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廣州開發區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局發布關于印發《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科技創新創業投資母基金直接股權投資實施細則》(以下簡稱《實施細則》),其中提出的“種子直投、天使直投單項目最高允許出現100%虧損”在創投行業引起了廣泛關注。
具體來看,在受托管理機構盡職盡責前提下,按照投資階段,允許種子直投、天使直投、產業直投分別出現最高不超過各類別投資總額50%、40%、30%的虧損;種子直投、天使直投單項目最高允許出現100%虧損;按照直投資金投資整個生命周期進行考核。“單項目最高允許100%虧損”,這在當前國資股權投資中較為罕見,意味著國資容錯容虧再向前邁進了一步。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科技創新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創業投資在支持科技創新企業發展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而國資作為創業投資領域的重要力量,其投資決策和考核機制對行業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在傳統的考核機制下,國有資本保值增值往往是首要目標,這使得國資在投資早期項目時存在諸多顧慮。因為早期項目風險高、不確定性大,投資失敗的可能性相對較高,這與國資對資金安全和保值增值的要求存在一定沖突。
為了改變這一現狀,讓國資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早期投資中,支持科技創新企業的成長,各地紛紛出臺政策,提高國資做股權投資的容錯率。
早在去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促進創業投資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就明確提出,優化政府出資的創業投資基金管理,改革完善基金考核、容錯免責機制,健全績效評價制度;健全符合創業投資行業特點和發展規律的國資創業投資管理體制和盡職合規責任豁免機制,探索對國資創業投資機構按照整個基金生命周期進行考核。這一政策的出臺,為各地探索國資創投容錯機制提供了政策依據和方向指引。
隨后,廣東在國資創投考核機制變革方面邁出了實質性的一步。去年10月1日起施行的《廣東省科技創新條例》圍繞科技創新所需要的股權投資支持提出了延長存續期、差異化考核、退出等一系列相關措施,其中明確提出,國有天使投資基金、創業投資基金的考核中,“不以國有資本保值增值作為主要考核指標”。這一舉措打破了傳統的考核觀念,更加注重基金的整體運營效果和對科技創新的支持作用。
除了廣東,其他地區也在積極探索提高國資創投容錯率的方法。2024年5月,北京市東城區發布的《東城區政府投資引導基金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中新增了盡職免責的具體情形,明確引導基金不再將正常投資風險作為追責依據;廣州開發區(黃埔區)科技創新創業投資母基金發布管理辦法,將盡職免責明確寫在管理辦法中,并列出四大免責情況;深圳的天使母基金、安徽的政府引導基金、成都高新區各類投資基金等,都提出了不同程度的容錯率。其中,成都高新區還針對種子、天使、創投、產投、并購基金等不同階段、不同類別的引導基金設置了20%— 80%不等的容虧率。
對于各地紛紛提高國資創投容錯率,有業內人士指出,提高國資創投容錯率是非常必要的,因為早期投資本身就具有高風險、高不確定性的特點,失敗率相對較高。如果國資在投資早期項目時過于保守,過于追求資金的安全和保值增值,就會錯過很多具有潛力的項目,無法真正發揮創業投資對科技創新的支持作用。而適當提高容錯率,可以讓國資更加大膽地投資早期項目,為科技創新企業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
也有業內人士認為,提高容錯率并不意味著對投資失敗的放任不管,而是要在建立健全的考核機制和風險控制體系的基礎上,給予投資決策一定的靈活性和寬容度。在投資過程中,要加強對項目的盡職調查和投后管理,提高投資決策的科學性和準確性,降低投資風險。此外,還需要進一步細化盡職免責的標準和條件,明確在什么情況下可以免責,避免出現責任不清、推諉扯皮的情況。
招商啟航總經理王金晶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對國資創投考核標準的變革,最關鍵的是要厘清不同類型基金的功能定位和目標,在此基礎上才能制定差異化的考核標準。有的基金是用于產業培育的,有的基金則用于招商引資、促進就業,那就應該將這些目標作為考核的第一依據,尤其是早期投資基金,應首先考核社會效益指標而非財務指標。
可以預見,隨著各地國資創投容錯機制的不斷完善,國資在創業投資領域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為推動科技創新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的活力。但在實施過程中,如何確保政策的有效落地,如何平衡風險與收益,如何加強監管和風險控制,仍需要各方共同努力,不斷探索和完善。
責編:岳亞楠
校對:楊舒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