏公募QDII覆蓋的啟明醫療,在四年連續下跌后市值縮水到不足10億港元。
多重因素重構行業競爭格局,基金看好估值反擊
關稅反制、四年連跌、公募低配、科技助力這四大因素的疊加,在基金經理看來或有望引發醫療器械行業的估值反擊。
“很多機構已經放棄這個板塊的持倉,行業連續4年下跌,板塊估值來到歷史低位。”鵬華醫藥科技基金經理金笑非認為,幾乎所有的悲觀預期都體現在股價里了,同時也蘊含了醫療器械長周期板塊反轉的可能,尤其考慮到醫療設備采購板塊,在2024年是一個行業周期上的小年,同時也受到以舊換新政策延遲的影響,目前,醫藥器械采購這塊也已經逐步開始恢復,2025年的修復機遇比較大。
中歐醫療健康基金經理葛蘭也強調在機構資金紛紛看好大醫藥賽道的背景下,醫療器械賽道被嚴重低估的現實,考慮到器械設備其長期受益于居民健康消費升級與品牌壁壘,該領域重點關注產品線豐富、渠道管理高效的龍頭企業。在醫療器械設備領域,盡管2024年受設備置換政策影響招標延后等影響面臨短期的壓力,但需求相對剛性,影像、內鏡等高端設備采購逐步呈現修復趨勢,具備技術突破與成本優勢的企業值得關注。
值得一提的是,多位基金經理在最新的2024年度報告中還強調國內AI算法技術的突破,對高端器械設備研發能力的巨大提升,使得作為醫療賽道技術含金量最高的器械設備因為人工智能技術的破圈,帶來巨大的產業變革與國產化替代機遇,這在手術機器人、助聽器等多個行業開始得到正反饋。
南方港股醫藥基金經理葉震南認為,在概念股滿飛天的背景下,更要堅定對醫療行業的堅定看好,雖然身處在行業主題投資的領域,不可避免會受到行業波動的影響,但仍然要堅持以風險收益性價比來考量自身的投資決策,盡可能在有限約束的情況下,取得收益與回撤的平衡。追逐熱點、主題或 all in 某個賽道可能可以收獲超過預期的回報,提供了波動率投資的價值,但如果其波動超過了能力可控的范圍也同樣有其反身性從而會帶來超出預期的回撤,絕大部分時間一旦實施過于激進的策略,就很難置身其中后及時離去,當下應當堅守醫療器械賽道的投資策略與能力圈信仰。
責編:羅曉霞
排版:劉珺宇
校對:劉星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