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資持續加碼中國資產。近日,范達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范達私募”)在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完成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備案登記,成為2025年首家完成備案登記的外資證券類私募機構。至此,我國外資證券類私募機構增至35家。
根據中基協官網公示信息,范達私募成立于2021年10月26日,公司注冊資本2500萬元人民幣,當前尚無在管基金產品。股權結構顯示,該公司由VanEckAssociatesCorporation全資控股,是一家外商獨資企業。
人員配置方面,范達私募現有7位全職員工,由具有豐富公募經驗的尤柏年擔任法定代表人、總經理、投資總監、投資經理,其曾就職于鵬華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華寶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公募機構。出任該公司合規風控負責人和信息填報負責人的熊琳于2023年9月份加入,此前其曾就職于上海復星高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歌斐瑪撒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機構。
在范達集團旗下公眾號“范達VanEck”此前發布的2025年投資展望中,范達集團新興市場股票基金經理OlaEl-Shawarby表示:“從積極的角度來看,中國的刺激措施有效支撐了國內經濟,并幫助穩定了更廣泛的新興市場情緒。”
深圳市前海排排網基金銷售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私募排排網”)數據顯示,截至3月28日,當前處于備案存續中的外資證券類私募機構共計35家。從發展歷程來看,外資證券類私募機構備案登記呈現明顯的階段性特征。2017年至2022年是備案登記高峰期,年均新增機構不少于3家,其中2020年更是達到8家。自2023年起,備案登記速度明顯放緩,2023年、2024年均僅新增1家機構。
目前,外資證券類私募機構規模普遍偏小。具體來看,有24家機構管理規模在5億元以下,占比達68.57%;管理規模在5億元至10億元之間、10億元至20億元之間、20億元至50億元之間、50億元至100億元之間以及100億元以上的機構分別有1家、4家、3家、2家、1家。橋水(中國)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是唯一一家百億元級外資證券類私募機構,其于2018年6月29日完成備案登記。
基金管理人類型方面,主觀私募機構占據主導地位。數據顯示,上述35家外資證券類私募機構中,21家為主觀私募機構,占到總量的60.00%;6家為量化私募機構,占到總量的17.14%;5家為混合私募機構,占到總量的14.29%;另有3家機構暫未劃分類型。
近期,外資巨頭對中國資產的關注度顯著提升,高盛、摩根士丹利、瑞士百達等多家機構密集發聲,看好中國股市投資價值。一系列專業機構的積極表態,反映出國際資本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堅定信心。
高盛亞洲(除日本外)股票資本市場聯席主管王亞軍在日前舉辦的媒體會上表示:“國際長線投資者已顯著回歸中國資本市場,這不僅體現了他們對中國資產的信心,也為市場復蘇提供了堅實的基本面支撐。”
另據高盛固定收益、外匯、大宗商品及股票業務團隊最新的中國投資者情緒調查,機構投資者預期寬松的貨幣政策將推動中國股市進一步上漲。超過60%的受訪者計劃在近期增加對中國市場的投資。
基于當前全球投資者對中國股市的倉位配置及近期資金流向的分析,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股票策略師王瀅認為,中國股票市場仍有足夠的空間讓全球投資者參與。
具體到投資方向上,瑞士百達財富管理亞洲首席策略師兼研究主管陳東表示:“中國科技板塊的表現超越了全球同業,雖然中國科技板塊已累積較大漲幅,但我們仍對其持積極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