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泡瑪特的再度崛起,是否挑戰消費基金經理的“茅臺信仰”?
在消費股失落的四年中,許多基金經理們期盼著白酒王者歸來,并帶飛整個消費板塊。如今,率先實現逆轉的不是白酒,而是潮玩。
2020年末“潮玩第一股”泡泡瑪特登陸港交所,上市首日市值突破千億港元,迎來高光時刻;隨后公司陷入“估值收縮、泡沫破滅”的質疑,股價一度跌入谷底;再后來憑借IP活力和海外破圈煥發新生,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2025年春節,泡泡瑪特乘上《哪吒2》的東風,上演了一場“我命由我不由天”的逆襲。公司最新總市值已達1488億港元,用四年時間走出U形反轉。
泡泡瑪特股價自低點反彈超過10倍,2024年以來股價漲幅超4倍。然而卻鮮有公募基金抓住了這波上漲,背后有何原因?優質IP的巨大價值,將會帶來哪些新的投資機會?隨著Z世代崛起,情緒消費漸成“剛需”,消費投資邏輯是否生變?
“潮玩第一股”接住潑天富貴
這個春節檔,電影《哪吒2》的持續出圈,讓市場看到了優質IP的巨大潛力,不僅電影本身取得了斐然的票房成績,同時還帶動了IP衍生品的銷售熱潮。其中,泡泡瑪特發售的《哪吒2》天生羈絆系列手辦盲盒,上線8天銷售額就沖破千萬大關,接住了這場“潑天富貴”。
受到電影熱度及聯名手辦熱銷影響,泡泡瑪特股價近期表現持續亮眼,2月14日,泡泡瑪特大漲7.26%,報收110.8港元/股,創下歷史新高,總市值達1488億港元。
“泡泡瑪特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強大的IP孵化與運營能力。通過與眾多知名IP的合作,泡泡瑪特不僅豐富了自己的產品線,還能夠快速響應市場變化,推出符合消費者需求的新產品,這次踩中《哪吒2》的風口正是印證了這一點。”滬上一位基金經理表示。
“股價都是跟著數據走的,數據好且不斷上修,股價自然就會漲。”一位90后基金經理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自己長期追蹤潮玩行業,繼續看好公司未來業務增長的持續驅動力。一方面,看好公司在IP儲備、渠道布局、品牌影響力等方面的優勢;另一方面,公司的全球化布局將推動海外業務高增長,公司自2021年開始布局海外渠道,截至2024年上半年,出海收入占比接近30%,管理層表示2025年將在更多重要城市及地標布局,海外業務占比可能超過50%。財報顯示,泡泡瑪特2024年上半年實現營收45.6億元,同比增長62.0%,經調整后凈利10.2億元,同比增長90.1%。第三季度,公司整體收益同比增長120%—125%。
“泡泡瑪特的IP飛輪已經開始轉動,加上全球擴張策略,泡泡瑪特將成為全球主要IP所有者的首選合作伙伴之一。”摩根士丹利在最新報告中表示,《哪吒2》不僅為泡泡瑪特帶來良好的營收貢獻,亦彰顯該公司在IP業務上的影響力。投資者不應只盯著泡泡瑪特單一IP產品的銷售業績,更應關注其持續的產品創新能力和不斷拓展的IP合作網絡。正是泡泡瑪特自身獨特的創造力、成熟的商業生態系統,以及不斷強化的“IP—產品”飛輪效應和穩步推進的全球擴張策略,共同驅動著公司的高速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以來,IP經濟受到持續關注,德邦基金基金經理朱慧玲表示,IP經濟的成功關鍵在于以IP為核心壁壘,布局全產業鏈,強化產品開發、設計和制造流程,不斷提升消費者觸達能力,從而增強品牌影響力并增加用戶黏性。新風口的主題投資能否演化成長線投資,核心在于產業的發展階段和個股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當前在行業發展初期階段,市場集中度較低,全產業鏈的企業能夠享受到行業貝塔,從中長期來看,需要優選具有IP儲備、制造研發和營銷推廣方面具有差異化優勢的公司。
公募基金為何錯失大反彈
頭頂光環出道,歷經至暗時刻,如今“涅槃重生”,四年多的時間里,泡泡瑪特股價走出一個U形。在這個過程中,公募基金與泡泡瑪特經歷“分分合合”,卻幾乎錯失了這一波大反彈。
公募基金投資泡泡瑪特始于2021年二季度,到2022年一季度末時,共有16只基金持倉6048.2萬股,達到小峰值。但隨著股價的一路下跌,基金紛紛選擇割肉離場,截至2022年三季度末時,僅余4只基金持倉,包括東方紅資產旗下東方紅睿澤三年持有、東方紅智遠三年持有期、東方紅睿滿滬港深3只產品。
也正是在此期間段,兩位消費領域知名基金經理張坤、蕭楠紛紛“折戟”。蕭楠于2021年三季度開始買入,截至四季度末時管理的易方達高質量嚴選三年持有、易方達消費精選兩只基金合計持有2594.86萬股,占公募持倉泡泡瑪特的一半以上。張坤則是在2022年一季度買入,截至一季度末易方達亞洲精選持有600萬股。面對股價的持續震蕩下跌,2022年二季度末時,蕭楠全部清倉,三季度末時,張坤全部清倉,張坤此后再未買入該股,而蕭楠在2024年四季度再次買入,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易方達消費行業持倉206.22萬股。
從最低點算起,泡泡瑪特本輪股價反彈超10倍,2024年以來漲幅也超過4倍,然而卻鮮有基金經理捕捉到這段U形反彈。前述在底部依然堅持的東方紅資產旗下3只產品,有2只在2023年二季度進行清倉,1只自2023年三季度開始減倉,到2024年一季度末時全部清倉,遺憾“倒在黎明前”。此外,2024年一季度末時,興證全球基金謝治宇管理的興全合宜是持倉泡泡瑪特數量最多的公募基金,持股數量達1437.7萬股,然而僅一個季度過后,也全部清倉。目前來看,較為完整捕捉到這段收益的基金僅有富國消費精選30,該基金在2023年三季度將泡泡瑪特買入至前十大重倉股,2024年以來,泡泡瑪特一直為該基金第一大重倉股。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起,越來越多的公募基金開始持倉泡泡瑪特,截至2024年年末,共有116只基金持倉,不過基金持股占流通股比例與此前巔峰時的4.84%仍有差距,為4.3%。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盡管關注該股的基金和基金經理正在變多,但每只基金持股數量并不多。
綜上來看,消費基金經理對泡泡瑪特的共識度并不高,且持倉堅定者寥寥。究其背后原因,一位市場人士分析,一方面,泡泡瑪特上市前兩年的業績表現和股價表現讓許多基金經理對公司業務成長的持續性產生懷疑,另一方面,多數基金經理仍然保持對白酒等傳統消費板塊的高度信仰,對新興消費的理解并不深刻。
“事實上,對于新興消費的投資,資深基金經理與年輕基金經理是站在同一起跑線的,資深基金經理在過往的思維慣性下會更偏向熟悉的傳統消費領域,投資行為更加保守,從而會錯過一些新興消費的高增長性。”一位私募人士對記者表示,“就好像集郵的老一輩人,很難理解集卡、抽盲盒的Z世代們消費行為,堅信白酒護城河的中年基金經理也很難理解潮玩的高增長性。中年基金經理因挖掘茅臺而聲名鵲起,而年輕基金經理正在挖掘以盲盒為代表的情感需求消費。投資是面向未來,未來能夠跑出來的消費基金經理將會是真正把握住了年輕一代的消費需求和消費趨勢。”
“不過,也不能說基金經理當時選擇減倉或清倉是錯誤的,該股的震蕩幅度遠超出一般消費股,基金經理需要為產品的凈值表現負責,也需要考慮產品對應的持有人的風險承受能力。”該私募人士表示,許多公募基金經理“錯失”泡泡瑪特的投資機會,也可能是出于審慎的投資態度,該股存在的風險點需要更長時間驗證。一是潮玩賽道的市場空間究竟有多大,天花板有多高,當時還很難判斷;二是隨著眾多玩家涌入,行業競爭日趨激烈,公司IP打造和運營能力是否構成護城河也仍有待觀察;三是對于盲盒的玩法是否會受到監管,存在不確定性;四是可選消費品,對宏觀經濟的敏感度更高一些。
傳統消費格局生變
與泡泡瑪特的“風光”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傳統消費股的“失落”。同樣自2021年2月開啟的調整,泡泡瑪特股價已然收復失地,而多數傳統消費股,無論是股價表現還是業績增長都乏善可陳。
從估值表現來看,Wind數據顯示,白電板塊PE值低于15倍,飲料乳品、白酒等板塊PE值低于20倍,很多龍頭公司估值已處于近五年低點。
從業績表現來看,目前披露的2024年業績預告顯示,多數消費股仍然處于業績增長乏力的狀態,如已經發布2024年業績預告的公司中,酒鬼酒預計2024年凈利潤同比下滑97.26%至98.17%,良品鋪子預計2024年凈利潤虧損2500萬—4000萬元,業績由盈轉虧;中國中免預計2024年凈利潤同比下降36.50%。Wind數據顯示,截至目前,已發布2024年業績預告的479家消費類公司中,有262家業績預虧、增虧和大幅下降。
目前,公募基金在消費行業的主要持倉仍是以白酒為代表的傳統消費股,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公募持倉數量最多的消費股包括美的集團、貴州茅臺、五糧液、恒瑞醫藥、美團、格力電器、山西汾酒、藥明康德、古井貢酒。
“A股上市的品牌消費品公司,大部分依托于過去20年中產群體數量的增加以及這一群體收入預期的提升。但當前,大部分品牌消費品公司的核心消費群體沒有產生顯著的收入改善預期,因此這些消費品公司沒有產生實質基本面的變化。”在鵬華基金陳金偉看來,這一情況的扭轉需要時間。
“從泡泡瑪特的例子來看,捕捉階段性的成長機會將是今后投資消費行業的一個重要邏輯。”前述滬上基金經理表示,傳統消費行業過去幾年出現供給端調整,需要等待新的供需平衡,未來很多細分板塊可能會產生大的分化,有些將要面臨整合,龍頭公司可能會迎來競爭格局的改善。
泉果基金孫偉表示,這兩年對消費行業來說,可以說是一次“壓力測試”。不過,這也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很多公司在這兩年的市場競爭中已經被淘汰,而留下來的生命力反而更強了。能在嚴峻的環境下還保持增長的企業,都展現出了驚人的韌性和發展潛力。投資的關鍵就是識別這些在逆境中仍展現出韌性,并有潛力在市場向好時快速恢復增長的企業。
匯豐晉信基金經理費馨涵表示,從內需角度關注供給端有變化的企業和具備經營韌性的個股。外需角度重點看好真正實現全球化布局的公司,關注前瞻性布局海外產能,且產品具備全球競爭力的企業。另外會持續尋找消費中階段性成長的投資機會和消費品中的周期性變化。
Z世代接棒“消費擔當”
可以說,泡泡瑪特的再度崛起以及“谷子經濟”的爆火出圈,給了諸多基金經理新的啟示。越來越多基金經理意識到,把握Z世代的消費習慣、挖掘情緒消費的潛力,是投資新興消費領域的重要法寶。
“潮玩IP龍頭平臺2024年的業績充分證明了情緒消費的潛力。IP經濟的起勢并不只存在于中國市場,國際市場來看,日本老牌IP品牌近兩年的股價走勢也一飛沖天。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消費者越來越關注自我情緒的愉悅。”德邦基金研究員江楊磊對券商中國記者表示,從消費群體角度,2000年后我國二胎放開最大的一波嬰兒潮已經逐步進入學齡期,未來幾年都處于消費能力逐步提升的階段。這些年輕用戶的父母也都是80后、90后,是互聯網原住民,對于二次元、IP有較高的認知度和認可度,也有相匹配的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谷子經濟”與內容產業相輔相成,我國在內容產業的快速崛起也有利于“谷子經濟”的持續發展。
創金合信基金經理魏鳳春也認為,隨著消費行為的變化,情緒價值越來越重要,人與自然越來越和諧。年輕人消費不再只是“美式審美”,國貨當自強成為潮流。同時,消費偏好中體驗消費領先于物質消費,并且宅文化消費大行其道,Z世代的消費從物質追求向精神滿足演化。
中歐基金王穎表示,Z世代年輕人的精神消費比例明顯更高,這將給互聯網平臺帶來很重要的新增量。具體來看,泛精神消費有幾個重要的方向:一是重新理解人生和世界;二是解壓和療愈,如娛樂、消費、游戲等;三是健身、戶外和極限運動等;四是情感投注,如寵物、玩具等。
展望后市,孫偉表示會關注的消費領域投資方向主要有:
第一類是以情緒消費為代表的新興消費。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人們開始追求更高層次的精神滿足,有趣、快樂成為吸引年輕消費者的關鍵,IP化產品、文創類產品、寵物經濟等機會開始涌現。
第二類是行業秩序趨于理性的消費細分領域。這些領域過去因搶奪增量市場而競爭激烈,現在行業秩序趨于理性,行業競爭格局在好轉,企業從追求份額轉變為追求利潤,這將帶來利潤率的進一步提升。
第三類是消費出海的相關機會。過去幾年,國內許多消費品公司在國際市場上展現出了強大的競爭力。例如,早期進入市場的手機和家電企業,現在家居、奶茶、文創和玩具等行業的公司也正迅速崛起。這些公司在國內市場取得競爭優勢后,在海外市場的表現同樣出色,有望帶來盈利提升。
校對:李凌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