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光伏產業鏈深度調整的關鍵節點,光伏龍頭通威股份(600438.SH)的一則公告震動資本市場。
近日,通威股份發布公告稱,全資子公司永祥股份擬引入戰略投資者增資不超過100億元。此次增資以投前270億元估值為基準,旨在優化財務結構、鞏固市場地位。增資完成后,戰投方合計持股比例不超過27.03%。
然而,這一消息并沒有激起資本市場的興趣。3月31日,通威股份股價隨著整個A股光伏板塊下行。截至當日收盤,該公司報收19.13元/股,下跌4.25%。
針對此次戰投,通威股份目前已與工銀金融資產、中信資產、永安期貨簽署需經審批生效的《增資協議》及《股東協議》。該公司還進一步披露,交銀金融資產、中銀金融資產、建信金融資產、東方資產完成內部審批即將簽約,并且其余投資機構仍在推進流程。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了解,永祥股份此輪戰投方不只有金融機構。而有接近通威股份的知情人士對記者表示:“即便當前光伏產業處于低谷期,但金融機構表現積極,多家AIC、AMC都參與。”
融資百億還債補血
在公告中,通威股份明確表示,此次增資款項用途主要用于永祥股份償還金融機構負債、補充流動資金等。
股權結構顯示,永祥股份為通威股份全資子公司,也是后者多晶硅業務的核心主體。截至2024年底,永祥股份高純晶硅產能規模超過90萬噸,晶硅產銷量約占全國30%,位居市場第一。
公告所公布的永祥股份財務數據變化顯示,2024年,永祥股份受行業周期下行影響,其債務指標有所惡化。
2024年前三季度,永祥股份實現營業收入和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64.56億元、-19.49億元。且截至三季度末,該公司資產負債率約為50.99%,較2023年底增加了14.04個百分點。
硅料業務是通威股份的支柱性盈利業務之一。以2023年為例,通威股份整體全年凈利潤為182.46億元,而永祥股份一家的凈利潤當年就高達193.16億元。
但到了2024年,永祥股份業績迅速下滑,這也使得母公司通威股份同期業績狀況承壓。
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通威股份存貨余額達122.80億元,同比激增57.67%,主要系硅料庫存積壓;同期該公司計提存貨跌價準備33.29億元,資產減值損失同比擴大65.23%。
永祥股份引入百億戰投,在財務紓困上可以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計算,若增資100億元全部用于償還債務,永祥股份的資產負債率則有望降至31.63%。
不過,此次融資,永祥股份的估值并不算高。
通威股份在公告中表示,評估公司以2024年9月30日作為評估基準日,以資產基礎法評估,永祥股份全體股東權益評估價值為282.15億元,評估增值約25.22億元,增值率為9.82%。
通威股份在公告中稱,此估值綜合考慮永祥股份市場競爭力以及增資擴股過渡期損益等因素。
“當前行情下,其實光伏企業融資整體都是非常難的,同時可以看到行業內硅料公司的市凈率也很低,相對而言永祥還有些溢價。”前述知情人士認為。
值得一提的是,對于此次融資,戰投方獲得了穩妥的退出機制——通威股份有權根據相關協議約定,全部或部分購買本次戰略投資者取得的股權,可采用非公開發行股份、可轉債或支付現金的方式實施前述標的股權收購。
這也打消了永祥股份獨立上市的猜測。
“目前,永祥股份沒有單獨上市的計劃。”知情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
硅料大廠艱難時刻
近期,光伏產業鏈多個環節出現價格回升,但硅料環節未受傳導。
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硅業分會(下稱硅業分會)在3月26日的一份分析報告中指出,根據下游大幅消耗多晶硅庫存的舉動來看,目前行業對中長期需求的態度較為消極,現階段硅料價格上漲動力不足,若無其他利好因素,短期內價格以平穩為主。
2024年是光伏硅料環節價格“雪崩”的一年——從年初6.5萬元/噸到年底3.9萬元/噸,降幅高達40%。而不足4萬元/噸的成交均價,已經逼近絕大多數硅料企業的生產成本,因此“賣多虧多”困擾著硅料企業。
于是,2024年,硅料大廠均遭遇“滑鐵盧”,產能過剩疊加價格腰斬,四大龍頭企業全年巨虧:通威股份預計2024年度凈虧損70億元至75億元,協鑫科技(03800.HK)虧損47.5億元,大全能源(688303.SH)虧損27.18億元,新特能源預虧38億元至41億元。
與此同時,硅料企業IPO融資也遇冷。
2024年年底,特變電工(600089.SH)發布公告稱其控股子公司新特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終止A股發行上市申請并撤回申請材料的公告,這意味著新特能源歷時625天的IPO之旅結束。
但客觀而言,目前行業現狀之下,保障穩健的現金流成為硅料大廠們的共識。
今年2月,大全能源在接受機構調研時就表態:“公司的經營策略是保持充足的現金流,實施穩健的資產負債管理,進一步強化財務風險管理。”
事實上,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注意到,早在通威股份之前,協鑫科技也已經開啟了融資計劃。
2024年底,協鑫科技公告稱,其計劃通過配售及可轉債融資約51億元,用于顆粒硅技術迭代與產能優化。截至2025年1月,該公司15.3億港元配售融資款項已經到賬。
不可否認的是,去庫存直接關乎國內硅料環節能否重回價格上行通道。硅業分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我國多晶硅總供應為184.28萬噸,同比增長25.32%。而截至2024年底,我國多晶硅產能為286.83萬噸/年,同比增長41.76%,產能利用率為64.25%。且到2024年年底,我國多晶硅庫存累計約40萬噸。
在分析人士看來,目前硅料環節去庫壓力更大。
“當前光伏行業何時走出低谷沒有人能準確判斷,企業只能增強自身核心競爭力,保證充足的現金,優化負債率,增強抗風險能力。”該分析人士認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