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郭博昊
2月19日,市場監管總局等五部門印發《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著力優化全國消費環境。根據《方案》,到2027年,供給質量不高、市場秩序失范、維權效能不足等問題得到系統治理,商品、服務質量顯著提高,消費風險明顯降低,消費糾紛源頭治理效果顯著,經營者誠信意識普遍增強,消費便利度、舒適度、滿意度大幅提升。
實物消費不僅構成居民消費的重要內容,而且對經濟循環的牽引帶動作用突出。為提升實物消費質量,《方案》提出,推進質量基礎設施建設,加強汽車、家電、家居、電子產品、紡織服裝、食品等領域質量、標準和品牌建設。
提升“中國制造”整體形象。深入開展標準國際化躍升工程,推進內外貿產品同線同標同質。支持老字號創新發展,加快推進服裝服飾、珠寶首飾、皮革制品、化妝品等精品化國潮化時尚化。支持汽車產品、電子產品、家居產品等消費升級,促進汽車換“能”、家電換“智”、家裝廚衛“煥新”。
為改善服務消費品質,《方案》明確,鼓勵家政服務、美容美發、電子產品維修、機動車維修等群眾關心領域第三方平臺完善消費者評價機制。健全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加快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
記者注意到,近年來,我國消費市場繁榮興旺,居民消費穩步增長,積極打造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政策效應顯著。為創造更多消費場景,《方案》明確,因地制宜推進首發經濟,推動消費地標建設,聚焦數字消費、綠色消費、健康消費等打造新型消費場景。積極發展“一刻鐘”便民生活圈,深入實施縣域商業建設行動。
讓消費者后顧無憂、放心消費,是提振消費信心的關鍵。政府應發揮“有形之手”的積極作用,合力打造更加安全放心舒心的消費環境。針對消費者十分關心的食品藥品安全問題,《方案》強調,要加強群眾關切的米面油、肉蛋奶等重點食品監管。持續開展民生領域“鐵拳”行動,重點查處食品領域“兩超一非”、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計量作弊等問題。
針對擾亂市場競爭秩序的行為,《方案》提出,要加強和改進消費市場反壟斷執法,組織開展民生領域反壟斷執法專項行動,打擊醫藥、公用事業、汽車等領域排除限制競爭行為。開展價監競爭守護行動,查處不按規定明碼標價、價格欺詐、商業混淆、虛假宣傳等違法行為。
此外,在深化國際合作方面,《方案》明確,要與主要國家和地區拓展消費者保護多雙邊合作,推動將消費者保護納入多雙邊自貿協定,探索跨境電商、跨境旅游等合作,服務更高水平對外開放。對標國際規則,引領國內消費環境升級,打通入境人員消費堵點,深化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