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基礎設施建設再度迎來高峰,由此引發產業鏈層面的價格抬升。
近日,國盛證券發布報告指出,云計算、IDC、服務器、GPU及算力租賃等領域均在不同程度上出現價格上升的信號,驗證了云上游行業景氣度提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通過采訪調查發現,本輪云上游價格抬升,是建立在去年算力市場進入半飽和狀態,租賃和芯片價格有所調整的背景條件下。本次回升,是因DeepSeek出現,重新激起了算力市場部署熱情,尤其是針對AI推理側。
而目前國內AI芯片廠商在AI推理側已經具備一定能力積累,有望受益于此輪行情。至于其具體進度,則有待國內計算產業鏈共同推進生態和標準化工作的完善。
云上游漲價
國盛證券指出,近期云上游漲價現象已在多個領域顯現。以AWS為例,3月4日H100云計算調用價格相比兩周前平均上漲約22%;以英偉達參股的算力租賃公司CoreWeave為例,截至2025年3月,8卡H100服務器租賃價格為49.24美元/小時,相較于2023年4月的38.08美元/小時價格上漲29.31%,反映了企業對實時推理算力服務的迫切需求。
在DeepSeek熱潮帶動下,國內大廠對英偉達H20芯片需求旺盛。報告舉例稱,目前8卡機器單價在110萬元左右,較年前漲價至少10萬元。
除了算力本身,與其息息相關的存力市場也開始進入回升發展通道。
近日,閃迪、美光等廠商先后宣布將對旗下存儲晶圓產品漲價,美光特別提到,AI正帶來一些意料之外的成長點。
美光科技首席執行官Sanjay Mehrotra在前不久的一次財報交流中也提到,在2025財年第二財季公司數據中心業務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長兩倍。其中,尤其看到HBM(高帶寬內存,主要用于GPU中)領域的強勁需求,其2025自然年的HBM產能已經全部售罄,2026年需求依然強勁,目前正在與客戶進行需求洽談。
綜合來看,本輪云上游基礎設施漲價,一定程度因DeepSeek推動AI推理端在今年被寄予發展厚望,以及此前一年云基礎設施市場經歷過一番調整。
IDC智算服務市場研究分析師陳啟今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中國市場服務器租賃價格在2023年和2024年上半年達到高位,2024年下半年算力市場進入半飽和狀態,租賃價格持續走低。
“2025年DeepSeek出現后,服務器租賃價格有些回升,主要是針對推理場景,如英偉達RTX4090、昇騰910B算力在這波DeepSeek熱潮中價格有所提升,面向訓練場景的英偉達A100、H800等算力價格與2024年相比基本穩定。”他補充道。
TrendForce集邦咨詢分析師龔明德也指出,觀察近期中國市場AI芯片需求有較明顯提升,特別是大型互聯網公司和企業客戶擴大了對英偉達H20、AMD MI308以及國內自主芯片的采購量。
其實在2024年年中左右,就有市場消息顯示,英偉達H20系列在中國市場銷售情況不佳,因為其性能與國內頭部算力芯片差距不大,但價格相對昂貴,因此針對性進行過一些降價。
陳啟今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當前云基礎設施資源漲價是由市場供需關系所決定。DeepSeek成為現階段的催化劑,帶動下游應用市場快速擴展。“目前看,整體推理市場正呈現供不應求態勢。”
CIC灼識咨詢總監林莉也指出,在AI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的強勁推動下,美國算力中心產業需求急劇攀升,已面臨資源供不應求的態勢。展望中國市場,隨著AI大模型快速發展,預計算力中心需求也將迎來一場爆發式增長浪潮。
這些動態看起來與此前市場中“數據中心市場有泡沫”的說法相悖。實際上并非如此,該說法提到的是美國許多數據中心投資是重疊,并非指全球范圍內均陷入盲目投資的泡沫狀態。
陳啟今對記者指出,海內外大型云廠商都在繼續加大AI基礎設施投資,一方面是滿足內部基礎模型訓練迭代,以及通過token收費模式為最終用戶提供API服務,另一方面是對外為to B客戶提供訓練推理資源。
產業鏈迎新機遇
今年初DeepSeek推出新模型,通過模型蒸餾技術和高效的算法優化,大幅降低了模型對于硬件算力的要求,由此也為國內計算產業鏈帶來發展機會。
陳啟今對記者分析道,DeepSeek開源帶來的技術平權降低了大模型應用壁壘,除了一些綜合實力較強的企業如海外的AWS,國內字節、阿里等仍然堅定基礎模型訓練迭代投入外,初創大模型公司、中小大模型企業可能會放緩訓練側的投資,而更多考慮推理和應用落地。
不同于AI訓練側強調超大規模并行計算集群構建,AI推理端對大規模集群的要求相對低,且更考驗適配性。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發現,自2月1日開始,國產頭部AI芯片廠商先后宣布實現與DeepSeek旗下不同尺寸模型達成適配,其中以更快適配DeepSeek R1蒸餾模型為主,能夠適配DeepSeek-V3滿血版基座模型的廠商數量相對有限。很快,國內多家公司也宣布開發了DeepSeek一體機相關產品。
IDC中國分析師杜昀龍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大模型的完善和普及會推動推理市場發展,目前中國本土芯片在推理端的性能和國外品牌不相上下,加上價格和供應的穩定會讓廠商有所受益。
“一體機和云基礎設施會同步發展。”他補充道,目前來看,一體機產品是DeepSeek帶動起來,可以理解為是一波浪潮。
“至于能持續多久,會不會有新的產品替代目前還不好判斷。從使用上來說,一體機更多是面向中小企業,因為它價格低、門檻低,便于中小企業本地化部署,處理一些核心數據。云基礎設施的部署一般都會集中在大規模企業,資金雄厚、技術能力強。所以二者面向的最終用戶不一樣,目前看來不太會有沖突。”杜昀龍如此指出。
至于對國產芯片的意義,CIC灼識咨詢高級咨詢顧問張笑璐向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DeepSeek對于中國AI芯片廠商的利好非常確定,通過與DeepSeek合作,中國芯片廠商加速了深度學習框架和分布式訓練適配,推動了中國“國產算力+國產大模型”閉環生態。
林莉還提到,一些國產芯片通過存算一體架構設計等創新,在能耗比關鍵指標上已超越國際主流產品。在特定場景下,如矩陣運算等,國產計算卡配合定制化指令集展現出競爭優勢。
“當然,訓練端國產芯片與英偉達的差異依然存在,在更復雜的模型訓練場景下,國產芯片還需提升。此外,中國AI芯片生態碎片化問題還需要進一步統一,來提升整體開發效率,降低開發成本。”張笑璐補充道。
林莉則指出,相比英偉達芯片,國產芯片的通用性較差,在多種AI場景穩定高效運行的能力有待提升,還不能像英偉達芯片那樣廣泛適用于各種不同類型的AI任務和應用場景。她還表示,國產芯片的生產規模相對較小,導致采購成本較高,整體性價比在市場競爭中面臨挑戰。“不過,隨著國產芯片市場滲透率的逐漸提高和產業發展,生產規模有望逐步擴大,成本也有望進一步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