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文和友”作為網紅商業的代表,憑借其獨特的復古場景和餐飲文化,迅速成為年輕人追捧的打卡圣地。
而位于廣州太古匯的文和友在蛇年新春后大門緊閉、正式歇業的消息,引發網友熱議。隨著時間的推移,深圳文和友也面臨著客流量下降的問題,具體的經營情況如何?證券時報記者今日進行現場實探發現,多數鋪位出于空置狀態,只有網紅湘菜館笨蘿卜人氣較旺,里面經營鋪面的商家表示,希望文和友也能多做一些創新的嘗試,讓大家都活下來。
多數鋪位處于空置狀態
深圳文和友開店之初,可謂盛況空前,幾萬人頂著烈日排隊入場,還有人為了喝“茶顏悅色”,不惜花高價找黃牛代買。
2月25日,證券時報記者走訪深圳文和友現場看到,對比剛開業時的“盛況”,目前深圳文和友內部大量的店鋪出于空置狀態,一樓內部大堂擺有許多空置的小吃攤位。由于是工作日,現場的消費者并不多。不過,據一些商家反映,深圳文和友仍然有一定的客流量,特別是在周末,但是許多消費者都是沖著長沙網紅湘菜笨羅卜而去。二樓原本占據過半面積的文和友龍蝦館已經閉店,現在也就剩下3家店鋪,其近半層空間尚未有新商戶入駐。
目前,港人北上深圳消費熱度不減,文和友也成為一些香港游客前來打卡之地。現場,記者也見到幾位來自香港的游客,但他們表示只是來文和友看看打打卡,大多數餐飲品牌不太符合口味。
“聽說這里是網紅的打卡地,以前排隊的人特別多,但是來了現場發現冷冷清清,并不像小紅書上說的那樣,我也去長沙的文和友嘗試吃過小龍蝦,那邊的確是人很多,半夜都要排隊,深圳這邊現在連小龍蝦也沒有了,但是總覺得要看看。”香港一位經常來深圳的游客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
據悉,深圳文和友曾想要打造成為大灣區湖南文化地標,但在引入多個長沙當地的餐飲品牌外,里面也引入了許多非湘菜品牌。
針對廣深文和友定位的舉棋不定,文和友創始人文賓曾公開表示:“最大的反思是我們不夠自信、是搖擺的。我們在廣州吃的最大的虧,在于想做廣州當地文化的同時,又舍不得把湘菜丟掉。”
要讓消費者持續產生興趣
有商家向記者表示,類似文和友這類的商業合作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針對不同條件的入駐商家采取免租金等方式,然后通過店鋪進行收益分成;二是收取一定的租金和物業費。
不過,如何吸引更多的人流才是商家最為關心的問題。“我們當然希望深圳文和友能繼續做下去,大膽做出一些新的嘗試,拼一拼!”文和友內一家茶飲店店長如是說。
對于深圳店未來的發展方向,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由于并非直接經營管理,最終選擇閉店還是繼續,這取決于企業自身。有長期關注消費領域的投資人還表示,消費行業在疫情后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整體面臨比較嚴重的挑戰,以往新消費品牌的成長路徑發生了很大變化,對于品牌自身而言降本增效變得更為重要,如何吸引消費者成為忠實的用戶,性價比成為重要因素,不論是線上還是線下都一樣。
大眾眼中,文和友走出長沙之后光環似乎不再,除了項目自身運營不當外,實際上也折射出當下網紅商業項目難以復制的困境。廣深的文和友都面臨著高運營成本和網紅效應短暫性的挑戰。如何在保持品牌特色的同時實現可持續發展,是深圳文和友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網紅商業的成功往往依賴于獨特的地域文化、創新的場景體驗和精準的營銷策略,但往往難以復制。如果商業項目只是簡單地品牌堆砌,沒有真正挖掘和傳遞文化內涵,沒有持續的內容創新,就難以讓消費者持續產生興趣。未來,網紅商業需要通過深耕本地化、提升用戶體驗、探索多元化盈利模式和加強品牌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只有這樣,網紅商業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校對:王朝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