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板塊徹底爆發!
今天早盤,機器人概念股全線大漲,截至11點左右,駿創科技漲超20%,平治信息、長盛軸承、漢威科技實現20%漲停,雙林股份、三豐智能、斯萊克、恒鋒工具、豐茂股份、凌云光、豐立智能、和林微納等36只個股集體漲停或漲超10%。
宇樹科技創始人王興興表示:“現在AI驅動機器人每天進化非常快,基本上速度是超過我預期的,每天給我的驚喜也非常大。我個人感覺在今年年底之前,整個AI的人形機器人會達到一個新的量級。”
摩根士丹利發布研報《人形機器人100:繪制人形機器人價值鏈圖譜》稱,具身智能潛在市場總規模可達60萬億美元,并梳理了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上的百強上市公司,包括82家已參與人形機器人領域的企業和18家被認為有潛力參與的企業。中國業界有35家企業上榜。
機器人大爆發
DeepSeek概念分化之后,分歧最小的板塊似乎是機器人。今天早盤,機器人板塊集體大爆發,機器人ETF一度上漲4%。截至11點左右,盤中一度有36只股票漲停或漲超10%。其中,駿創科技漲超20%,平治信息、長盛軸承、漢威科技實現20%漲停。
消息面上,據央視財經報道,人形機器人產品在蛇年春晚火爆出圈,作為機器人研發企業的負責人,“90后”企業家王興興昨天參加了民營企業座談會,會議結束后的第一時間,記者對他進行了采訪。王興興表示:“現在AI驅動機器人每天進化非常快,基本上速度是超過我預期的,每天給我的驚喜也非常大。我個人感覺在今年年底之前,整個AI的人形機器人會達到一個新的量級。”
與此同時,機器人應用場景亦不斷涌現。據中新社報道,在杭州,各色機器人出現在越來越多場合,新應用場景的探索也更為頻繁,機器人成為城市新“特產”。機器狗身披銀灰色“鎧甲”,背著外賣箱,幾分鐘就能精準送達。這是日前在杭州市西湖區進行的“智能配送員”項目測試中的一幕。
機器人的相關場景應用在該市還有很多。例如人形機器人、四足機器人已參與到警務巡邏中;多家企業的機器人產品已在制造企業的生產線“上崗”;在當地一家為老服務中心,具備用藥和吃飯提醒、陪伴聊天、散步等功能的智能機器狗成為老年人的“新朋友”。
未來已來?
近日,摩根士丹利最新發布的《人形機器人100:繪制人形機器人價值鏈圖譜》(簡稱《圖譜》),《圖譜》中的企業覆蓋了驅動器、傳感器、電池等核心硬件。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已確認涉足人形機器人領域的公司中,有高達73%的企業位于亞洲,而中國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占據了56%的比例。在全球人形機器人產業鏈中,中國的份額高達63%,特別是在“身體”環節,中國集成的企業占比達到了45%。
《圖譜》提到,受益于成熟的供應鏈、應用場景、政策支持有力,中國的人形機器人企業脫穎而出,預計到2030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120億元人民幣,銷量達150萬臺;2050年,市場規模將達到6萬億元人民幣,銷量達5900萬臺。
國金證券表示,2025年有望成為人形機器人量產元年,特斯拉預計2025年生產1萬臺Optimus,2026年年中開始量產1萬臺/月,2027年達50萬臺。1XTech、開普勒、小鵬等企業也在積極推進量產進程。DeepSeekAI成功降低AI成本,有望助力人形機器人在環境感知、任務規劃與決策等方面實現質的飛躍。絲杠產能緊缺是量產痛點,恒立液壓線性驅動器項目在產能建設上處于全球領先水平,看好其在絲杠及線性總成的產能優勢。機器人“小腦”智能亟待突破,運動控制算法的實時性、魯棒性和可解釋性是下一步產業重要研究方向。隨著產業生態發展,產業鏈有望從垂直走向細分,看好國產機器人鏈本體代工或總成商的發展。
天風證券則表示,機器人產業鏈本質上是制造業,當前面臨的主要挑戰是成本較高,類似2017—2018年的新能源汽車,需要通過規模化生產降低成本,以實現更廣泛的市場應用。盡管機器人板塊的絕對估值水平較高,但與美股相比,A股機器人板塊在PE/PS角度均具有估值優勢,有望受益于中美估值差的收斂,投資價值凸顯。
校對:劉星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