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構指出,端側AI賦能消費電子,而眼鏡是人類穿戴設備中最靠近嘴巴、耳朵和眼睛這三大感官的物體,技術進步使其成為端側AI落地絕佳載體,并且在可穿戴創新產品中,相比XR設備,AI眼鏡更專注語音交互,佩戴也更輕量便捷,適配運動、戶外、工作和學習等多種場景。
核心邏輯
1.智能眼鏡可以在一個單品上實現“普通眼鏡+支持多模態交互的OWS耳機+mini運動相機”的三種實用功能,從而真正實現行業層面的供給升級。科技企業們紛紛布局AI眼鏡,刺激整個產業蓬勃發展,據VR陀螺,目前已有超40家國內外廠商入局AI眼鏡,涉及產品數量預計超過50款,供給的大幅增加有望讓AI眼鏡的平均價格繼續下探,從而為未來放量提供基礎。軟件層面,AI眼鏡需要低成本高性能大模型+應用生態適配,硬件層面,只有當續航時間長、重量足夠輕便、價格足夠便宜三要素均滿足條件,AI眼鏡作為新產品才能真正起量,當前起量條件或已全部滿足。
2.據依視路陸遜梯卡(Rayban母公司)披露,RaybanMeta智能眼鏡推出以來累計售出200萬臺,2026年產能計劃提升至1000萬臺。伴隨行業2025年數十款新品發售上市,軟硬件同步優化,產品功能創新,供給迭代創造需求,行業有望迎增長拐點。
3.預計未來AI運動眼鏡功能上和目前運動手表/手環有較多重合,AI運動眼鏡的推出或侵蝕部分運動手表/手環市場。根據我愛音頻網的數據,2024年前三季度全球智能腕戴設備出貨量達1.39億,價格方面參考目前已發布的AI眼鏡(帶顯示),預計未來AI運動眼鏡產品價格在千元量級,樂觀假設下,潛在市場上限或超千億。
4.小米AI眼鏡產品有望發布,有望依托其線上電商+線下小米之家的渠道力賦能智能眼鏡,且AI眼鏡有望與小米手機、汽車、智能家居等產品連接,形成“人-車-家”全場景聯動。對比此前垂類功能產品,小米AI眼鏡有望驅動國內市場迎來消費擴圈。三大運營商和手機廠商:中國電信計劃在2025年5月推出一款價格2000元以內的AI眼鏡;中國移動也在AI眼鏡領域展開了布局,并展望在教育、醫療、工業等領域的應用前景;中國聯通和合作伙伴研發的eSIMAI運動眼鏡于2024年下半年正式上市。此外,傳音首款AI眼鏡也即將亮相。
利好個股
建議關注:英派斯、明月鏡片、博士眼鏡等。
本文內容精選自以下研報:
《信達證券輕工制造行業事項點評:智能眼鏡-模型迭代助推產品力提升,Rayban Meta指引樂觀,小米AI眼鏡或促成國內破圈》
《【天風電子】AI眼鏡市場觀察:AI運動眼鏡市場2025年或迎發展機遇》
《東北證券AI眼鏡行業深度:端側AI賦能持續深化,終端產品有望起量爆發》
校對:楊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