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3月30日,據《證券日報》記者梳理,已有包括部分頭部機構在內的33家基金公司披露了2024年營業收入和凈利潤,超半數公司凈利潤有不同程度增長。整體來看,33家基金公司去年凈利潤合計近260億元。
記者梳理發現,2024年部分基金公司業績有所波動,但不少公司在行業變革中積極求新,彰顯發展韌性,如不斷創新和發展產品線,進一步豐富投資策略,尤其是在指數基金的數量和規模等方面有所突破,在滿足不同投資者的風險偏好和投資需求時,提升自身核心競爭力。
數據顯示,2024年,上述33家基金公司中,排名前十的公司合計實現凈利潤超199億元,占總量的近八成。
具體來看,易方達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39億元的凈利潤位居首位,同比增長15%。南方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方基金”)、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夏基金”)、工銀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3家公司凈利潤均超20億元,分別為23.5億元、21.58億元、21.1億元。從目前排名來看,這4家公司凈利潤較上一年度均有不同程度增長,最高漲幅近17%。
廣發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富國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招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匯添富基金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和博時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去年凈利潤保持在15億元至20億元,且多數公司實現了凈利潤同比增長。華安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交銀施羅德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建信基金管理有限責任公司、中銀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和華泰柏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等14家公司凈利潤保持在1億元至10億元。
另有10家基金公司凈利潤均在1億元以下,凈利潤合計不足2億元,總量占比也不足1%,部分公司凈利潤更是明顯下滑。不過,也有基金公司展現出較強的發展韌性,凈利潤同比增長超100%。
2024年,公募基金市場總規模提升明顯,多數公司不斷加快創新和發展步伐,在產品類型和投資策略多元化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尤其是在指數基金、量化基金和FOF(基金中的基金)等創新產品布局上,公募基金為投資者提供了更加多樣化選擇。
從成效來看,這些創新產品不僅豐富了基金公司產品線,也滿足了不同投資者風險偏好和投資需求,同時還進一步提升了公募基金核心競爭力。例如,華夏基金在新產品數量方面保持行業領先水平,ETF(交易型開放式指數基金)規模保持行業龍頭地位,債券基金、貨幣基金規模也實現較強增長。
此外,多家基金公司在管理規模和指數基金布局方面均取得明顯成績。比如,南方基金持續優化產品布局和業務體系,積極打造以數智化、平臺化為支撐的價值創造能力;南方基金和華泰柏瑞均獲批境內首批發行沙特ETF,以ETF互掛形式跟蹤富時沙特阿拉伯指數。這些基金公司通過不斷推出符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吸引大量投資者關注,同時,新產品的推出不僅有助于提升公司的市場份額和品牌影響力,也為投資者提供更多選擇和機會。
面對行業不斷變革,基金公司積極應對挑戰。多份年報顯示,基金公司通過加強內部管理、優化產品結構、提升投資能力等方式,不斷提升自身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同時,積極擁抱科技創新,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先進技術提升投資決策的準確性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