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主力戰斗機殲-20的唯一供應商,中航成飛下周一正式“飛入”A股。
2月14日中航電測公告,重大資產重組已實施完成,公司已根據相關要求辦理證券簡稱和證券代碼變更事項,將公司原證券簡稱“中航電測”變更為“中航成飛”,原證券代碼“300114”變更為“302132”,變更將于2025年2月17日開市起正式啟用。
中航電測稱,根據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關于同意中航電測儀器股份有限公司發行股份購買資產注冊的批復》(證監許可〔2024〕1138號),公司向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發行股份購買其持有的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航工業成飛”)100%股權。
中航電測本次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已完成標的資產的股權交割,中航工業成飛已成為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中航電測表示,為了進一步適應公司業務變化的需要以及配合公司的戰略規劃,滿足公司經營發展的需要,同時,結合中航工業成飛的歷史以及上市公司戰略定位,根據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公司擬變更證券簡稱及證券代碼。本次變更后的證券簡稱以及證券代碼與公司主營業務相匹配。
根據2024年7月中航電測發布的股份購買資產暨關聯交易報告書,此次重組交易價格為174.39億元,發行價格為8.36元/股,發行數量為20.86億股,占發行后總股本的77.93%。相關事項于2024年8月6日取得證監會同意批復。交易完成后,中航電測新增航空裝備整機及部附件研制生產業務并聚焦于航空主業。
中航電測與中航工業成飛的重組事項自2023年年初首次披露起便備受矚目。中航工業成飛是軍機界的明星企業,資產總額超過1200億元,而作為并購方的中航電測,總資產僅有40億元,航空工業集團將中航工業成飛注入上市公司,通過上市平臺加強對先進航空裝備建設任務的保障和支撐,不斷提升航空產品制造水平,借助資本市場推動核心企業高質量發展。
據了解,中航工業成飛被視為中國航空工業集團旗下最后一塊尚未上市的明星資產,其歷史可追溯至1958年創建的國營132廠。經過數十年的發展,中航工業成飛已成為集科研、生產、試驗、試飛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飛機制造企業,是我國航空武器裝備研制生產和出口的主要基地。其產品線涵蓋殲擊機、運輸機等重要裝備,包括我國最先進的第五代戰斗機殲-20,以及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的“翼龍”系列無人機。
此外,中航工業成飛還積極參與民用航空產品的研制生產,承擔了大型客機C919、新支線客機ARJ21等項目的研制任務,展現了強大的技術實力和市場競爭力。此次中航電測擬變更后的證券代碼為“302132”,暗含了此前中航工業成飛的前身132廠的數字。
2月14日,中航電測股價以72.18元報收,最新市值為1932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