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競選期間曾多次提出要對所有進口商品征收高額關稅,自其上任美國總統以來,不斷變化關稅政策,如今靴子落地,不僅給與相關國家的經貿關系蒙上了一層陰影,其關稅“大棒”的影響還在外溢,多個國家和地區對其近期的關稅舉措保持密切關注和廣泛反對。
特朗普掀起“關稅風暴”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2月1日,美國總統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對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加征10%的關稅。此外,還將對進口自墨西哥、加拿大兩國的商品加征25%的關稅,其中對加拿大能源產品的加稅幅度為10%。
此消息一出,中國、加拿大和墨西哥強硬回擊,均表態將采取相關措施反制。不過,隨著特朗普決定暫緩對加拿大和墨西哥產品加征關稅,加拿大方面也放棄實施報復性關稅。
2月4日,中國對美國采取反制措施。據財政部網站消息,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發布關于對原產于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的公告。公告稱,2025年2月1日,美國政府宣布以芬太尼等問題為由對所有中國輸美商品加征10%關稅。美方單邊加征關稅的做法嚴重違反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不僅無益于解決自身問題,也對中美正常經貿合作造成破壞。
記者查閱對美加征關稅商品清單發現,包括對煤炭、液化天然氣加征15%關稅,對原油、農業機械、大排量汽車、皮卡加征10%關稅。
同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中方在世貿組織起訴美加征關稅措施答記者問時表示,鑒于美方對中方輸美產品加征關稅,嚴重違反世貿組織規則,性質惡劣,是典型的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做法,中方為捍衛自身合法權益,已將美征稅措施訴至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
記者注意到,近期特朗普關稅舉措的影響正在外溢。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2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他計劃很快對歐盟產品征收關稅。當地時間2月3日晚,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波蘭總理圖斯克舉行歐盟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新聞發布會。在談及與美國的關系時,馮德萊恩表示,附加關稅將直接損害生產和就業。當受到不公平對待或任意攻擊時,歐盟將堅決回應。
此外,記者了解到,日本與韓國作為美國重要的盟友,也對近期特朗普的關稅舉措表示出了擔憂。
可能拖累全球經濟復蘇態勢
“在全球技術不斷進步,特別是智能化生產技術大規模應用的背景下,各行業商品普遍相對充足。美國及歐洲作為全球商品消費的最大市場,吸引了大量生產型國家的商品流入,導致了美國本土企業因成本較高而面臨經濟困境。”中國(香港)金融衍生品投資研究院院長王紅英表示,特朗普政府為了應對這一挑戰,采取了增加關稅的政策,目的主要有兩個:一是保護本國產業尤其是制造業,使更多美國人民能用上本土生產的商品,這也是特朗普在競選中的承諾;二是平衡美國的貿易逆差,通過增加關稅阻止更多外國商品流入美國,并希望通過這種方式增加美國財政收入。
中國商業經濟學會副會長、華德榜創始人宋向清認為,特朗普加征關稅的背景和動機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貿易保護主義與經濟民族主義。特朗普聲稱通過加征關稅可以減少美國的貿易逆差,保護國內產業和就業機會。他強調“美國優先”,試圖通過貿易保護手段振興美國制造業。二是政治因素。特朗普為迎合部分選民,特別是傳統制造業和農業利益集團的需求,采取貿易保護手段爭取支持。三是所謂“非法移民和毒品問題”。特朗普聲稱墨西哥和加拿大邊境存在大量非法移民涌入和毒品走私問題,加征關稅是為了遏制這些問題。
“特朗普政府試圖通過加征關稅來保護本國產業,減少進口商品的競爭,促進制造業回流,增加國內就業機會。此外,特朗普可能還將關稅作為談判籌碼,以在貿易協定、移民等問題上向其他國家施壓,實現美國的利益訴求,比如曾以加征關稅威脅墨西哥遏制非法移民進入美國。”宋向清說。
王紅英告訴記者,從實際效果來看,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雖然短期內提升了美國商品的市場占有率,為美國企業的生存提供了一定的政策支持,但從中長期來看,其弊端會逐漸顯現。一是提高關稅將引發全球貿易戰,使美國經濟受制于成本上升,會對制造業帶來更多困難,削弱美國產業的競爭力。二是增加關稅導致商品銷售成本增加,會推升CPI水平,抑制老百姓的消費熱情,導致美國經濟增長相對疲軟,甚至可能帶來技術性衰退。
廣州金控期貨研究所副所長程小勇同樣認為,特朗普的一系列關稅政策對美國經濟的負面影響居多。一是加征關稅帶來的成本將由美國消費者承擔。數據顯示,美國去年12月份個人收入環比上漲0.4%,與預期持平,剔除通脹后的實際可支配收入連續兩個月環比零增長,這意味著一旦加征關稅,可能導致美國消費支出大幅下降。二是非美國家可能出臺反制措施,導致全球貿易再度萎縮,全球供應鏈緊張,需求進一步下滑。三是美國制造業回流不僅是關稅問題,還與供應鏈是否完備及人工成本和資源稟賦有關,美國在中低端制造業方面不具備優勢。四是今年美國經濟本就存在高利率和財政不可持續的問題,這意味著加征關稅可能帶來額外的問題。
事實上,特朗普政府違背了國際貿易公平、公正的秩序,以及WTO原則背景下的公平貿易基本原則。這一行為勢必會引起各國的強硬反抗,導致各國對等增加關稅。王紅英表示,這不僅會使美國經濟的全球化受到更大影響,還會對美國產業供應鏈的系統運營帶來不可估量的潛在損失,進而影響美國經濟發展。
此外,王紅英認為,美國增加關稅會使一些大規模商品生產國的商品銷售面臨困難,這些國家往往以加工制造業為主,依賴出口導向型經濟。因此,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將對這些國家的經濟發展產生負面影響,進而拖累全球經濟的復蘇態勢。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對全球經濟復蘇構成了顯著挑戰。宋向清表示,一是體現在貿易摩擦升級上。美國的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政策引發了其他國家的反制措施,導致貿易摩擦不斷升級。這種貿易保護主義的蔓延可能使全球貿易體系受到沖擊。二是體現在全球供應鏈受阻上。加征關稅可能破壞全球供應鏈的穩定,導致生產成本上升和效率下降。這不僅影響被征稅國家的經濟,也對其他國家的產業鏈造成沖擊。三是體現在全球經濟增長放緩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美國的關稅政策可能使2025年全球經濟產出減少0.8%,2026年減少1.3%。
“從全球經濟角度來看,2025年全球貿易存在很大的問題,貿易對各國GDP的貢獻率普遍下降,特朗普加征關稅將導致全球貿易從小幅的正增長變為負增長,在各國有效需求不足、債務高企和收入不平等等結構性問題影響下,全球經濟復蘇存在很大的問題,這也是制度經濟學在當前各國盛行的主要原因。全球范圍內發生貿易戰的可能性很大,特朗普政府奉行‘美國優先’,意味著加征關稅是不可避免,只是幅度大小而已,這是未來四年的長期問題。”程小勇說。
全球貿易戰風險上升
在宋向清看來,目前的局勢存在引發全球貿易戰的風險,美國的關稅政策可能引發其他國家效仿,導致全球貿易保護主義進一步加劇。他表示,這種連鎖反應可能使貿易戰的范圍不斷擴大。同時,全球供應鏈中斷可能導致生產成本上升和經濟效率下降,進一步加劇貿易摩擦。為規避可能的全球貿易戰風險,WTO等國際組織可能會發揮協調作用,推動各國通過對話和協商解決貿易爭端。另外,各國政府在采取反制措施時也會考慮自身的經濟利益,避免貿易戰對本國經濟造成過大的沖擊。因此,雖然當前局勢存在引發全球貿易戰的風險,但通過國際合作和對話,仍有可能避免最壞的結果。
為應對特朗普政府不公平的關稅政策,各國在短期內采取了相同的策略,即對等提升關稅水平。王紅英認為,短期來看,這會對美國的相關產業帶來較大影響,然而,從中長期角度來看,這種短期增加對等關稅的做法實際上不可持續。
“因此,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從提高出口商品的附加值入手,進一步加強技術創新,以降低關稅對商品利潤的影響。同時,這些國家也在積極尋求出口目的地的多元化,以減輕對美國市場的依賴。以中國為例,不僅在強化與東南亞、非洲的關系,還在努力緩和與歐洲的關系,以擴大出口市場。”王紅英說。
此外,王紅英說,為應對特朗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各國還在積極推動國內消費政策的落地,以提升國內消費市場的規模和效率,這樣越來越多的商品可以在經濟內循環中得到消化。
在程小勇看來,各國政府為了應對特朗普關稅政策,短期需要積極與特朗普政府協商,長期來看需要做好以下幾點:一是擴大內需,降低對外需的依賴;二是制造業升級,提高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這意味著就算加征關稅也容易向美國消費者轉嫁,是很難替代的;三是實現債務可持續性,降低外債比例,在加征關稅的同時并不排除特朗普政府通過其他金融手段進行施壓,尤其是美元結算體系。
“各國的反制措施是為了維護自身的經濟利益和貿易地位,是對美國貿易保護主義的合理回應。這也表明在國際貿易中,各國不會輕易接受單方面的貿易霸凌行為,同時也有助于促使美國重新審視其貿易政策,通過對話和協商解決貿易爭端。但反制措施可能會進一步加劇貿易緊張局勢,使全球貿易秩序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宋向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