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趙夢橋
年初,騰訊控股和寧德時代被美國國防部列入涉軍名單,股價遭遇重挫。近期,兩家公司股價迅速走出陰霾,騰訊更是創下3年多來新高。而受實體清單等影響、頻繁被負面輿情“空襲”的科技板塊正走出獨立行情。
華南某公募基金投研總監認為,科技股“脫敏”根本上受益于國內的政策支持、企業韌性和市場空間等,體現的是自信、自立和自強。在科技股正經歷價值重估的當下,隨著DeepSeek等公司的崛起,我們的發展底氣和信心會更加充足。
科技公司股價與負面“脫敏”
1月7日,受利空消息影響,騰訊控股、寧德時代股價遭遇重挫,其中騰訊股價下跌超過7%,次日股價再跌近3%。在階段性底部盤整不久后隨即重拾升勢,至2月18日反彈逾三成,創下3年多來新高。寧德時代股價也迅速回升。
這并非孤例,早在2021年,小米集團也曾被拉入“黑名單”,但當前的小米股價已一騎絕塵。商湯科技、科大訊飛、中國移動等公司股價亦在短暫下跌后猶如被壓縮的彈簧走出上升趨勢,至純科技、南大光電等個股在被列入“實體清單”后首個交易日更是以上漲收盤。
越來越多的個股走勢表明,上“黑名單”的科技類上市公司正與負面消息“脫敏”。面對復雜多變的內外部形勢,中國資本市場企穩回升,展現出較強韌性,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積極貢獻力量。
科技股正經歷價值重估
華南某頭部公募基金投研總監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科技公司對利空消息“脫敏”,根本上受益于國內的政策支持、企業韌性和市場空間等,“脫敏”的背后,體現的是自信、自立和自強。
首先,從政策支持的角度來看,我們已經積累了比較豐富的應對經驗,逆周期調控政策起到較好的對沖作用,無論是遠景規劃,還是產業政策、資本市場改革,政策力度是空前的,也是有效的。
其次,從市場空間來看,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所蘊藏的市場潛力為企業提供了底氣,特別是隨著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建立、規則與標準的統一、國內大循環為企業應對變局和利空提供了支撐。
“他強任他強,清風撫山崗;他橫任他橫,明月照大江”。該投研人士強調:“與利空消息‘脫敏’會是常態,特別是隨著DeepSeek等公司的崛起,我們的發展底氣和信心會更加充足。做好自己的事,以不變應萬變,是我們硬科技發展的必由之路?!?/p>
此外,韌性源于強大的基本面和長線資金的“壓艙石”作用。多家上市公司在進入“實體清單”后依舊交出了穩健的財報答卷,其中以中芯國際為代表的半導體企業營收持續保持高增速。亦有業內人士指出,機構逆向增持優質資產,平緩波動曲線,增強市場韌性與抗風險能力。
不僅如此,近期A股、港股以及中概股行情也聯袂展示了“核心資產”的重心正在向科技板塊轉移。交銀國際在近期研報中表示,在AI浪潮驅動下,港股和中概股將持續受益于技術創新帶來的價值重估。站在新一輪技術革命的前沿,科技公司成為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引擎。
外資集體唱多
因此,嗅覺敏銳的德銀、高盛等知名機構紛紛看漲中國股市。
高盛在最新的研究報告中指出,隨著DeepSeek的迅速崛起,科技股迎來了重新估值的重要機遇期。高盛還特別提到,在AI技術蓬勃發展的大背景下,A股市場也將從中受益。德銀同樣對中國股票市場充滿信心,他們預計,2025年將成為中國企業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的一年,中國股票長期存在的估值折價問題將得到根本性扭轉。
富達基金管理(中國)有限公司聯席投資主管聶毅翔認為,A股估值無論是橫向還是縱向對比,都處于較具吸引力的水平,加上中國資產在全球投資者的資產配置中顯著低配,以及與全球其他資產的低相關性,預計2025年海外資金將回流中國市場,增加對中國核心資產的配置。
挪威主權基金更是“知行合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末,該基金持有價值478.54億美元的中國股票,持倉市值同比增長約18%。其中,對騰訊、阿里巴巴、小米等公司股票的持倉市值大幅增加。該基金CEO1月22日曾建議,未來幾個月逆向投資者應該考慮賣出美國科技股,買入中國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