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開年以來,A股銀行板塊延續強勢表現。上周以來,工商銀行股價持續攀升,2月17日盤中,股價再度觸及歷史最高點。同日,交通銀行港股股價創下歷史新高。此外,近期險資不斷增持銀行H股,尤其是國有大行H股。
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銀行股的強勢表現是“經濟復蘇預期+高股息防御+資產質量改善”三重因素共振的結果,險資增持銀行H股則是基于“估值洼地+匯率風險對沖+政策紅利”的理性選擇。
股價持續走高
上周,A股銀行板塊持續上漲,周漲幅前5位分別是青島銀行、建設銀行、興業銀行、招商銀行、工商銀行,累計漲幅分別為6.12%、5.54%、5.17%、4.55%和4.48%。尤其是工商銀行,上周以來股價連創新高,2月14日盤中觸及7元/股歷史高點。港股市場方面,交通銀行、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建設銀行、農業銀行等國有大行的H股股價也于上周攀升至高位。
2月17日,部分A股銀行股繼續走強。其中,工商銀行股價盤中再度觸及7元。截至收盤,平安銀行、郵儲銀行、中信銀行漲幅超過1%,分別為1.99%、1.9%、1.55%。
面對銀行股的強勢表現,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杜陽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期銀行股表現強勢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高股息率持續吸引投資者。銀行股通常具有較高股息率,尤其是在當前市場風險偏好整體偏低的環境下,更容易受到投資者青睞。二是政策支持力度加大,銀行業經營基本面向優向好。自2024年9月份以來,我國推出一系列增量政策支持經濟穩定增長,提振市場有效貸款需求,銀行業經營環境持續向好,從而帶動股價走強。
與此同時,銀行股業績穩中有升,也是其走強的支撐因素。上海金融與法律研究院研究員楊海平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近期,部分上市銀行公布了2024年度業績快報,業績表現突出的銀行受到進一步關注。Wind資訊數據顯示,從盈利指標來看,已發布2024年度業績快報的16家上市銀行合計歸母凈利潤實現同比增長,顯示出銀行業的整體盈利能力依然穩健。
獲險資青睞
近來,銀行股明顯受到險資的青睞。港交所披露數據顯示,2月6日,平安集團通過旗下平安人壽增持4121.5萬股農業銀行H股,2月7日,增持2481.8萬股郵儲銀行H股、427.25萬股招商銀行H股。增持完成后,平安集團持有上述3家銀行H股數量占3家銀行H股總數比例均突破6%。
據記者統計,去年12月18日至今年2月7日,平安集團通過旗下平安人壽、平安財險等平臺持續增持工商銀行H股、農業銀行H股、建設銀行H股、郵儲銀行H股、招商銀行H股,合計耗資近百億港元,最新持倉市值超1800億港元。
楊海平表示,險資增持銀行股的原因有三方面:其一,上市銀行特別是大型銀行公司治理結構健全,經營風格也比較穩健,風險防控水平一直比較穩定,業績表現不俗,具備穿越周期的特征和能力。其二,上市銀行特別是大型銀行,股息率比較高,新“國九條”發布后,上市銀行積極提升分紅的可預期性。其三,由于估值的原因,上市銀行H股的股息率更高。上述特點符合險資投資的基本要求和風險偏好。
杜陽認為,險資增持銀行股是為了響應政策引導,加快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監管部門鼓勵保險資金等長期資金進入資本市場,以促進資本市場的穩定和發展。
展望2025年銀行板塊的走勢,中信證券研報表示,基于對銀行商業模型風險預期和增長預期的再定位,疊加2025年經濟和政策的情景分析,銀行板塊估值仍有確定性上行空間。
杜陽表示,展望2025年,在政策支持和資金流入的雙重推動下,銀行業有望保持穩健發展。從積極因素來看,銀行股的高股息率在低利率環境下更具配置價值,尤其是在存款利率下行趨勢中,保險資金、被動指數基金等增量資金持續流入高股息資產。同時,銀行業韌性強,具有良好的經營基本面,資產規模保持穩健擴張勢頭,不良貸款率整體可控。但需要關注的是,不同銀行的業績和估值可能出現分化,投資者需關注具體銀行的基本面和市場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