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周五)下午15:00,最高檢與中國證監會在最高檢機關多功能廳聯合召開“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犯罪 促進資本市場健康發展”新聞發布會。最高檢副檢察長葛曉燕、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李明等出席發布會并回答記者提問。
最高檢副檢察長葛曉燕:2022年至2024年,全國檢察機關共起訴證券犯罪366件1011人
葛曉燕表示,資本市場是貫通實體經濟的血脈,是人民群眾投資需求的承載地。當前,我國資本市場處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向高質量發展轉變的關鍵階段。檢察機關緊緊圍繞貫徹落實中辦、國辦《關于依法從嚴打擊證券違法活動的意見》,聚焦高質效辦案,立足法律監督主責主業,服務保障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2022年至2024年,全國檢察機關共起訴證券犯罪366件1011人,起訴案件數、人數年均增長30.5%、16%。
最高檢副檢察長葛曉燕:2022年至2024年,全國檢察機關共起訴財務造假犯罪案件69件185人
葛曉燕表示,2022年至2024年,全國檢察機關共起訴欺詐發行證券,違規披露、不披露重要信息,背信損害上市公司利益等財務造假犯罪案件69件185人,最高檢掛牌督辦31件重大案件,已有27件提起公訴。對組織、指揮造假的大股東、實控人、董監高,積極參與造假的公司企業人員以及配合的中介組織人員、第三方人員依法進行全鏈條追責。
最高檢副檢察長葛曉燕:持續加大對上市公司大股東、實控人、董監高等“關鍵少數”的追責力度
葛曉燕表示,檢察機關依法從嚴懲治交易類證券犯罪,維護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2022年至2024年,全國檢察機關起訴內幕交易、操縱證券市場、利用未公開信息交易等交易類案件284件790人,持續加大對上市公司大股東、實控人、董監高等“關鍵少數”,金融機構從業人員以及職業操縱團伙等黑灰產業鏈的追責力度,辦理了一批有重大市場影響的案件,著力追繳違法所得、鏟除再犯經濟基礎、維護市場交易秩序。
最高檢副檢察長葛曉燕:堅持依法從嚴打擊證券期貨違法犯罪,持續加強與中國證監會等部門協作配合
葛曉燕表示,下一步,檢察機關將繼續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部署,堅持依法從嚴打擊證券期貨違法犯罪,持續加強與中國證監會等相關部門的協作配合,依法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以檢察履職服務保障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證監會副主席李明:把執法作為核心任務,持續提升執法效能
李明表示,證監會始終把執法作為核心任務,不斷完善體制機制,持續提升執法效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案例勝過一打文件”。這次證監會與最高檢聯合發布指導性案例,既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有關資本市場監管執法決策部署的具體舉措,也是公開展示近年來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一些標志性成果,以此引導全社會凝聚更多法治共識、切實維護市場“三公”和投資者合法權益。
證監會副主席李明:首批4起行政執法指導性案例涵蓋財務造假、欺詐發行、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
李明表示,證監會發布的第一批4起行政執法指導性案例,涵蓋財務造假、欺詐發行、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主要違法類型,體現嚴肅整治重點領域違法行為的決心,彰顯全力維護資本市場平穩運行的監管態度。
證監會副主席李明:重拳出擊維護好廣大投資者的根本利益
李明表示,證監會堅持重拳出擊,切實維護好廣大投資者的根本利益,資本市場是數億老百姓投資的重要渠道,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是證監會工作的重中之重。欺詐發行、財務造假、操縱市場等違法行為擾亂破壞市場秩序,侵蝕市場信用根基,甚至還會誘發金融風險,嚴重侵害人民群眾利益,嚴重打擊投資者信心。證監會稽查執法的職責使命,就是遵循反證券欺詐的基本邏輯,通過懲治違法“已然”,震懾違法“未然”,激濁揚清,修復信用,為資本市場公平秩序保駕護航,為廣大投資者根本利益提供堅強有力的法治保障。
證監會副主席李明:去年辦理案件739件,罰沒款153億元
李明表示,證監會去年辦理各類案件739件,作出處罰決定592份,罰沒款153億元,超過上一年兩倍,其中對恒大地產財務造假案罰款超40億元,會同財政部對恒大地產案審計機構開出4.41億元的同類案件“史上最大”罰單。
證監會副主席李明:持續加強對財務造假和操縱市場類違法行為的打擊力度
李明表示,證監會不斷強化對欺詐發行、財務造假、違規減持、操縱市場等投資者最關切、最痛恨、“最不能忍”的違法行為的打擊懲治。2024年查處包括財務造假在內的信息披露違法案件135件,同比增長17%,居各類案件數量之首;處罰操縱市場案42件,案均罰沒款約1.2億元,居各類案件罰沒金額之首。此次發布的指導性案例,財務造假案例占比一半,操縱市場占比四分之一。今后,對這兩類違法的打擊力度還將持續加強。
證監會副主席李明:在依法行政前提下更多站在保護投資者角度
李明表示,我國股市中小投資者占比高達96%,風險承受能力薄弱,自力救濟能力相對不足,是案件中“看不見的當事人”。對于執法個案中的證據采信、法律適用等具體問題,證監會在依法行政前提下,更多站在保護投資者的角度,既做好“技術判斷”,更做好“價值判斷”。
證監會副主席李明:執法堅持客觀中立、不偏不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李明表示,證監會執法堅持客觀中立、不偏不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避免執法結果畸輕畸重、同事不同罰、顯失公平,既保持執法力度,又釋放執法溫度,持續提升執法透明度,努力做到嚴而有度、嚴而有方、嚴而有效。一是建立健全違法認定裁量標準。二是不斷強化執法質量內控監督。三是依法尊重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
證監會副主席李明:健全完善執法制度體系,確保辦案程序依法合規
李明表示,證監會健全完善執法制度體系,明確執法流程、標準和權限,確保辦案程序依法合規、事實證據確鑿充分、認定邏輯清晰嚴密、處罰結果公平適當,法律文書嚴謹準確,努力做到讓每一個案件都經得起司法審查和市場檢驗。
證監會副主席李明:資本市場生態出現了積極向好的諸多變化
李明表示, 嚴監嚴管的目的是強本強基,在堅持依法嚴厲打擊各類違法行為的同時,證監會也注重發揮法治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著力推動市場生態的不斷優化。隨著近年來監管執法效果的不斷顯現,資本市場生態出現了積極向好的諸多變化,“愿意來、留得住”的市場氛圍日益濃厚。
證監會副主席李明:通過監管執法壓實相關各方法律責任
李明表示,證監會始終堅持標本兼治,協同各方持續推動綜合治理,共同構建規范有序的市場生態。通過監管執法有效壓實相關各方法律責任。如壓實大股東、實控人的信義義務,“董監高”人員的忠實勤勉義務,中介機構的“看門人”義務,資產管理人的受托義務等等,堅決扭轉“公眾公司不公”“董事不懂事”“私募不私”等亂象,引導市場各方于法律規則和市場邏輯有序博弈,持續增強市場自我約束、自我糾偏、自我修復的內生活力。
證監會副主席李明:完善防假打假的監管協同機制和綜合懲防長效機制
李明表示,證監會會同行業主管部門、地方黨委政府對財務造假實施綜合懲治。聯合五部委制定《關于進一步做好資本市場財務造假綜合懲防工作的意見》,完善防假打假的監管協同機制和綜合懲防長效機制,建立第三方配合造假線索移送機制,將近年發現的配合造假線索移交相關部門或屬地政府依法處置。
證監會副主席李明:對惡性違法重拳出擊,持續加強資本市場執法高壓態勢
李明表示,下一步,證監會將深入推進新“國九條”和資本市場“1+N”政策文件落地,強本強基,嚴監嚴管,強化監管執法政治擔當,不斷提升違法違規線索發現能力,壓降辦案周期,提升辦案質效,對欺詐發行、財務造假、操縱市場、違規減持等惡性違法重拳出擊,從嚴懲處,持續鞏固并不斷加強資本市場執法高壓態勢,繼續發揮好與司法部門、金融監管部門等相關各方的治理合力,共同護航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最高檢經濟犯罪檢察廳廳長杜學毅:指導性案例強調“嚴”的主基調,堅持全鏈條追責
杜學毅表示,最高檢今天發布的以證券犯罪為主題的第55批指導性案例,彰顯依法從嚴、全鏈條懲治證券違法犯罪的司法態度,細化規范分層分類處理規則。一是強調“嚴”的主基調,堅持全鏈條追責,同時進一步明確根據其在犯罪中的地位、作用等依法分類處理的具體規則。二是壓實中介組織“看門人”責任。對配合財務造假、怠于履職的中介組織人員依法追責。三是依法全面追繳違法所得,不讓犯罪分子在經濟上獲得任何好處。
最高檢經濟犯罪檢察廳廳長杜學毅:近年來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交易類犯罪仍然多發
杜學毅表示,從近年來檢察機關案件辦理情況看,證券犯罪具有“兩多一復雜”的特點。一是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交易類犯罪仍然多發,部分行為人利用信托計劃、場外期權等金融工具實施犯罪,場外配資、專業操盤、薦股“黑嘴”、分倉軟件開發等黑灰產業鏈參與違法交易。二是欺詐發行、違規披露信息等涉財務造假犯罪案件數量增長,造假模式復雜、參與人員眾多,涉案數額巨大,嚴重侵害投資者合法權益。三是私募基金犯罪情況復雜。既有資金募集端的非法集資犯罪,又有資金使用端的挪用侵占犯罪,且與證券犯罪相互交織。
證監會行政處罰委辦公室主任何艷春:首次發布行政指導性案例體現“長牙帶刺”、有棱有角的從嚴基調
何艷春表示,本次是證監會首次發布行政指導性案例,既是具象化展示近年來的監管執法成果,也是樹立執法“標桿”發揮示范引導作用,更是宣示資本市場嚴監嚴管的鮮明態度。一是體現“長牙帶刺”、有棱有角的從嚴基調;二是體現精準追責、“過罰相當”的法治理念;三是體現嚴而有效、以案促治的執法導向。
證監會行政處罰委辦公室主任何艷春:懲處違法引導市場主體嚴守法律底線
何艷春表示,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運行的邏輯起點,也是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財務造假和虛假陳述本質是資產端欺詐,操縱市場和內幕交易本質是投資端欺詐,都會對市場誠信基礎造成侵蝕損害,打擊投資者信心,破壞市場生態,妨礙上市公司質量提升。4起案例分別涉及上市公司的發行上市、再融資、重大資產重組、持續信息披露等不同環節,通過懲處違法,引導實控人、“董監高”人員、中介機構、證券從業人員等市場主體嚴守法律底線,誠實守信,以義取利,達到“以案促治”的執法效果。
最高檢經濟犯罪檢察廳廳長杜學毅:在證券案件辦理中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該嚴則嚴,當寬則寬
杜學毅表示,堅持依法從嚴、罰當其罪。在證券案件辦理中,要全面準確貫徹落實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該嚴則嚴,當寬則寬。堅持依法從嚴主基調,對于實施證券犯罪的公司企業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監高等“關鍵少數”,配合造假的中介組織、金融機構等“看門人”,為內幕、操縱等犯罪提供配資、操盤、薦股等服務的職業團伙,檢察機關依法全鏈條從嚴追究刑事責任。準確把握分層分類處理原則,依法適用認罪認罰從寬制度,對于積極配合調查、主動退贓退賠、挽回投資人重大損失、真誠認罪悔罪的,依法從寬處理。
證監會行政處罰委辦公室主任何艷春: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系統性、隱蔽性、復雜性特征越發突出
何艷春表示,從近年行政處罰案例看,上市公司財務造假系統性、隱蔽性、復雜性特征越發突出,包括“假賬做全套”,對資產、收入、成本、利潤、現金流等會計科目系統性同步造假,財務數據形成勾稽,甚至有的對生產、采購、銷售、物流、庫存等經營環節全鏈條整體掩飾,識別難度持續加大;同時,有的利用隱秘關聯方、“殼公司”、第三方構建無經濟實質的交易,以合法形式掩蓋非法目的,隱蔽性不斷增強;也有的大股東、實控人“驅動型”造假頻發,有近15%的財務造假同時伴生資金占用、違規擔保等問題,公司治理和內控體系約束不足;還有的為滿足融資條件、維持上市地位或者避免大股東股權質押“爆倉”實施的財務造假有所抬頭,二級市場向一級市場的風險外溢時有發生。
證監會行政處罰委辦公室主任何艷春:持續對財務造假案件實施全鏈條打擊懲處
何艷春表示,證監會持續對財務造假案件實施全鏈條打擊懲處,一是在處罰力度方面,2024年對61起財務造假案件作出行政處罰,同比增長17%;案均處罰金額1577萬元,同比增長12%;對7起案件按照法定高限處以罰款,同比增長75%;對69名“董監高”人員實施市場禁入,同比增長9.5%。二是在責任追究方面,有35起案件在處罰上市公司及其責任人員的同時,還追究大股東、實控人等“首惡”組織指使責任,同比增長近60%;對39家中介機構作出行政處罰,對5家中介機構暫停業務,不斷壓實保薦人、會計師事務所等機構的“看門人”責任。三是在監管協同方面,牽頭建立第三方配合造假線索通報處理機制,將金融機構、上下游客戶、第三方企業等配合造假的線索移交相關主管部門或屬地政府。
證監會行政處罰委辦公室主任何艷春:通過多渠道識別造假線索 強化立體追責
何艷春表示,下一步,證監會將堅持懲防并舉、標本兼治,通過非現場監管、現場檢查、輿情監測、投訴舉報處理等多渠道識別造假線索,特別是完善線索舉報獎勵制度,切實發揮內部“吹哨人”的作用,緊盯財務洗澡、業績變臉、異常換所等可疑跡象,提升違法違規發現能力,優化調查流程,提高處罰效率,持續鞏固并不斷強化“嚴”的氛圍。同時,將推動進一步加強民事賠償和刑事打擊,強化立體追責。
證監會行政處罰委辦公室主任何艷春:上市公司是我國企業的優秀代表 財務造假只是極少數
何艷春表示,上市公司是我國企業的優秀代表,實施財務造假的只是其中極少數。隨著監管執法的不斷強化,以前積累的問題正在加快暴露、出清,并且資本市場面臨的形勢仍然復雜多變,外部輸入性風險加大,與內部風險因素交織疊加,個別上市公司及其大股東、實控人因經營困難、退市保殼等,仍可能鋌而走險,實施財務造假。減存量、遏增量需要有一個過程,預計未來一段時期內仍有一定數量的財務造假案件,但這并不影響我國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大局,上市公司總體質量和投資價值將不斷提高。
最高檢經濟犯罪檢察廳廳長杜學毅:持續加大重點領域證券犯罪懲治力度 及時揭露和打擊新型金融違法犯罪
杜學毅表示,下一步,檢察機關將緊扣防風險、強監管、促高質量發展的主線,立足檢察職責,以法治力量服務保障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持續加大重點領域證券犯罪懲治力度。持續加大對財務造假、侵害上市公司利益等重點領域犯罪懲治力度,對內幕交易、操縱市場等犯罪保持高壓懲治態勢。加強對證券領域新情況新問題的研究,準確認定利用金融衍生品操縱市場,利用私募、信托產品實施場外配資等證券犯罪新手段,及時揭露和打擊新型金融違法犯罪。
最高檢經濟犯罪檢察廳廳長杜學毅:積極探索支持、配合證券糾紛特別代表人訴訟制度機制
杜學毅表示,積極探索支持、配合證券糾紛特別代表人訴訟制度機制,統一損失認定標準,刑民配合高效處置涉案財產,多途徑保護投資者權益。著力推進不起訴案件移送證監部門行政處罰銜接機制,實現違法犯罪必有罰,助推構建立體化追責體系。深化檢察機關證券犯罪辦案基地建設,發揮基地在案件辦理、理論研究、工作創新等方面的牽引作用,帶動全國各地檢察機關證券期貨辦案質效整體提升。
證監會行政處罰委辦公室主任何艷春:操縱類案件出現新特點 “編題材、講故事”的蠱惑型操縱有所增加
何艷春表示,操縱類案件呈現出一些新的特點,包括從利用資金優勢的傳統“坐莊型”操縱向基于特定時段和關鍵時點的短線化操縱演進;借助配資資金或資管產品實施“加杠桿”、游資抱團炒作的“團伙型”操縱數量增多;上市公司“內部人”組織參與的“偽市值管理”信息型操縱、“編題材、講故事”的蠱惑型操縱有所增加;利用復雜金融產品、新型交易技術實施的操縱行為偶有發生。這給操縱市場行為的識別、調查、處罰帶來了新挑戰。
證監會行政處罰委辦公室主任何艷春:操縱市場行為始終是證監會打擊懲處的重點
何艷春表示,操縱市場行為“寄生”在市場肌體中,扭曲市場價格形成機制,致使買賣方向、報價金額和交易數量等市場信號失真,誤導交易決策。這實質上是欺騙中小投資者買進賣出,違法者在極短時間內獲取巨大利益、賺得盆滿缽滿,全身而退后,價格經歷暴漲暴跌,往往“一地雞毛”,中小投資者的股票“砸在手上”甚至血本無歸。其中有的案件涉案金額大,涉及證券數量多,不但影響市場內在穩定性,嚴重者還會干擾監管政策傳導,誘發市場風險,始終是證監會打擊懲處的重點。
證監會行政處罰委辦公室主任何艷春:去年處罰42起操縱市場案件,罰沒金額49.5億
何艷春表示,2024年,證監會對42起操縱市場案件作出處罰,罰沒金額49.5億元,同比增長42.2%,其中千萬元以上罰單占比41.9%,向公安機關移送涉嫌操縱犯罪案件32件,移送犯罪嫌疑人104人。
證監會行政處罰委辦公室主任何艷春:加大對操縱行為的打擊力度 使違法犯罪分子不敢犯、不能犯
何艷春表示,將繼續加大對操縱行為的打擊力度,一是提升能力,不斷豐富線索篩查手段,強化大數據收集、智能化分析等技術手段運用,加強對異常賬戶、交易信息的綜合分析研判,提高對操縱線索識別發現的精準度和及時性;二是集中兵力,抓好對諸如上市公司與市場機構內外勾連、推動股價暴漲暴跌、無視監管警示屢查屢犯等惡性操縱案件的打擊懲治;三是發揮合力,在完善交易機制、加強交易監測監管的同時,強化協同民事、刑事立體追責,推動出臺民事賠償司法解釋,優化行政刑事程序銜接機制,使違法犯罪分子不敢犯、不能犯。
責編:羅曉霞
校對:蘇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