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張智博
電影《哪吒之魔童鬧海》(下稱《哪吒2》)持續火爆,該片上映僅16天,截至2月13日19時11分,成功斬獲100億元票房(含預售),近180萬觀眾綜合評分高達9.7分,實現票房口碑的“雙豐收”。在《哪吒2》現象級走紅背后,是中國電影人的不屈堅守。一個3歲頑童登頂中國影史,乾坤圈、風火輪能否為持續遇冷的中國電影打開新道路?
1 改寫影史
自上映首日起,《哪吒2》的票房便一路高歌猛進。根據影視專業平臺數據,截至2月13日19時11分,《哪吒2》票房(含預售)已超過100億元,成為首部票房突破百億元大關的國產電影。目前《哪吒2》還在持續熱映中,意味著中國電影票房史將不斷被刷新,影視專業平臺預測的最終票房高達160億元。值得關注的是,《哪吒》系列兩部電影均進入國內電影票房前五,分列第一和第五位。
放眼全球票房榜單,《哪吒2》已超過《超級馬力歐兄弟大電影》,進入全球影史票房榜前20名,目前暫列第17名。值得一提的是,《哪吒2》是榜單前20名中唯一亞洲影片。
在垂直領域排名,《哪吒2》同樣是節節攀升。截至最新,《哪吒2》票房進入全球動畫電影票房榜前三,展現了中國在動畫領域的無窮潛力,彰顯中國傳統IP通過創新敘事所煥發出的強大生命力。近期,《哪吒2》也將陸續登陸澳大利亞、新西蘭、美國、加拿大等海外電影市場,“哪吒出海”成為海外社交媒體熱門話題。
《哪吒2》成功的背后,離不開中國動畫電影人的全力托舉。該電影前后耗時5年制作,特效鏡頭超過1900個,由全國138家動畫制作公司共同打造,展現了中國動畫電影世界級的工業化程度。總制片人王競表示,可以說,國內大部分的動畫優秀人才,都為這部影片奉獻過。成都千鳥文化傳媒公司CE0孫路直言:“票房跟我們其實沒關系,但大家還是愿意幫助餃子導演,就是為了動畫行業有那么一兩部片子能夠出來。”
2 股價狂飆
“五年磨一劍”的《哪吒2》,不僅掀翻了龍宮,也在資本市場掀起“滔天巨浪”。2月5日,《哪吒2》主要投資方光線傳媒開盤后迅速20%漲停,截至2月13日,光線傳媒春節后股價累計漲幅高達203%,總市值逼近850億元,成為A股影視板塊當仁不讓的“市值一哥”。
《哪吒2》票房一騎絕塵,光線傳媒自然是名利雙收,賺得盆滿缽滿。2月5日,光線傳媒披露,截至2月4日,公司來源于《哪吒2》的營業收入區間約為9.5億元至10.1億元。彼時,《哪吒2》票房約為48.42億元。按此粗略計算,光線傳媒的票房分成比例約為20%。如果《哪吒2》最終票房如期達到160億元,光線傳媒的票房分成或將高達32億元。
光線傳媒大漲,也帶動了其他影視股。2月13日,包括華誼兄弟、歡瑞世紀、橫店影視在內的10余只影視概念股集體漲停,這反映了資本市場對中國電影產業后市的看好。
其他與《哪吒2》有業務關聯的上市公司還有中信出版和絲路視覺。中信出版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公司出版的《哪吒之三界往事》官方授權繪本預售銷量表現優異,穩居同類產品銷量第一梯隊;絲路視覺參股的瑞云科技則為《哪吒2》提供渲染服務。
此外,港股上市公司泡泡瑪特推出“《哪吒之魔童鬧海》天生羈絆系列”手辦盲盒于1月30日線上發售,目前均已售罄;而在《哪吒2》中,負責三龍王出場和圍困陳塘關特效的原力數字,正準備登陸資本市場,在北交所上市申請已獲受理。
3 為何爆火?
今年春節檔共計六部影片,可謂是“眾星云集”。除了備受關注的《哪吒2》,還有喜劇懸疑動作片《唐探1900》、神話史詩片《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等。那么,為何爆火的是《哪吒2》?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觀眾對傳統文化的認同與共鳴。餃子團隊用動畫電影的形式,非常誠實地講述了一個中國人都能夠理解并喜聞樂見的故事。雙手插兜走路的哪吒雖不多見,但并不出格,反而賦予了哪吒新的形象解讀和美學表達。《哪吒1》的成功充分證明了傳統IP創新敘事的廣闊市場,《哪吒2》則在此基礎上發揚光大。
其次,從內容上看,《哪吒》系列依附于古代民間故事,通過合理的虛構和天馬行空的想象,構建起中國神話宇宙。系列主線仍聚焦于魔童“降世”“鬧海”等經典情節,通過合理改編貼近當前社會主流價值觀,讓觀眾樂于接受。同時,故事情節豐滿、人物塑造成熟,能夠引起不同觀影人群共鳴,實現全年齡覆蓋。
再次,從制作上看,《哪吒2》背后的動畫團隊堪稱國內頂尖。整部電影采用了先進的渲染、動作捕捉等技術,使得畫面表現十分細膩逼真;視覺特效、配音等方面也都達到了國際一流水準,為觀眾打造一場華麗的“視聽盛宴”。
最后,《哪吒2》的大火,也與春節黃金檔期有關。根據國家電影局數據,僅有7~8天的春節檔,票房產出占全年票房的比例在12%~21%之間。2025年春節檔總票房95.1億元,觀影人次1.87億人次,創造了新的春節檔票房和觀影人次紀錄,分別同比增長18.64%和14.72%。春節檔也已成為國產電影的“爆款制造機”。據數據寶統計,在中國電影史上23部票房破30億元的影片中,有12部由春節檔貢獻,占比過半。
此外,熱門IP也是票房的有力保障,如《唐探》系列、《長津湖》系列、《流浪地球》系列,均是高票房榜單常客。相較于真人電影,中國傳統IP對觀眾的親和性更高、自帶流量更強。
萬聯證券傳媒行業分析師李中港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哪吒2》憑借著強大的IP效應和前作積累的良好口碑,上映前就擁有廣泛的受眾群體。電影在延續熱血主題的基礎上,增加了更多的趣味性和笑點,并融入了對自我認同、親情友情等多元主題的深刻探討。該電影火爆的核心原因還是內容為王,《哪吒2》故事文本扎實、特效制作精良,奠定了其成為爆款的基礎。
4 產業低谷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春節檔爆火之前,國內電影市場已經持續低迷了一段時間。根據國家電影局數據,2024年,國內電影票房僅為425.02億元,同比下降22.61%;觀影人次也同步大幅下滑,僅為10.1億人次,同比下降22.31%。
“票房口碑雙豐收”的電影也在大幅減少。2024年上映的電影中,票房在5億元以上的有16部,同比減少15部;票房在10億元以上的僅有7部,同比減少5部。票房在30億元以上的電影數量與往年基本持平,但少數電影的繁榮并不足以撐起整個電影產業。
不僅是國產電影,進口電影的表現也沒有亮點。上一部30億元票房的進口電影還是2019年的《復仇者聯盟4:終局之戰》;上一部10億元票房的進口電影也要追溯到2022年的《侏羅紀世紀3》和《阿凡達:水之道》。
由于國內電影市場整體遇冷,影視公司經營不佳也在意料之中。據數據寶統計,在發布業績預告的13家影視院線上市公司中,院線板塊全線虧損,影視動漫制作板塊也僅有中視傳媒實現盈利。
回顧2024年國內電影市場,招商證券表示,2024年上映的多數電影都未能實現盈利,院線在疫情后也未能實現大幅盈利。影視院線目前正處于出清階段,電影產業鏈內容和影院后期都很快有望迎來整合,行業龍頭集中度有望快速攀升。
5 曙光已現
國內電影市場遇冷,除了與經濟環境、消費需求、短視頻分流等客觀因素有關外,影片本身質量不佳也成為觀眾走進影院的一大阻礙。根據《2024中國電影觀眾變化趨勢報告》調查,觀眾觀影的最大阻礙包括評價評分差、故事俗套狗血、題材不吸引人以及制作粗糙。
《哪吒2》的火爆,讓國內影視產業看到走出低谷的曙光,同時也意識到中國電影并非缺少市場、缺少消費能力,而是缺少能夠打動人心的好作品。近年來,國內觀眾對于電影品質的要求不斷提升,未來的電影創作也不能再走過去的老路。一味地堆砌“流量”,一味地大談“情懷”,最終只會被市場和觀眾所摒棄。
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傅若清指出,當下電影的生存環境已極大變化,怎樣突出所長、契合觀眾的新需求,在眾多媒介供給中差異化突圍,是電影“以變求變”的重要命題。視聽體驗、文化獲得感已成為電影獲得肯定的主要因素。
博納影業創始人于冬表示,注重對電影質量的追求,提升審美標準。真正的“好”并不只是流量和受歡迎程度,而是電影作品能否打動人心、引發深思。創新與傳承并重是關鍵。探索電影新技術的同時,保持對故事性和情感深度的關注,才是電影創作的不變法則。
萬聯證券李中港認為,電影市場的持續發展需要行業人員從內容創作、市場運營、行業規范等多方面努力。如突破傳統題材局限,探索更多元化的題材類型;提升內容質量,注重故事的邏輯性、深度和情感共鳴;推動產業協同發展,提高電影行業的整體效益和競爭力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