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張淑賢
建設強大的國際金融中心是我國邁向金融強國的必由之路。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明確要求“加快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
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作為一項重大國家戰略,目前正邁向全面提升能級階段。2023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考察上海期貨交易所時強調,上海建設國際金融中心目標正確、步伐穩健、前景光明。
如何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近日召開的上海市委十二屆五次全會給出了答案:體系化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未來,上海將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推進金融高水平制度型對外開放,為建設金融強國試制度、探新路、補短板。
加快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正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加快推進。
8月2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和上海市政府聯合發布《關于加快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建設的實施意見》,穩步推動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高質量發展。這是去年6月“國際板”正式啟動后,上海國際再保險中心在制度建設上邁出的重要一步。
7月31日,上海發布“浦江之光”行動升級版,力爭用5年時間,將上海打造成為引領新質生產力的投融資集聚區、上市公司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區、資本市場生態健康規范的先導區,更好服務中國式現代化大局。
《上海市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條例》(下稱《條例》)的修訂工作同樣快馬加鞭。7月4日至7月18日,《條例(修訂草案)》公開征求意見;7月25日,上海市人大召開《條例(修訂草案)》立法建議征詢會;7月30日,上海市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主任會議聽取《條例(修訂草案)》審議結果報告。
《條例》的修訂,被認為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在上海付諸實踐的重大立法舉措,將為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能級、更好服務金融強國建設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金融強國”目標由去年10月底召開的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強大的國際金融中心是金融強國六大關鍵核心金融要素之一,為此,中央金融工作會議明確提出“要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兩大重磅會議都點題‘上海國際金融中心’,這既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重要機遇,也是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的新起點?!鄙虾=煌ù髮W中國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朱啟貴在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時針撥回至2009年4月,《國務院關于推進上海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 建設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航運中心的意見》正式發布,明確提出“到2020年上海要基本建成與我國經濟實力及人民幣國際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的戰略目標,并對具體任務作出部署。由此,上海在國際金融中心版圖中的坐標迅速崛起。
經過十余年發展,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階段性戰略任務已經基本完成。2023年,上海金融業增加值8646.86億元,比上年增長5.2%。今年上半年,上海金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達5.7%。
具體來看:上海金融市場發展格局日益完善,集聚各類全國性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2023年金融市場交易總額達3373.6萬億元,同比增長15%,推出了原油期貨等一系列重要金融產品工具,“上海金”“上海油”“上海銅”等價格影響力日益擴大;中外金融機構集聚效應明顯,截至2023年底,各類持牌金融機構達1771家,其中外資金融機構占比近三分之一;人民幣跨境使用樞紐地位不斷鞏固,2023年上??缇橙嗣駧沤Y算量突破20萬億元,在全國結算總量中比重超過43%。
國際化仍是
國際金融中心短板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雖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對標紐約、倫敦等國際一流金融中心仍有明顯差距。
在朱啟貴看來,差距主要體現在數量驅動較強,質量引領有待加強;傳統領域較強,新興領域有待加強;國內影響力較強,國際競爭力有待加強;融資功能較強,投資功能有待增強。
以“國際競爭力”為例,朱啟貴舉例稱,美國紐約交易所和納斯達克交易所以及英國倫敦交易所上市企業中,海外企業占比均超過20%,境外投資者持有股票市值更是均在30%以上,而上海金融要素市場在集聚境外投資者等方面相去甚遠。
人民幣國際化方面,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數據,人民幣雖然在我國跨境交易中占比已超過50%,但在全球支付中所占份額還不足5%。
“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當前的主要任務之一即是為配置國際金融資源打造重要平臺,為提升國際化程度拓展更廣闊的空間。”朱啟貴說。
中國(上海)自貿區研究院(浦東改革與發展研究院金融研究室)主任劉斌也向證券時報記者表示,上海應穩步推進金融高水平開放,建立健全跨境金融體系,積極擴大外資機構參與國內金融市場的業務范圍和各類試點工作。
在劉斌看來,上海還應建設國家級金融科技示范區,引進高等級金融科技機構,推動金融科技產學研合作,在監管部門指導下進一步擴大監管沙盒的試點范圍、廣度、深度,打造國際化、專業化、多元化的金融科技生態。
更高層次推進
金融制度型開放
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上海已提出,體系化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在上 海市委金融辦常務副主任、市金融工作黨委常務副書記周小全看來,“體系化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對推動金融改革舉措在上海更好落地,將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下一步,上海將從金融管道式開放向制度型開放轉變,在更大范圍、更廣領域、更高層次上推進金融高水平制度型對外開放。”周小全此前表示。
發揮金融改革試驗田作用,上海已繪制了“金融高水平制度型開放”路線圖:一是進一步“互聯互通”,籌建國際金融資產交易平臺,提升國際再保險中心能級,創新人民幣計價的國際化期貨期權品種,不斷提升金融市場國際化水平。
二是進一步“對標對表”,對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等國際經貿規則,在自由貿易賬戶功能升級、自貿區離岸債券發展等方面參與地方立法,研究推出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服務企業“走出去”行動方案,穩妥發展跨境金融、離岸金融。
三是進一步“增量提質”,修訂《條例》,提升金融中心法治化水平,擴大外資金融機構在滬業務范圍,全面落實國民待遇,吸引更多長期資本和國際組織來滬展業。
《條例》的修訂,已將相關制度型開放事宜提上議事日程?!稐l例(修訂草案)》提出,上海市政府配合中央金融管理部門完善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協議中金融領域相關規則,增強金融開放政策的透明度、穩定性和可預期性。上海自貿區及臨港新片區應當結合區域功能定位,加快金融改革創新先行先試,實施金融高水平制度型開放。
人民幣國際化方面,《條例(修訂草案)》指出,上海市會同中央金融管理部門構建與企業國際經營需求相匹配的金融服務體系,發展跨境金融和離岸金融業務。支持浦東新區探索制定離岸相關法規、交易及外匯管理制度,在風險可控前提下發展人民幣離岸交易。
“上海還應完善支持金融高水平開放的配套措施,以自貿區制度創新保障金融高水平對外開放和金融安全?!眲⒈笳f。
據了解,上海未來將堅定不移深化金融高水平改革開放,以更大力度推進金融領域首創性改革、引領性開放,加大風險壓力測試,持續提升國際金融中心能級,不斷增強全球資源配置功能,更好為金融強國試制度、探新路、補短板。