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上午,民營企業座談會在京召開。據玉淵潭天,這次參會的企業名單覆蓋了智能制造、數字技術、綠色能源等領域。
據新華社報道,會上,華為技術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任正非、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傳福、新希望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好、上海韋爾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虞仁榮、杭州宇樹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王興興、小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雷軍等6位民營企業負責人代表先后發言,就新形勢下促進民營經濟發展提出意見和建議。
華為首席執行官任正非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由任正非于1987年創立,彼時,任正非的啟動資金為2.1萬元,華為起初的業務聚焦于通信設備的銷售。目前,華為已成為全球領先的信息與通信技術(ICT)解決方案供應,主要包括運營商網絡、企業解決方案、華為終端、手機、華為云、汽車終端、互聯網、支付等多個業務。2022年收入6423億,2020中國民營企業500強華為排名第一名。
在任正非的帶領下,從一個注冊資本僅2.1萬元的小公司,發展成為全球通信行業的領軍企業,2024年華為全年銷售收入超過8600億元。任正非三次入選美國《時代》雜志全球一百位最有影響力人物,七次位列《財富》雜志中國最具影響力的50位商界領袖第一名。
比亞迪董事長王傳福
1995年,王傳福在深圳創立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將比亞迪從一家電池企業發展成為涵蓋電池、汽車、電子、半導體等多個領域的大型企業集團,使比亞迪在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據重要地位。
2024年,比亞迪汽車銷量實現斷層式領先,全年累計銷量突破400萬輛大關,達到427.21萬輛,同比增長長41.26%,超額完成360萬輛的年度銷量目標,穩居國內車企銷量首位。同時斬獲中國汽車市場車企銷量冠軍、中國汽車市場品牌銷量冠軍和全球新能源車市場銷量冠軍“三冠”。?在海外市場,比亞迪同樣高歌猛進,2024年實現乘用車出口量累計40.77萬輛,同比增長71%,銷往全球50多個國家和地區。
與此同時,比亞迪還推出多項頂尖技術,包括刀片電池、e平臺3.0、CTB電池車身一體化、易四方、云輦系統以及第五代DM技術和“天神之眼”高階智駕系統等。
新希望董事長劉永好
新希望是一家以現代農牧和食品為主業的民營企業集團,由劉永好于1982年創立。在其帶領下,新希望集團立足農牧行業并不斷向上、下游產業延伸,形成農牧食品、乳品快消、智慧城鄉、金融投資等相關產業,新希望集團也連續14年被評為“中國企業500強”,集團資產規模超3400億元人民幣。
劉永好用企業家的扎實行動,支持中國上億農民和城市家庭的“吃飯”大計,榮獲“改革開放40年百名杰出民營企業家”稱號,并獲最具世界影響力的中國企業領袖、中國十佳民營企業家、中國改革風云人物等稱號。
韋爾股份創始人兼董事長虞仁榮
虞仁榮來自浙江寧波,所執掌的韋爾股份市值曾一度接近3000億元,虞仁榮也成為“中國芯片首富”。
2007年5月,虞仁榮成立韋爾股份,主營半導體分立器件和電源管理IC等半導體產品的研發設計,以及被動件、結構器件、分立器件和IC等半導體產品的分銷業務。2017年7月,韋爾股份在上交所掛牌上市,虞仁榮持有公司股份2.79億股。?韋爾股份在半導體行業中的地位顯著,尤其是在圖像傳感器(CIS)領域,當前韋爾股份是國內第一、全球第三的CIS圖像傳感器龍頭。
隨后到2018年,韋爾股份并購了北京豪威96.08%股權、思比科42.27%股權、視信源79.93%股權,從一家分銷業務為主的公司,轉變為一家半導體設計為主、分銷業務為輔的芯片公司。自此,韋爾股份股價大漲,實際控制人虞仁榮的身家也水漲船高。在2022年福布斯富豪排行榜上,虞仁榮以100億美元位列第197位。
公開資料顯示,虞仁榮出生于1966年,是鎮海中學85屆校友,1990年畢業于清華大學無線電系,是極富傳奇色彩的清華大學EE85班的一員。虞仁榮的同屆同系校友有:紫光集團董事長趙偉國、兆易創新創始人之一舒清明、卓勝微電子聯合創始人馮晨暉、格科微電子創始人趙立新、燧原科技創始人趙立東。
宇樹科技創始人兼CEO王興興
“杭州六小龍”之一宇樹科技攜旗下機器人H1亮相今年春晚。十幾個人形機器人身著秧歌服、手持紅手帕登上舞臺,與舞蹈演員們默契配合,上演了一場創意融合舞蹈《秧Bot》。宇樹科技及其創始人王興興也迅速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王興興出生于1990年,來自寧波余姚,是浙江理工大學機械工程學院2013屆機電專業校友,本科畢業后進入上海大學讀研。在讀研期間,王興興在國外公開文獻的基礎上,獨立設計開發了他的第一款產品——XDog,這是全球首款外轉子無刷電機驅動的小型高性能低成本四足機器人。
目前,宇樹科技已經成為四足機器人領域最知名的公司之一,也是四足機器人品類里最早實現商業化的創新企業之一。當前宇樹科技占據全球四足機器人市場近 70% 的份額,成為行業領軍企業,2024年完成數億元C輪融資,估值突破80億元。
小米科技董事長雷軍
小米科技由雷軍于2010年創立,是繼蘋果、三星、華為之后第四家擁有手機芯片自研能力的科技公司,創造了發燒友參與開發改進手機操作系統的模式,推出了如小米澎湃 OS 等系統;在快充、影像等手機技術領域不斷突破,還在智能家居、智能汽車等領域有諸多技術創新。小米科技產品涵蓋智能手機、電視、平板、筆記本、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多品類,構建了龐大的米家智能生態系統。
2021年,小米科技正式切入汽車賽道,成立全資子公司負責智能電動汽車業務;2024年3月28日,小米SU7正式發布,截至2024年11月18日,小米SU7交付已超過10萬臺,提前完成全年目標,沖刺13萬臺新目標。
雷軍將小米打造成全球知名的科技品牌,并使其在短時間內成長為世界500強企業,當前小米集團最新市值已超1.13萬億元。與此同時,雷軍還是一位被長期關注的知名投資人,雷軍投資領域涵蓋科技、新能源、互聯網等領域,還通過小米智造基金投資集成電路、人工智能、汽車電子等領域。不僅為小米完善了產業鏈,也推動了相關產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