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證券指出,周四A股市場沖高遇阻、小幅震蕩整理,早盤股指低開后震蕩上行,盤中股指在3353點附近遭遇阻力,午后股指維持震蕩,盤中消費電子、AI眼鏡、醫療服務以及航天航空等行業表現較好;保險、船舶制造、光伏設備以及航運港口等行業表現較弱,滬指全天基本呈現小幅震蕩的運行特征。當前上證綜指與創業板指數的平均市盈率分別為14.23倍、38.6倍,處于近三年中位數平均水平,適合中長期布局。兩市周四成交金額17917億元,處于近三年日均成交量中位數區域上方。重點關注新“國九條”細則落地、中長期資金入市機制優化,以及消費與科技領域的結構性政策支持。ETF成為主力增量資金,居民資產配置向權益市場轉移趨勢明顯,預計2025年A股資金凈流入或達1.2萬億元。近期外資機構對A股關注度回升,政策優化與估值低位依然是核心吸引力。預計監管層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為資本市場營造良好的政策環境。隨著國內宏觀調控、促增長政策持續落地推進,未來市場有望呈現科技領漲、政策驅動的特征,建議把握結構性機會,兼顧防御與成長。主線仍圍繞科技創新與政策紅利展開,仍需密切關注政策面、資金面以及外盤的變化情況。建議短線關注消費電子、醫療服務、AI眼鏡以及航天航空等行業的投資機會。
萬聯證券指出,從2024年年報業績預告披露情況看,截至2月15日,發布預喜業績預告的企業占比33.72%。整體預喜率處于較低水平,顯示業績修復仍需加力。從業績預告看,2024年全A上市公司扣非凈利潤或仍處于磨底階段,不同行業盈利表現分化。其中,上游行業中有色金屬、基礎化工行業預喜率較高,且扣非凈利潤同比回升。下游大消費產業鏈及交運、非銀等板塊業績預告表現較優。TMT領域中電子及通信行業業績回升幅度較大,行業維持較高景氣度。建議關注:1)上游成本優勢突出,產量回升,產業鏈話語權加強的龍頭企業;2)大消費產業鏈中食品飲料、社會服務、農林牧漁行業成本壓力緩釋,盈利韌性較強。3)TMT領域電子、通信板塊中自主創新能力較強、需求改善的公司。
華龍證券指出,周四市場探底回升,個股漲多跌少,賺錢效應良好,成交額有所放量,短期情緒從上一個交易日的沸點有所降溫,屬于正常現象。板塊方面因消息面的催化,AI眼鏡題材一開盤就比較強勢,AI醫療保持了一定的熱度,其他板塊輪動了一輪之后,資金再次聚焦到人形機器人板塊,包括PEEK材料、橡膠制品等相對低位的細分方向。整體上資金還是聚焦AI和機器人兩大主線,尾盤的華為910系列AI服務器方向給了一定的驚喜。本輪走勢A股和港股有較強的相關性,港股恒生指數春節之后首次收盤價跌破5日均線,短期有調整的可能性。繼續聚焦AI和機器人兩大主線。
中信證券指出,截至2月17日,2024年業績預告顯示A股盈利仍處于底部階段,2024年年報預喜公司占比33%,低于去年同期的42%,預告企業2024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速約-8%,滬深300為代表的大盤藍籌指數業績相對穩健。2024年盈利較差的企業集中在地產鏈和供給格局較差的上中游環節,虧損的共性原因包含需求不足、競爭格局惡化、產品價格下滑等。盈利結構亮點有3條追蹤線索:出海鏈依然是最大的增長點;互聯網等細分行業2025年一致預測盈利上調較為明顯;部分企業受益于提升運營效率(削減成本、庫存管理)、市場環境的恢復(行業增長、消費需求)、戰略調整(新的盈利方向、產品創新)實現2024年報扭虧為盈,相關行業值得關注。
校對:王錦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