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春節,電影票房持續火爆。售票平臺“滿座紅”,現場購票“排長龍”,從預售勢如破竹,到影院人潮涌動,今年春節檔電影不斷刷新“新高度”。
在北京,初一至初四,首都電影院共接待觀眾近13萬人次,票房較去年同期增長30%以上,上座率創歷史新高;上海大年初一以超6000萬元的票房成績拿下當日全國城市票房冠軍。專家表示,過年看電影正在成為“新年俗”。
2025年電影春節檔緣何如此火熱?
今年春節檔電影市場,為何如此火熱?
從類型看,今年春節檔影片豐富多元,囊括了喜劇、動畫、懸疑、神話、動作、武俠等不同題材,給觀眾提供了較大選擇空間,且新片中有多部是系列電影續作。
從內容看,今年春節檔影片有的具有濃厚的喜劇色彩,有的展現對家園的守護,有的傳遞家國情懷,有的再現俠義江湖,這些主題與共享溫暖情感、寄托美好愿望的春節相適配。
我們也運用大數據盤點春節檔,揭秘今年這場光影盛宴背后電影產業鏈發展的故事。
特效成為電影工業的“隱形基建”
漫天翻騰的鐵鏈交織出《哪吒之魔童鬧海》中一場恢宏激烈的戰爭。百萬鐵鏈在高速甩動下交錯纏繞,卻未曾穿透角色身體,展現出極高的特效精度。《哪吒之魔童鬧海》全片特效鏡頭數量已經超過前作全片鏡頭總數。
今年春節檔,觀眾在大銀幕上的視聽體驗達到了新高度,六部重點影片中,五部都是特效大片。大數據顯示,過去五個春節檔中,特效電影約占一半。特效成為電影工業的“隱形基建”,滲透到了各類影片之中。
“感受家國情懷”,這是許多觀眾看完《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發出的感嘆。我們對這部電影評論進行大數據文本分析發現,“武俠”是出現最多的關鍵詞。而與之關聯的“熱血”“氣勢磅礴”“充沛遼闊”等詞匯,展現了觀眾對中國武俠文化的深刻感受。
今年春節檔的影片中,有一半植根于傳統文化。回顧近十年春節檔,傳統文化題材的電影已逐步拓展至中國古代歷史、神話傳說、武俠文化等更廣闊的文化主題。
這是電影《唐探1900》中,1900年舊金山唐人街街景。《唐探1900》在樂陵影視城搭建的實景拍攝場地,成為當地文旅地標;手機信令大數據識別出,這個春節期間這里每天都涌入約兩萬人。
今年春節檔幾乎每部電影都與相關的景區進行了聯動。春節期間,《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的拍攝地內蒙古正藍旗,每天的客流量較去年增加了15%;游客憑借《封神第二部:戰火西岐》的票根可以在全國十座城市的景區享受優惠。
連《熊出沒》動畫片中的世界,觀眾都能在相應的主題樂園身臨其境地感受。中國電影工業正在構建完整的設施體系,帶動影視旅游融合發展。
(央視新聞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