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德諾半導體發布財報,營收和凈利潤雙降,這和此前公布的模擬芯片公司業績類似,說明模擬芯片市場需求還未復蘇。對于2025是否迎來復蘇,業內觀點分化。
北京時間2月19日晚,國際模擬芯片公司亞德諾半導體(以下簡稱“ADI”)發布了營收、凈利潤雙雙下滑的2025財年第一季度財報(2024年11月至2025年1月)。該季度ADI營收24億美元,同比下降4%,凈利潤4億美元,同比下降18%。
從收入結構看,工業領域依舊是ADI最大的營收來源,但受到客戶持續調整庫存的影響,該業務季度營收11億美元,同比下降10%。汽車業務占營收比例居于其次,營收7億美元,同比下降2%。通訊業務營收3億美元,同比下降4%。消費品業務是唯一營收增長的業務,營收超3億美元,同比上升19%。ADI認為,消費品業務增長主要源于相關市場份額在擴大。
這與近期公布最新季報的德州儀器、英飛凌、意法半導體、恩智浦、瑞薩電子等海外模擬芯片企業類似,這些公司均呈現了營收和凈利潤下滑的業績水平。其中,英飛凌最新季度營收44億美元,同比營收基本持平,但是公司由盈轉虧,虧損9000萬美元。瑞薩電子Q4營收近19億美元,同比下降27%;意法半導體Q4營收超33億美元,同比下降22%;恩智浦半導體Q4營收31億美元,同比下降9%,凈利潤也同比下降。作為半導體市場“晴雨表”的德州儀器,公司營收已經同比連續9個季度下滑。
自2022年下半年后,全球半導體周期出現下行,作為全球主要模擬芯片供應商的ADI也受宏觀環境的負面影響。一位模擬芯片業內人士告訴記者,各家海外公司的財報都不好,主要在于市場需求整體不景氣,這些公司在2024年一直處于去芯片庫存的階段。根據各家財報,分終端方向看,汽車、工業、新能源等領域庫存去化問題依舊嚴重,而這些領域恰恰是模擬芯片企業的主要收入來源。英飛凌在近期披露的財報中表示,公司在汽車、新能源和電源傳感器領域的客戶仍然調節庫存,導致了這些領域的業務營收出現同比下滑。
另一方面,中國市場成為這些模擬芯片企業的主要增長動力,特別是中國汽車市場。多位高管在財報會上表示,中國汽車市場的強勁需求有效地抵消了其它市場的業績疲軟。ADI的CEO文森特·羅奇認為,ADI在中國多個市場的業績呈現增長,汽車業務增長最顯著,公司已經和多家中國汽車品牌展開長期合作,提供ADC、電源管理芯片等多種模擬芯片產品。”
對于2025年市場是否會出現明顯復蘇跡象,行業觀點分化。業內有人和ADI的CEO持有類似的樂觀觀點,認為2025年將呈現一個明顯的需求復蘇,從而帶動整個模擬芯片市場。國聯證券研究員劉歡宇告訴記者:“從行業整體銷售數據看,2025年半導體行業周期已經從被迫降價去庫存,轉向需求邊際增強的主動去庫存階段,甚至部分細分領域出現半導體企業補庫存的現象。”
ADI的CEO文森特·羅奇(Vincent Roche)也認為行業復蘇就在眼前:“我們預計公司正在從行業歷史上最差的半導體下行周期之一中恢復過來。”
但是也有業內人士認為談2025年需求復蘇還是過早。意法半導體CEO近期對2025年第一季度業績發布展望:“我們依舊需要面對一個遲遲未到的需求復蘇,包括汽車和工業市場,尤其在歐洲。”TrendForce分析師喬安此前告訴記者,2025年的整體狀況和2024年相似,非AI產品的需求仍疲弱。“2025年市場需求仍然難以填滿這些半導體公司的產能,價格還會小幅下降。”她表示。
除了等待市場需求回暖,這些海外模擬芯片企業也主動實施一系列業績增長戰略。多家歐洲公司,比如意法半導體和英飛凌,它們提出過“China for China”的戰略,通過將芯片產品進行本地化生產,來供應國內本土客戶。它們還將AI技術融入模擬芯片,例如恩智浦在MCU中嵌入NPU處理器,強化端側AI設備的性能。
云岫資本合伙人兼CTO趙占祥表示:“國內本土模擬芯片企業如圣邦股份、艾為電子、思瑞浦等競爭力在提升,會對這些海外模擬芯片企業在華開展業務造成壓力。”另外,將AI融入模擬芯片的嘗試還處于起步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