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在浙江可得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注塑車間,20臺注塑機快速運轉,十幾名工人正忙著對產品進行分類、檢測。
“我們正月初十開工,當天到崗率就達到100%,除了趕制春節放假前未完成的一部分訂單,還要加快生產開工以來的新訂單。”該公司總經理陳建勇向中國證券報記者介紹,“開工后,訂單陸續進來,總體比較穩定,目前已排到3月份。”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不少外貿企業對節后新訂單情況較為滿意。但需要看到的是,當前,外部環境更加復雜,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外貿穩增長面臨嚴峻挑戰。從中央到地方,從政府到企業,多方正合力推動外貿“開門穩”。
訂單增長有韌性
“今年剛開工就接到一筆400萬元的訂單。”新牛頓國際貿易(天津)有限公司總經理仇一波說,“自正月初八開工以來,我們已經接到1000萬元左右的長期訂單,出口形勢相較去年較為樂觀。”
見微知著。作為我國外貿訂單的交易與服務平臺,中國制造網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節后復工以來,中國制造網的商機同比(按農歷年同比)大漲49%,其中,歐洲、大洋洲和南美洲等市場的商機同比增速分別達到69.8%、55.7%和40.0%;東南亞、非洲、北美等市場也保持了高速增長。“這些市場商機的增長,為中國制造網的外貿訂單數量提供了有力支撐,顯示出中國外貿具有強勁增長動力。”中國制造網稱。
然而,對于外貿訂單,“有人歡喜有人憂”是記者在對多家外貿企業進行采訪時的一大感受。
“由于公司剛剛開工,春節效應還未消散,市場需求也未完全恢復,目前公司訂單量不是很大。”2月18日,浙江品諾制冷設備有限公司總經理毛方存邊查看今年訂單情況邊告訴記者,語氣略帶憂慮。
在毛方存看來,節后訂單不太理想。“除了節日因素外,國際貿易摩擦、地緣政治沖突以及原材料價格大幅波動可能增加企業成本,都對企業接單情況產生影響。”毛方存分析道。
毛方存所言,亦如海關總署副署長王令浚1月13日在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所說:“當前,外部環境更加復雜,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地緣政治、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影響上升,外貿穩增長面臨嚴峻挑戰。”
企業迎挑戰謀創新
疾風知勁草。面對嚴峻挑戰,外貿企業迎難而上。他們通過加大研發投入,推動產品創新,不斷滿足客戶新需求。
“得益于研發投入持續增加,公司不斷推出創新產品滿足客戶需求,并受到市場歡迎,從而助推公司訂單穩定增長。”陳建勇坦言,“初步測算,今年一季度訂單量比去年同期增長10%左右。”
品諾制冷作為一家集制冷設備研發、生產、銷售、服務于一體的綜合性企業,一直重視產品研發和創新。毛方存說:“盡管我們是小企業,但公司每年都要投入50萬元—150萬元的研發費用致力于產品創新,不斷提高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新牛頓國際貿易(天津)有限公司也不例外。仇一波告訴記者,公司每年的研發費用維持在150萬元左右,主要用于新產品研發,去年推出的全電動自提登高車、步行堆高車和電動搬運車等創新產品,更是成為行業關注的焦點。
在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研究院院長桑百川看來,外貿企業應想方設法加大研發和創新力度,打造更多有技術競爭力的產品,助力企業“走出去”的同時還要“走上去”,在世界舞臺上更好地展示中國制造的創造力。
政策疊加發力
政府與企業“雙向奔赴”,能為外貿穩增長注入更大動能。
日前接連召開的兩場會議,釋放出政策加力穩外貿的積極信號。2月7日,2025年全國外貿工作會議提出,要堅定信心,堅持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清醒認識外貿形勢的復雜性嚴峻性,全力以赴穩定外貿增長。2月7日至8日召開的2025年全國海關工作會議明確,著力促進外貿穩量提質,推進存量增量政策疊加發力。
“存量增量政策疊加發力,加之企業‘苦練內功’,將為外貿穩增長提供有力支撐。”中央財經大學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院長張曉濤說。
地方也陸續推出穩外貿措施。北京海關日前發布《促進外貿穩量提質服務首都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包括四方面20條舉措,為全年穩外貿促發展打好基礎。四川出臺穩外貿“新八條”,通過政策金融工具進一步推動四川外貿穩規模、優結構。
政策是引導發展方向的“指南針”。專家預期,在一系列政策引導和各方共同努力下,我國外貿有望迎來“開門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