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文旅消費蓬勃進行時!
近期,多地文旅部門發布的數據顯示,在2025年春節假期期間,假期出行總量和接待游客人次均創下歷史新高。文旅市場年味十足,人氣爆棚,消費活力四射。其中,非遺文化游與冰雪旅游尤為受到游客青睞。
在2024年末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國家明確提出要“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并著重強調“加力擴圍實施‘兩新’政策,創新多元化消費場景,擴大服務消費,促進文化旅游業發展”。
券商中國記者觀察發現,金融機構在密切關注文旅行業融合發展的同時,亦將助力“百業興旺”視為己任,積極投入資源,以期推動更廣泛行業的繁榮與發展。
頂層設計指明方向
近期,廣東省發布數據顯示,據初步測算,2025年春節假期八日,廣東省全省接待游客8011.8萬人次,同比增長5.3%;實現旅游收入745.3億元,同比增長7.5%。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2月4日發布數據顯示,春節假日八天上海共接待游客1777.84萬人次,同比增長6.08%。
近年來,我國在文旅消費領域持續探索創新,涌現出了一系列新形態和新業態。生成式人工智能產品、數字藏品等數字文化與消費融合的新形態,已成為Z世代熱衷追求的潮流趨勢。同時,非物質文化遺產與演藝、旅游等結合的消費新業態也如雨后春筍般迅速崛起。
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全年,我國體育、娛樂用品類消費支出實現了11.1%的顯著增長。
實際上,國家層面對文旅產業的融合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2025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培育新增長點繁榮文化和旅游消費的若干措施》明確提出,要通過文化賦能、旅游帶動,深化“文旅+百業”“百業+文旅”的融合,提升產品供給能力,豐富消費業態和場景,以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這一頂層規劃為文旅產業的融合發展指明了方向,也為金融機構助力“百業+文旅”提振消費提供了政策依據。
文旅熱,金融助
在文旅市場蓬勃發展的背后,金融力量的精準助力功不可沒。銀行業等金融機構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通過信貸投放、產品創新等方式,為文旅產業提供了強有力的金融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冰雪經濟作為我國經濟的新增長點,近年來得到了快速發展。隨著冰雪經濟的興起,銀行業也在積極作為,進行大力支持。
華東地區一位大行資深從業人士向記者透露,為有效滿足冰雪產業多樣化的融資需求,銀行業近年來顯著加大了信貸投放力度,并且不斷創新相關信貸產品,力求更契合冰雪產業的特性與發展需求。
據了解,各銀行已有具體行動方案。例如,農業銀行明確將包括國家級滑雪旅游度假地冰雪產業在內的項目納入重點支持領域,圍繞加大信貸投放、優化準入條件、降低融資成本等方面,配套實施針對性舉措。
股份制銀行方面,浦發銀行哈爾濱分行積極為冰雪文化、冰雪旅游、冰雪運動、冰雪裝備制定特色金融服務方案。截至2024年12月末,該分行冰雪經濟相關產業對公信貸余額達到2099.73萬元,該年度新增投放2099.73萬元,同比增長260.73萬元。這些具體行動方案充分展示了銀行業對冰雪經濟的精準助力。
共創消費新場景
券商中國記者發現,在“百業+文旅”的融合發展中,金融與文旅的深度融合成為一個重要趨勢。銀行業等金融機構通過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為文旅產業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支持。同時,文旅產業也借助金融的力量,不斷拓展消費新場景,提升消費體驗。
例如,郵儲銀行汕頭市分行通過創新信貸產品,如“小微易貸”,支持了汕頭民宿、酒店、餐飲等文旅產業的發展。
交通銀行為北大湖冰雪旅游項目提供了信貸及融資租賃支持,并推出了與冰雪旅游相關的定制化金融產品和服務,如冰雪旅游保險、專屬信用卡優惠等。這表明交通銀行在文旅產業專屬金融產品和服務方面有具體實踐。
“隨著消費者對文旅產品和服務的需求不斷升級和多樣化,文旅產業也需要不斷創新和升級來滿足消費者的需求。在這個過程中,銀行業等金融機構將繼續發揮重要作用。”有資深從業人士表示。
該人士認為,一方面,金融機構將繼續加大對文旅產業的信貸投放力度和創新力度,為文旅產業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支持;另一方面,金融機構還將與文旅企業開展更加深入的合作和創新探索,共同打造更加多元化、個性化的文旅產品和服務。
校對:蘇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