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李明珠
“六小龍”出圈的背后,離不開創新資本的澆灌。
杭州,這座以西湖美景聞名的城市,如今正以另一種姿態吸引著世界的目光——科技創新。以DeepSeek(深度求索)、宇樹科技、游科互動、云深處科技、強腦科技、群核科技等為代表的杭州“六小龍”迅速出圈,在人工智能(AI)、機器人、腦機接口等領域展露身手,為杭州增添了科技創新的新名片。而“六小龍”成功的背后,離不開杭州這片充滿活力的創新土壤,更離不開本土市場化創新資本的澆灌。
“我負責陽光雨露,你負責茁壯成長。”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杭州市創業投資協會輪值會長周愷秉用杭州投資圈中很流行的一句話來形容創新資本和創業企業的關系。這背后更深層的意義是,在杭州創業,創業者可以傾注全部心力于業務精進與創新突破上。這座城市以其包容與務實的精神,滋養著每一顆創業的種子:政府以服務為本,恪守“強服務、不干預”的原則,為企業的自由生長提供廣闊空間;民營企業家們憑借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引領著商業潮流;創投機構則以其“投早、投小”的前瞻性策略,為初創企業注入源源不斷的動能。正是這些元素的齊力共振,造就杭州成為“創新創業新天堂”。
1 杭州成創業創新沃土
“杭州‘六小龍’火出圈后,全國各地來杭州交流拜訪的政府、機構和企業數量急劇增長,我們投資的‘六小龍’之一云深處科技,正進行新一輪融資,他們一天要接待七八個參訪團,想投資他們的機構有上百家,大家都想盡各種方法投進去。”賽智伯樂董事長陳斌告訴證券時報記者,“我們很早就關注到了人工智能這個方向,在考察跟蹤浙大相關的實驗室時,朱秋國教授對于人工智能技術長期執著的投入和獨到的認知,以及對市場端的認知讓我印象深刻。在云深處科技成立之后,賽智伯樂于2021年果斷出資2000萬元,成為了最早一批投資他們的創投基金,并參與了后續的多輪融資。”
不僅僅是云深處科技,在杭州“六小龍”成長背后,至少4家都獲得過創投機構的投資,包括紅杉、高瓴、經緯、順為、深創投等知名機構。此外,賽智伯樂、道深資本、銀杏谷資本等本地機構也是非常重要的支持力量。除了這些資本以外,還有一大批市場化運作的民營創投機構,如華睿投資、普華資本、元璟資本等嗅覺靈敏、敢于冒險的機構,也在合力滋養著杭州的創投創業土壤。
周愷秉總結,杭州和全國創新資本在培育“六小龍”過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從融資歷程來看,本地機構在他們發展的不同階段給予了真金白銀的支持,尤其是在這些項目的早期階段;其次,政府基金發揮了重要的引導作用,比如杭高投引導基金參與投資的宇樹科技和云深處科技,都引導了大量的民間社會資本參與其中。這種真正的扶持早期企業且堅持長期投資的做法,非常重要。
“創新土壤做好了,盡管最終不能預測哪家企業能跑出來,但是一定會出現偉大的公司和偉大的民營企業家,具體的個體有偶然性,但是這個群體的出現是有某種必然性的。”周愷秉認為,“世界上絕大部分偉大的公司,都是在創投機構比較密集的地方發展成長起來的,比如美國硅谷就是很典型的代表,在創投沙漠里不可能出現偉大的創新公司,杭州也一樣。”
過去20年,杭州誕生和培育出了一系列的創新公司,其中包含一些非常偉大的公司,比如阿里系、海康威視、網易、貝達藥業等,現在又有以“六小龍”為代表的新一代科技企業,還有幾十家后備獨角獸企業。
“杭州的創新生態其實是通過二三十年不斷的積累、疊加、發酵逐漸形成,就像炒茶葉一樣,不停地翻來翻去,疊加捻動,才有了現在的環境。”陳斌告訴記者,有這么多科技企業跑出來,背后的因素很多,第一,創新企業背后是市場化的創新資本在投資。杭州有一大批本土創投機構,相比北京、上海而言,規模不一定大但專業能力強,決策機制靈活,尤其是敢冒風險、執行力強。另外,杭州還有一批中國最早做LP(出資人)出身的天使投資人,現在都已成為創新資本市場上的活躍者。
第二,杭州創新生態比較好,吸引全國乃至世界各地的年輕創業者,尤其是浙江大學等本地高校培養的學生,很多年輕人畢業后就開始創業,把創業項目落地在杭州。由于創新生態好,全國很多年輕創業者都跑到杭州來,創業項目最后也帶到杭州。
第三,杭州政府在支持企業發展和營造整體營商環境的構建方面做得比較到位,有事隨叫隨到,沒事不來打擾,對企業的干擾少,整體有包容的氛圍。政府的深化服務和市場的導向同向而行,整個社會的創新生態就會魅力無限,企業發展也會加快。
2 早期投資深植血脈 多維賦能企業發展
杭州的民營創投氛圍濃厚,形成了“敢于冒險,樂于投早、投小”的獨特文化。與其他地方的創投機構相比,杭州的創投機構更愿意投資早期項目、陪伴企業成長。同時,杭州的創投機構之間也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經常聯合投資、共享資源,共同推動杭州科技創新生態的繁榮發展。
周愷秉分析,杭州創投有自身的特點:第一,杭州創投足夠民營化,很多本地機構如華睿投資、普華資本、海邦資本等都是通過自我積累發展起來的民營投資機構;第二,杭州創投機構體量雖小,但這些機構自己也是創業者,對早期投資很敏感,對創業者的理解、把握也更好,內心的體會比一般投資人更深刻,市場化程度較高;第三,杭州創投機構的LP專業度較高,忠誠度也高,是基金的連續出資人。其中很多都是本地的民營企業家,和其他機構相比,本土的LP能夠比較深入地參與投資機構決策,有的也會親自到投資一線,甚至會幫助機構從海外引入合適的創業團隊落地到杭州。
資深創投行業觀察人士萌哥表示,在股權投資領域,杭州民營資本極具靈活性與敏銳的市場洞察力。聚焦AI、互聯網、數字經濟等新興領域,對有潛力的初創企業積極投資。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民營資本不僅提供資金,還憑借豐富的市場經驗與廣泛資源網絡,為被投資企業提供戰略規劃、市場拓展等支持,助力企業快速成長。
“我們投資了云深處以后,給他們進行了多角度的賦能,幫企業尋找前期發展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和引入優秀人才等。舉例來看,比如引薦重要的客戶,推動其當時科技成果在電力系統的應用落地,推薦包括浙江電力系統和其他城市的電力行業用戶和潛在客戶進行對接。最近也幫助其在打開海外業務方面做了一些工作。”陳斌補充。
此外,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的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杭州的創投機構在全國是最早做投早、投小、投科技轉型的,這一批投早期的機構數量占比至少有六七成。其背后和浙江有一批LP已經提前轉型的意識密不可分,這些長期浸在一線的民營企業家,市場敏感性非常高,他們意識到創新資本的價值,只有投早、投小才有未來,甚至會要求GP(普通合伙人)看項目要向更早期、天使的項目傾斜。
3 創投叢林生態完備
創新生態的核心是創新資本,以把握住能代表未來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捕捉社會上最優秀的科技創新團隊,將生產要素集聚起來,有效配置到各種創新項目中。杭州“基金叢林”體系形成了相對完備的基金形態,也為杭州打造創新創業高地提供了有力支撐。
2023年7月25日,杭州市政府發布《關于打造“3+N”杭州產業基金集群聚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整合組建杭州科創基金、杭州創新基金和杭州并購基金三大母基金,打造總規模超3000億元的“3+N”杭州基金集群,以科創投資、產業投資、并購投資為主,覆蓋創新創業和企業發展全生命周期,聚力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
“我們整合組建杭州科創基金、杭州創新基金和杭州并購基金三大母基金,由其參與投資N只行業母基金、子基金、專項子基金等,最終形成‘3+N’杭州產業基金集群。”杭州市國資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科創基金功能定位為政策性的政府引導基金,投資方向為“投早、投小、投科技”;創新基金功能定位為市場化的國資產業基金,投資方向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并購基金功能定位為市場化的國資并購基金,投資方向為金融、金融科技、產業并購、重大項目協同投資。
證券時報記者從杭州市國資委了解到,截至2025年1月初,上述產業集群已投資市域內產業項目1540個,其中投資杭州五大產業生態圈智能物聯、生物醫藥、高端裝備、新材料和綠色能源項目1162個,投資金額503億元。
針對初創型企業融資難的問題,杭州成立的1000億元規模科創基金,堅持“投早、投小、投科技、投未來”,深耕初創期科技企業,點燃創新“星星之火”。杭州市科創集團總經理曾維啟近期對外表示,投早、投小、投科技,助力他們從研發到成長整個過程,從0到1跨越出來。
截至2025年1月底,科創基金累計投資杭州初創期企業977個(家次)。例如,早在2018年云深處科技剛成立時,杭州資本組建科創子基金進行天使投資,并連續兩年持續加持,助力云深處科技跨越從0—1和1—10的階段。此外,科創基金還創新“天使引導+創業投資+科技擔保”服務鏈,聯合眾機構為科技企業提供“一站式”金融支持。截至2025年1月,杭州資本累計培育成功企業上市(含并購)120家,開展“百舸計劃”為300余家中小企業提供定制化融資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