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曹晨 韓忠楠
一則重磅消息震動資本市場與汽車行業。
2月9日,東風汽車集團有限公司(下稱“東風集團”)與中國兵器裝備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兵裝集團”)旗下9家A股上市公司,披露了控股股東或間接控股股東擬發生變更公告,并宣布兩大集團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
2月10日當天,東風系、兵裝系概念集體走高。東風股份、東風科技、湖南天雁、中光學、東安動力、長城軍工競價漲停,華強科技、長安汽車、建設工業等大幅高開。
2月10日晚間,兵裝集團再次發布公告,表示公司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本次重組或將導致公司財務狀況產生較大變化,不會對公司日常管理、正常生產經營活動及償債能力產生不利影響。
國泰君安認為,央企具有整體低估值的特性,通過鼓勵并購重組以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對提升央企估值、利用央企的高信用資質及規模體量推動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具有戰略意義。
1 兩大汽車央企或迎超級整合
在這一輪密集公告的重組事項中,最引起市場關注的莫過于東風集團與長安汽車兩家汽車央企的重組。
東風汽車、東風科技披露的公告顯示,公司已接到間接控股股東東風集團的通知,東風集團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
幾乎同一時間,長安汽車也發布公告稱,接到間接控股股東兵裝集團通知,兵裝集團正在與其他國資央企集團籌劃重組事項。
雖然上述幾家公司沒有明確披露重組對象,但多位業內人士分析,東風汽車、長安汽車同日公告,意味著兩家汽車央企或迎來超級整合。
實際上,關于中國一汽、東風集團與長安汽車3家汽車央企的整合,業界早有傳聞。近年來,3家汽車央企的合作也日趨緊密。2017年,東風集團、長安汽車與中國一汽共同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并于次年合資組建T3出行服務公司,打造出行服務品牌。
2019年,東風集團、兵裝集團又與中國一汽注冊成立了中汽創智科技有限公司,開始在智能網聯技術開發領域展開深度合作。
最近幾年,3家汽車央企加速向新能源轉型,但與頭部新能源車企相比,仍存在差距。2024年以來,國務院國資委頻頻釋放加大力度發展新能源汽車的信號,從考核、創新、整合等多方面給予支持。
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茍坪在2024年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上指出,要正視中央企業在新能源汽車發展中存在的差距與不足,加大資源投入、加快轉型步伐,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倍增行動計劃,綜合運用股權投資、基金投資等方式,鼓勵支持中央企業開展高質量投資并購、專業化整合,加快掌握產業核心資源和關鍵技術。
2024年9月,在國務院國資委召開的中央企業專業化整合推進會上,12組26家單位專業化整合項目集中簽約,其中就包括中國一汽、兵裝集團、東風集團與中國誠通的動力電池領域專業化合作項目。
此次東風系與長安汽車同時披露公告,向市場釋放了汽車央企重整的重磅信號。天風證券指出,從新能源汽車的產業格局來看,頭部中央企業缺位嚴重。過去幾年依靠自身的內部轉型,國企在新能源整合方面依舊落后于市場。央企汽車行業的資源整合或將幫助國有企業在渠道、供應鏈等方面搶占新能源市場份額,形成國有車企巨頭。
2 汽車央企重組意義重大
平安證券指出,汽車央企乘用車業務存在較高整合可能性,目前長安汽車在新能源轉型、智能化發展方面處于相對領先地位,也是目前唯一參股華為引望公司的國有車企,因此預計長安汽車在未來央企乘用車業務整合過程中或將扮演主導角色。
中國企業研究院執行院長、國企改革專家李錦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兩家央企集團重組意義重大。如果東風集團和長安汽車合并,將誕生中國最大的汽車集團,其整體銷量也將超過目前的新能源汽車“一哥”比亞迪。
“目前來看,我國汽車行業相對分散,而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的發展趨勢。重組后成立的中國最大汽車集團將顯著提升競爭力,尤其是在新能源和人工智能這兩個汽車行業快速發展的領域。這有利于在相關領域爭取主動,提升在全球市場的競爭力。”李錦對記者表示,從國內市場角度來看,我國有龐大的市場和消費需求,需要有我們自己的品牌汽車和高質量的汽車產品。因此,這樣的重組在滿足國內市場需求方面也是十分必要的。
李錦判斷,長安汽車在軍工和科技方面有雄厚的基礎,而東風集團在開拓市場方面具有一定優勢。作為央企重組,這不僅僅是企業層面的整合,更是整個汽車行業的重組。重組后,將在國內外市場形成協同效應和拉動作用。未來,中國汽車行業有望誕生“汽車航母”,提升行業集中度。
3 國有資本擬向關鍵領域集中
9家A股上市公司的公告,不僅牽涉著兩大汽車央企的重組,還間接釋放了另外一重信號,即國有資本擬向關鍵領域、新興技術方向集中。
以此次重組中的一大“主角”兵裝集團為例,該公司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也是國防科技工業的核心力量、國防工業和國民經濟的戰略性企業。
據悉,兵裝集團的前身可以追溯到第五機械部、兵器工業部和國家機械工業委員會。該集團連續多年躋身世界500強,最高排名101位。
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兵裝集團擁有60多家重點企業和研發機構,培育出“長安”“建設”“嘉陵”等一批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知名品牌。
近年來,兵裝集團重點瞄準新能源汽車、光電信息、高端裝備制造、醫藥健康、新材料、金融服務等產業,擬加快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已擁有完整的光電產業鏈、技術鏈,光電玻璃材料已達到全球市場占有率第一。
此外,兵裝集團還具備世界領先的特高壓交直流變壓器研制能力,是中國摩托車產業的奠基者和國內領先的特種防護裝備和醫藥包裝材料龍頭企業。
央企重組工作一直是近年來各界關注的熱點,業界分析稱,隨著國務院國資委對央企重組整合的持續推進,未來或將有更多央企加入重組整合的行列中。除汽車行業外,人工智能、量子信息、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也將成為央企重組的重點領域。
近年來,央企重組整合方面動作頻頻。1月17日,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袁野、國務院國資委規劃發展局局長戴希以及企業改革局局長林慶苗,通過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介紹了中央企業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其中,中央企業重組整合是市場關注的重點。
發布會上,林慶苗介紹,2024年中央企業扎實推進重組整合取得積極進展和成效。“一方面是有序開展新央企組建,我們著眼打造全國性、功能性資源回收再利用平臺,完成中國資源循環集團有限公司組建;著眼構建國家級物流大數據平臺、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整合央地優勢資源,組建成立中國數聯物流信息有限公司。”
另一方面是持續推進專業化整合,完成愛達郵輪公司資源整合,實現中央企業郵輪運營平臺公司高質量起步;推動中國一汽等汽車企業控股中國誠通、力神青島,在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領域形成發展合力;推動重要礦產資源領域整合,持續增強我國重要資源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聚焦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等重要領域,組織推動了12組重點項目集中簽約,有效提高國有資本配置效率。
對于下一步安排,林慶苗直言,將以中央企業重組整合為抓手,深入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加快推動國有資本向關系國家安全、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集中,向關系國計民生的公共服務、應急能力、公益性領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戰略性新興產業集中。
4 重組整合成各地國企改革關鍵詞
2025年是全面完成“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是國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動的決勝之年。
近期,全國多省市國資系統紛紛舉行會議,總結2024年國資國企工作,部署2025年重點任務。
近期,多地政府工作報告紛紛提出改革目標。其中,整合重組、市值管理、加快布局戰略性新興產業等成為各地深化國企改革的關鍵要點。
具體來看,北京市提出,2025年將高質量完成國有企業改革深化提升行動,推進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上海市表示,2025年將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營業收入占比提高到30%左右。吉林省規劃推進吉能集團、交投集團、一汽吉林戰略性重組。
業界人士分析,2025年國企重組將更加突出產業鏈整合,相關舉措將集中在高端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等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