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2025年常州數字人民幣紅包(第一期)公共交通出行專場活動開啟報名。據了解,搶數字人民幣紅包,在江蘇省常州市公交、地鐵、永安行使用可限時滿減,低至1分錢出行。
據記者梳理,2025年以來,已有北京、深圳等地陸續推出發放數字人民幣紅包促消費活動。在深圳,建設銀行深圳市分行與福田區政府聯合發放百萬元數字人民幣紅包;北京石景山區舉辦數字人民幣主題集市,活動商戶均支持數字人民幣支付,在指定商戶購買商品,即有機會獲得滿減福利。
在數字人民幣紅包的背后,是智能合約技術的運用。
“數字人民幣的技術特性非常適合精準促消費,通過智能合約技術,精細化設計消費補貼使用條件,提高用戶申領和發放的便利化程度。多數試點地區結合智能合約功能推出數字人民幣紅包類消費刺激措施,體現了可行性、安全性和有效性。未來數字人民幣有望在促消費中發揮更大作用。”中國(上海)自貿區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劉斌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
在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葉銀丹看來,數字人民幣的全鏈路可追溯性和智能合約的特性非常適用于政府補貼和社會福利的發放。在民生領域,扶貧資金、消費券等通過數字人民幣發放,可精準綁定受益人群身份信息,結合消費場景限制,防止資金挪用。
事實上,各地積極開展數字人民幣促消費活動只是數字人民幣智能化應用的一個縮影。整體來看,當前各地正加速推廣數字人民幣。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試點持續深化,數字人民幣已迎來快速發展期。
今年1月3日,中共廣州市委金融委員會辦公室印發的《關于進一步推動廣州市數字人民幣工作行動方案》提出,截至2025年6月份,爭取在民生、體育、消費、文旅、公交、預付費等領域應用場景覆蓋面取得明顯進展,促進數字人民幣增量擴面、提質增效,使錢包量、交易規模等指標保持全省前列,鞏固前期數字人民幣試點成果。
中國人民銀行北京市分行召開2025年工作會議,會議提出,持續優化現金服務和整治拒收現金,擴大數字人民幣應用覆蓋面。
深圳持續創新應用場景。加快構建數字人民幣硬錢包應用生態,全國首推“可碰、可視、可掃”數字人民幣硬錢包,讓老年人、學生、外籍來華人士等群體支付更便捷。積極推進跨境應用場景建設,落地多筆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跨境支付業務,為企業、個人提供更快速、成本更低和更安全的跨境支付和結算。
“預計數字人民幣將在支付領域繼續廣泛應用。”葉銀丹表示,數字人民幣將在零售、公共服務、交通、教育等日常支付領域得到大規模使用;在傳統零售商場、超市、餐飲等行業得到普及;在電商平臺、在線訂票、外賣支付等領域的應用將進一步加深。特別是在跨境電商、國際支付等領域,數字人民幣可為全球電商帶來更便捷、低成本的支付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