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A股市場AI眼鏡概念股持續火爆,博士眼鏡連鎖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士眼鏡”)、江西星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水晶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水晶光電”)等漲停,深圳市長盈精密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創維數字股份有限公司等紛紛跟漲。
消息面上,2月19日,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泰爾終端實驗室在官方微博發布消息,其聯合S-DreamLab,針對RayBan-MetaWayfarer智能眼鏡開展專項測試,覆蓋七大模塊超60項指標,旨在為AI眼鏡行業提供評價參考。
“上述消息,無疑為行業發展注入了一劑強心針,也從側面反映出AI眼鏡市場的火熱與高關注度。”中國城市專家智庫委員會常務副秘書長林先平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AI眼鏡熱度居高不下,背后有著多重推動因素。從技術層面看,AI技術不斷進步成熟,賦予AI眼鏡更強大的功能和更優的用戶體驗;市場需求持續攀升,智能手機的普及和大眾對智能穿戴設備的認知加深,讓AI眼鏡市場需求水漲船高;產業鏈不斷完善,促使AI眼鏡生產成本降低、生產效率提高,有力推動其發展。
企業紛紛布局
市場持續火熱,眾多企業紛紛布局,搶占先機。其中,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小米”)的動作格外引人關注。《證券日報》記者關注到,小米眼鏡的官方微博于2月6日上線,天眼查APP顯示,小米旗下子公司北京小米移動軟件有限公司在AR眼鏡領域已獲AR感知模組及AR設備、磁吸式AR眼鏡、AR眼鏡控制指環等多項專利授權。
歌爾股份有限公司、華勤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博士眼鏡等多家上市公司加碼布局AI眼鏡產業鏈上下游。通信運營商也積極入場。中國移動有限公司計劃在2025年推出涵蓋四大系列的十余款AI眼鏡產品;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研發的AI眼鏡產品有望在今年上半年面市,并且計劃將成本控制在2000元以內;中國聯合網絡通信股份有限公司與合作伙伴共同研發的eSIMAI運動眼鏡已于去年下半年開售。
盤古智庫(北京)信息咨詢有限公司高級研究員余豐慧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頭部通信運營商憑借廣泛的用戶群體和龐大的流量入口優勢,能夠快速收集用戶反饋,加速技術迭代,極大地加速AI眼鏡技術的突破進程,進而帶動產業鏈相關企業共同發展,形成良好的產業生態。
近期,還有不少上市公司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回應了其在AI眼鏡領域的布局動態。2月20日,水晶光電表示,公司光學零組件可用于智能眼鏡(未搭載近眼顯示)配套的攝像頭和傳感模塊,且公司在元宇宙業務相關顯示元件、投影元件及其他AR眼鏡光學零組件有技術研發布局;深圳科瑞技術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公司在移動終端領域提供AR/VR終端產品的自動化檢測設備;欣旺達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稱,公司有適配AI眼鏡的電池產品;共達電聲股份有限公司表示,公司產品廣泛應用于多類消費電子產品領域,已關注到AI賽道發展機遇。
機遇與挑戰并存
近年來,政策面高度重視智能穿戴設備產業發展,先后出臺《關于促進電子產品消費的若干措施》《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等多項產業政策。
北京智帆海岸營銷顧問有限責任公司首席顧問梁振鵬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些政策從技術規范到市場培育,全方位為AI眼鏡行業的發展保駕護航。
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技術層面也不斷突破。隨著AI、芯片、光學等前沿技術的持續革新,智能眼鏡不再局限于概念階段,開始進入大眾生活,行業發展前景愈發廣闊。據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到2025年,全球智能眼鏡市場規模有望攀升至48億美元。
梁振鵬認為,AI眼鏡在醫療、工業、教育等領域的應用目前尚處于初步探索階段。AI眼鏡產業要真正迎來爆發,還需跨越技術研發、產品迭代、市場推廣和用戶接受度等關鍵節點,預計爆發期在未來2年至3年。
盡管前景光明,但AI眼鏡實現產業普及仍面臨諸多挑戰。?薩摩耶云科技(深圳)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鄭磊向《證券日報》記者表示,這包括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技術標準和規范、產品同質化、用戶接受度等。企業需通過技術創新、設計差異化等脫穎而出,同時建立銷售渠道,提升市場競爭力,加大宣傳推廣力度,提升用戶認知和接受度。
余豐慧認為,雖然挑戰重重,但在政策推動、市場需求增長和企業創新下,AI眼鏡行業有望實現突破式增長。未來,AI眼鏡不僅會在消費電子領域大放異彩,還將在醫療、工業、教育等多個領域得到廣泛應用,推動整個數字經濟的轉型升級。在此過程中,上市公司憑借資金、技術和人才優勢,將發揮重要作用,值得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